化橘紅又名化皮、化州橘紅。載《本草綱目拾遺》。系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 grandis Tomentosa或柚C.grandis(L.)Osbeck的來成熟或近成熟的乾燥外層果皮。前者習稱“毛橘紅”,後者習稱“光七爪”、“光五爪”。夏季果實未成熟時採收,置沸水中略燙後,將果皮割成5或7瓣,除去果瓤及部分中果皮、壓制成形、乾燥。
【炮製方法】1.化橘紅: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潤軟,切絲,乾燥即得。
2.炒化橘紅:取淨化橘紅絲,用文火炒至深黃色即可。
3.蜜化橘紅:取淨化橘紅絲,與用適量水稀釋的煉蜜拌勻,用文火炒至黃色,不粘手時取出即可。化橘紅每100kg,用煉蜜20kg。
【飲片性狀】化橘紅呈不規則絲條狀,外表黃綠色或黃棕色,有皺紋及小油點,內表皮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脈絡紋。質脆,易折斷。氣芳香,味苦,微辛。炒化橘,表面深黃色,偶見焦斑。蜜化橘紅深黃色,味苦而微甜。
【質量要求】化橘紅含柚皮苷(C27H32O14)不得少於1.5%。
【炮製作用】化橘紅性味苦、辛,溫。歸肺、脾經。具有散寒,燥濕,消痰,利氣之功。用於治療風寒咳嗽,喉癢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炒後可降低辛敝峻烈之性。蜜制可增强潤肺止咳平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