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韋的鑒別方法

石韋為少常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利尿通淋、清熱止血的功能。用於熱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瀝澀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熱喘咳等證。來源習慣按葉的大小分為小葉石韋和大葉石韋兩類。光石韋分佈於廣西等地,銷廣西。

石韋為少常用中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利尿通淋、清熱止血的功能。用於熱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瀝澀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熱喘咳等證。

來源習慣按葉的大小分為小葉石韋和大葉石韋兩類。

1.小葉石韋

(1)有柄石韋:為水龍科植物有柄石韋Pyrrosia petiolosa(Christ)Ching的全草。屬多年生草本,高可達20cm。根狀莖細長如鐵絲,橫走,密生鱗片。葉二型,厚革質,遠生。能育葉與不育葉同形,不育葉及其葉柄均較能育葉為短;葉片上面有排列整齊的小凹點,下麵密生灰棕色星狀毛;能育葉片幹後通常內卷成筒狀。孢子囊群成熟時佈滿葉片下麵,無蓋。分佈於全國。多生於裸露的岩石上。

(2)北京石韋:為水龍骨科植物北京石韋Pyrrosia davidii(Gies.)Ching的全草。屬多年生草本,高可達25cm。根狀莖長而橫走,密生鱗片。葉一型,軟革質,遠生。葉片披針形,向兩端漸變狹,上面有小凹點,下麵密生星狀毛。孢子囊群多行,無蓋。分佈於華北、西北等地,生於岩石上。

2.大葉石韋:

(1)廬山石韋:為水龍科植物廬山石韋Pyrrosia sheareri(Bak.)Ching.的全草。屬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60cm。根狀莖粗如小手指,橫走或斜昇,密生鱗片。葉一型,堅革質,近生。葉柄長10~30cm,粗壯。葉片闊披針形,長20~40cm,寬3~5cm,向頂部漸狹,銳尖頭,向基部變寬,為不等的圓形或心臟形,不下延,上面有小凹點,下麵生黃色緊密的星狀毛。孢子囊群在側脈間排成多行,無蓋。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生於岩石或樹幹上。

(2)石韋:為水龍骨科植物石韋Pyrrosia lingua(Thunb.)Farw.的全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30cm。根狀莖細長似鐵絲,橫走,密被棕色鱗片。葉二型,革質,遠生。能育葉與不育葉同形或略較短闊,披針形至矩圓披針形,漸尖頭,葉片上面有凹點,偶有一二星狀毛,下麵密生星狀毛側脈明顯。孢子囊群在側脈間緊密而整齊地排列。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生於岩石或樹上。

(3)氈毛石韋,為水龍科植物氈毛石韋Pyrrosia drakeana(Franch.)Ch-ing的全草。屑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5~60cm。根狀莖粗狀,橫走,密被鱗片。葉一型,軟革質,近生。葉柄長10~30cm,葉片長圓披針形至長圓形,張15~25cm,寬5~8cm,急尖頭,基部闊圓形成楔形,上面有小凹點,下麵密生星狀毛和絨毛,側脈明顯。孢子囊群滿布葉片下麵,無蓋。分佈於雲南、甘肅、陝西等省,生於岩石或樹幹上。

(4)光石韋:為水龍科植物光石韋Pyrrosia calvata(Bak.)Ching的全草。屬多年生草本,高25~60cm。根狀莖粗如小手指,橫走或斜昇,密生鱗片。葉一型,革質,近生。葉柄長5~10cm,葉片披針形,長20~30cm,寬3cm以上,漸尖頭,向基部變狹,下延,上面有小凹點,下麵疏生星狀毛或光禿無毛。孢子囊群分佈在葉片中部以上,無蓋。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和貴州等省區。生於林下石上或樹上。

產地與分佈有柄石韋主產東北、河北、河南、陝西、甘肅、山東、安徽、江蘇、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省,銷全國大部分地區。

北京石韋分佈於華北和西北,南到湖南。銷內蒙古、吉林、河北、天津、北京、山西、河南、寧夏、甘肅、湖北、湖南、福建等省市。

廬山石韋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銷全國大部分地區。

石韋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銷全國大部分地區。

光石韋分佈於廣西等地,銷廣西。

鑒別要點有柄石韋與北京石韋為小石韋。前者葉片展開後長3~8cm,呈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孢子囊群滿布散生;後者葉片展平後長度與前者相同,而寬度則不及前者一半,呈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孢子囊群多行,密佈於主脈兩側。大葉石韋則有:廬山石韋,葉片展平後為披針形,長10~25cm,寬3~5cm,基部耳狀偏斜,側脈佈滿棕色圓點狀的孢子囊群;石韋葉片披針形,長8~12cm,寬1~3cm,基部楔形對稱,孢子囊群緊密地排列於側脈間;氈毛石韋形狀似廬山石韋,惟葉片下麵密被星狀毛及細絨毛;光葉石韋,葉片披針形,長20~50cm,葉下麵疏生星狀毛或光禿無毛。

