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參的鑒別方法

竹節參,又名竹節三七。始見於《本草綱目拾遺》。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竹節參Panax japonicum c.A.Mey.的乾燥根莖。鑒別要點竹節參(三七)與明三七的鑒別要點是:竹節參是根莖,呈竹鞭狀,每節有一淺圓形凹陷莖痕;而明三七是竹參的子根,故無竹節參的淺圓莖痕特徵,可資區別。快速鑒別1.竹節參:根莖呈竹鞭狀,扁圓柱形,稍彎曲。

竹節參,又名竹節三七。為珍貴藥材之一。始見於《本草綱目拾遺》。具有滋補壯陽、散瘀止痛、止血、祛痰的功效。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竹節參Panax japonicum c.A.Mey.的乾燥根莖。屬多年生草本,高約60cm。根莖橫臥,節結膨大,節凹短,每節有一個淺圓形莖基痕,呈竹鞭狀,側面常生數個圓錐狀肉質根。莖圓柱形,具縱條紋。掌狀複葉3~5片,輪生於莖頂,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具細鋸齒。傘形花序頂生或少數分枝。5~6月開淡綠色小花。核果漿果狀,球形,熟時紅色,頂端常為黑色。

產地與分佈主產貴州、雲南、四川、陝西、廣西、湖北等省區。,此外,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河南等省亦有分佈。

鑒別要點竹節參(三七)與明三七的鑒別要點是:竹節參是根莖,呈竹鞭狀,每節有一淺圓形凹陷莖痕;而明三七是竹參的子根,故無竹節參的淺圓莖痕特徵,可資區別。

名典鑒別清?《本草綱目拾遺》載:“昭參。即人參三七,產昭通府。肉厚而明潤,頗勝粵產,形如人參中油熟一種。王子元官於滇,曾以此遺外舅稼村先生,予親見之,狀較紅參潤,大小不等,味微苦甜,皮上間有帶竹節紋者。”

快速鑒別1.竹節參:根莖呈竹鞭狀,扁圓柱形,稍彎曲。長5~22cm,直徑1~2.5cm,節密集,每節上有一圓形深陷的莖痕。表面灰棕色或黃褐色,粗糙,有緻密的縱皺紋和根痕。質較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至淡黃色,有多個淡黃色維管束點痕,排列成圈。氣味香,味苦微甜。

2.明三七:根呈圓錐形或長條形,尾端細小,常有分叉。長5~10cm,直弳1~3cm。表面棕黃色,有縱皺及不明顯斷續環紋。質堅實,斷面淡黃色或淡棕色。品質以身幹、條根肥壯者佳。

資料標籤: 竹節參 三七 中藥
本文標題: 竹節參的鑒別方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83988640780
相关資料
赤芍的鑒別方法
赤芍為較常用中藥。來源1.赤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iora Pall.野生品的乾燥根。2.川赤芍:為毛茛科植物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乾燥根。產地與分佈1.赤芍:主產內蒙古、遼寧、黑龍江
標籤: 赤芍 芍藥
山豆根的鑒別方法
山豆根為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的常用中藥,始載於宋代的《開寶本草》,《本草綱目》列於草部蔓草類。習慣認為廣西所產者質量最好,故又有“廣豆根”之稱。由於各地區用藥習慣不同,現時在各地以山豆根為名人藥的藥材不下20餘種之多,其中以華南所產的廣豆根和
標籤: 山豆根 植物 甘草
薤白的鑒別方法
薤白為少常用中藥。始載於《名醫別錄》。薤主產長江流域各省。鑒別要點小根蒜與薤的區分是:小根蒜為類球形,鱗葉可分層,但不能完全剝盡;而薤的鱗莖則為長卵形而稍扁,鱗葉可層層剝光。而偽品綿棗兒形狀類似薤而較粗大,無蒜臭氣可資區別。快速鑒別1.小根
標籤: 薤白 小根蒜
黃連的鑒別方法
氣味同川連,有“龍頭鳳尾”彎曲如“蝦形”的特徵。2.雅連:根莖多單枝,少有分枝,多具有明顯的一段圓柱形節間,全長5~lOcm,直徑3~12mm。4.雲連:為毛茛科植物雲連Coptis teetoides C.Y.Cheng及五裂黃連Copt
標籤: 黃連 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