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品和非正品丹參的區別

在使用中,有些地區將甘肅丹參、褐毛丹參、滇丹參等亦作為丹參使用,但有的以同科植物擬丹參或毛地黃鼠尾當作正品,使用時注意區別。正品丹參:乾燥根莖頂部常有莖基殘餘,根莖上生1至多數細長的根。研究還證實,丹參有鎮靜和降低血糖的作用,而非正品未列入藥典,亦不具備正品丹參的各種功效,故不可代替正品丹參入藥。

丹參又名赤參、紅根,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根,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心絞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血崩帶下、Y瘕、積聚、瘀血腹痛、骨節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等症,為常用中藥。在使用中,有些地區將甘肅丹參、褐毛丹參、滇丹參等亦作為丹參使用,但有的以同科植物擬丹參或毛地黃鼠尾當作正品,使用時注意區別。

正品丹參:乾燥根莖頂部常有莖基殘餘,根莖上生1至多數細長的根。根略呈長圓柱形,微彎曲,有時分支,其上生多數細鬚根,根長約10~25釐米,直徑約0.8~1.5釐米,支根長約5~ 8釐米,直徑約2~5毫米,表面棕紅色至磚紅色,粗糙,具不規則的縱皺或栓皮,多呈鱗狀片剝落;質堅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帶角質或纖維性,皮部色較深,呈紫黑色或磚紅色,木部維管束灰黃色或黃白色,放射狀排列;聞之氣微,口嘗味甘微苦。

非正品擬丹參:外觀呈圓柱形,常彎曲,長5~20釐米,直徑0.2~l.2釐米,表面棕褐色,具皺縮;質堅,易折斷,斷面皮部與木部分離,木部淡黃白色;聞之亦氣微,但口嘗味微苦澀。

非正品毛地黃鼠尾;外觀細長,根常數條相互纏繞,長15釐米,直徑0.5釐米,表面淡紅褐色;質柔軟,易折斷,斷面木部黃白色;聞之亦氣微,口嘗味微苦澀。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丹參能擴張血管,縮短心肌缺血的持續時間,降低膽固醇,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對某些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研究還證實,丹參有鎮靜和降低血糖的作用,而非正品未列入藥典,亦不具備正品丹參的各種功效,故不可代替正品丹參入藥。

資料標籤: 丹參
本文標題: 正品和非正品丹參的區別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83562472132
相关資料
識別真偽川芎
川芎又稱山鞠芎、香果,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為氣中之血藥。主產於四川灌縣、崇慶等地,雲南亦有產,稱為“雲芎”。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真品川芎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對平滑肌有抗痙作用,並有降低血壓、抗菌抑菌作用。此外,還能避免因維他命E缺乏而引
標籤: 川芎
川貝真偽鑒別
川貝母又名貝父、勤母,為百合科植物卷葉貝母、烏花貝母或棱砂貝母的鱗莖,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川貝母性凉,味苦甘,具有潤肺散結、止嗽化痰的功效,為常用中藥。場上有蘭科植物山慈菇的假球莖冒充川貝母,使用時注意鑒別。
標籤: 川貝 山慈菇
肉桂真偽鑒別
肉桂又稱牡桂、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樹皮,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為常用中藥。肉桂主產於兩廣,雲南、福建亦產,藥材商品有官桂、企邊桂、板桂等幾個規格。市場上有以同科植物陰香的乾燥樹皮冒充桂皮出售,在使用時要注意鑒別。
標籤: 肉桂
識別真假檀香
檀香又稱旃香、真檀,為檀香樹的心材,《本草綱目》將其列入木部香木類,為理氣常用中藥。全年均可採收,採伐檀香樹後,切成小段,除去樹皮和邊材,取心入藥,主產於印度、印尼及澳大利亞等地,我國臺灣省亦有栽培。現代醫學表明,檀香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有
標籤: 檀香 心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