名典鑒別①漢・《神農本草經》:“石韋,味苦平,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通,一名石鞔(音蔗),生山谷石上。”②梁・《名醫別錄》曰:“石韋生華陰山谷石上,不聞水聲及人聲者良。二月采葉,陰乾。”③陶弘景曰:“處處有之。出建平者,長大而厚。”④唐・蘇恭曰:“此物叢生石旁陰處,亦不作蔓。其生古瓦屋上者名瓦韋,療淋亦好。”⑤宋・蘇頌曰:“今晋、絳、滁、海、福州,江寧皆有之。叢生石上,葉如柳,背有毛,而斑點如皮。福州別有一種石皮,三月有花,采葉作浴湯。治風。”⑥明・李時珍曰:“多生陰崖險罅處。其葉長者近尺,闊寸餘,柔韌如皮,背有黃毛。亦有金星者,名金星草。葉淩冬不凋。又一種如杏葉者,亦生石上,其性相同。”⑦清・《本草從新》:“生石陰處,柔韌如皮。生古瓦上者,名瓦韋,治淋亦佳。”

快速鑒別1.有柄石韋:葉向內捲曲呈筒狀,展平後呈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8cm,寬l~2.5cm,基部楔形,對稱;下表面側脈不明顯。能育葉佈滿孢子囊群;葉柄長3~12cm,直徑約1mm。無臭,味微苦。

2.北京石韋:葉向內捲曲呈筒狀或平展,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8cm,寬0.6~1.5cm,全緣。葉柄長2~5cm,寬1.5~3mm;上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孢子囊群多行,密佈主脈兩側,軟革質。無臭,味淡。

3.廬山石韋:葉片略皺縮,展平後呈披針形,長10~25cm,寬3~5cm,先端漸尖,基部耳狀偏斜,全緣,邊緣常向內捲曲;上表面黃綠色或灰綠色,散佈有圓形小凹點,下表面密生紅棕色星狀毛,在側脈間滿布棕色圓點狀孢子囊群。葉柄具四棱,長10~20cm,直徑1.5~3mm,略扭曲,有縱槽;葉片革質。氣微,味微苦澀。

4.石韋:葉片呈披針形或長披針形,長8~12cm,寬l~3cm,基部楔形,對稱。能育葉孢子囊群在側脈間,排列緊密而整齊。葉柄長5~10cm,直徑約1.5mm。

5.氈毛石韋:形狀與廬山石韋相似,惟葉片下麵密生星狀毛和細絨毛。

6.光石韋:葉片長披針形,先端漸尖,或已折斷,基部漸狹而不延,全緣,長20~50cm,寬3cm以上。葉上面黃綠色或黃棕色,有小凹點,下麵疏生星狀毛或光禿無毛。孢子囊群密佈葉片下表面中部以上。葉柄長5~8cm,寬3~4mm。

資料標籤: 孢子植物 石韋
本文標題: 石韋的鑒別方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83830077692
相关資料
如何識別真假野山參
如何識別真假野山參當前市場上純正的野山參大約只占1%,由各類移山參類人參製成的贗品當道。瞭解移山參類人參的分類,可以通過其外觀性狀的特徵快速識別真假野山參。
標籤: 野山參 山參 人參
青果的鑒別方法
青果為少常用中藥。始載於宋《開寶本草》。具有清熱、利咽、生津、解毒的功能。用於咽喉腫痛、煩渴等病症,並解一切魚鱉毒。橄欖屬常綠喬木,高達10m以上。快速鑒別果實呈紡錘形,兩端鈍尖,長2.5~4cm,直徑1~1.5cm。果核梭形,暗紅棕色,有
標籤: 橄欖 青果
三種地黃採制各异
三種地黃採制各异地黃入藥有鮮地黃、幹地黃、熟地黃三種,雖屬一物,然因採制不同,功效亦有差异。藥理證實鮮地黃有消炎作用,有治療化膿性中耳炎的報導;幹地黃有强心、降血糖、消腫抗炎、止血、保肝、抑菌、抗腫瘤及皮質激素樣免疫抑制作用;熟地黃能補血,
標籤: 熟地 養生 健康
青黛的鑒別方法
青黛為少常用中藥。始載於宋《開寶本草》。具有清熱解毒、凉血、定驚的功能。用於溫毒皮斑、血熱吐衄、胸痛咳血、喉痹、口瘡、痄腮、小兒驚癇等病症。名典鑒別①宋馬志曰:“青黛從波斯國來。今以太原並廬陵、南康等處,染澱瓮上沫紫碧色者用之,與青黛同功。
標籤: 青黛 植物 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