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米薺栽培技術

碎米薺,俗稱野薺菜,別名白帶草、雀兒菜、野養菜、米花香薺菜。各地均有野生,全草作野菜食用,併入藥用。碎米薺適宜溫度範圍為10~25℃,低於10℃植株生長緩慢,高於25℃碎米薺的品質會下降。30℃以上碎米薺生理代謝將發生紊亂,嚴重時植株死亡。由於碎米薺在合適條件下的“叢芽生長”和無限生長習性。

碎米薺,俗稱野薺菜,別名白帶草、雀兒菜、野養菜、米花香薺菜。上海郊區民間叫白帶菜。屬十字花科植物。各地均有野生,全草作野菜食用,併入藥用。

一、碎米薺的生長條件

碎米薺生活在海拔800~1400m的高山上,分佈範圍比較狹窄,所以對生態因數有一定的要求。

1.對溫度的要求。碎米薺適宜溫度範圍為10~25℃,低於10℃植株生長緩慢,高於25℃碎米薺的品質會下降。30℃以上碎米薺生理代謝將發生紊亂,嚴重時植株死亡。此外,碎米薺從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過程中,需要低溫階段,即春化作用才能完成自己的生活史。春化作用需要5℃以下的低溫6天時間左右。

2.光照要求。碎米薺對光照要求不嚴格,溫度在15~25℃的範圍內,强光和弱光條件下都能生長,相比較而言,碎米薺稍喜歡弱光。

3.對土壤的要求。在原產地,碎米薺喜歡生活在pH值偏堿的溪水中,但在陸地上,植株對土壤的pH值要求並不嚴格,實驗表明:在普通土壤環境下,pH值5.5~8.0都可以生長。就土壤質地而言,碎米薺更喜歡疏鬆的土壤。

4.對空氣濕度的要求。空氣濕度是影響碎米薺的一個重要生態因數,特別是在低溫條件下。從2002~2003年的人工栽培結果來看,採取保濕措施的植株和沒有採取保濕措施的植株差別極其顯著,甚至成為能否安全越冬的一個關鍵因素。

總之碎米薺對環境條件有要求但並不苛刻,瞭解碎米薺對不同生態因數的要求,有利於提高品質、新增產量和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二、碎米薺栽培的技術要點

1.育苗。自然條件下,碎米薺不易萌發,一方面種皮中含有抑制萌發的物質,另一方面低於溫度15℃和高於30℃都影響種子萌發。最好採用穴盤育苗,集中管理,有利於控溫和控濕,這樣既可以提早成苗時間,又可以提高幼苗質量。具體做法是將碎米薺種子用水浸泡1晝夜後,用紗布包住種子每天沖洗1次,每次5分鐘,沖洗後,將種子攤開放在陰涼處保持濕潤。3天后播入穴盤內,5天后種子逐漸萌發,1個月後即可移栽。幼苗生長稍慢,管理無特殊要求,最好保持環境溫度在15~25℃,另外防止蟲害。

2.整地。露地栽培,當白天最高氣溫不超過27℃時,可以整地。大棚栽培,時間可稍晚。碎米薺喜歡疏鬆肥沃的土壤,在整地時應多施優質腐熟糞肥或優質腐熟廄肥和和一定量的化肥,深翻後,整細耙平,土壤顆粒要細而均勻。南方和北方整地時的區別是:南方挖溝,以利排水,北方起壟,以利保水和灌溉。

3.移栽。由於碎米薺的“叢芽生長”習性(類似禾本科植物的分蘖),移栽時要掌握植株間的距離,根據經驗,一般株距15cm左右,行距20cm左右。移栽後澆水以利於幼苗成活。

4.管理。碎米薺屬於耐冷性蔬菜,喜冷凉氣候。露地栽培,幾乎不需要過多管理,但越冬時植株老葉可能會出現乾枯或死亡現象且生長極慢,如有條件可覆薄膜保溫以促進生長,提早上市時間。大棚栽培,棚內條件容易控制,入冬以後大棚內溫度保持在15℃以上薺菜就能旺盛生長。如果大棚內溫度超過28℃,要注意通風換氣。碎米薺因其生長期稍長,根系分佈淺,故生長期間須保持肥水充足。可根據植株長勢通過調控溫度和水肥管理,使其在元旦和春節期間都能採收,以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5.採收。大棚栽培,通常在移栽後60天左右即可分批採收。由於碎米薺在合適條件下的“叢芽生長”和無限生長習性。所以1次種植可多次採收。採收時將生長旺盛的植株切下或剪下,儘量采大留小以利增產增收。採收後應噴施多菌靈以抑制雜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

資料標籤: 三農 農資
本文標題: 碎米薺栽培技術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82802803300
相关資料
睡菜栽培繁殖技術
將根莖從泥中掘出,再用利刀切成數塊,使之每段具有3=5節,隨後即可進行定植。亦可採用播種法進行育苗。睡菜適合種植在水深不超過3米左右的池塘中,對水質要求不嚴,可在硬度較低的微酸性至微鹼性淡水中進行栽培。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睡菜不易患病,亦較
標籤: 三農 種植業
水楊梅栽培技術
水楊梅,別名水楊柳、水畢雞、串魚木、水石榴、水金鈴、魚串鰓、繡球柳、沙金子、白消木、水紅桃、水荔枝。藥材為茜草科植物細葉水團花的地上部分。水楊梅又名細葉水團花,原產中國。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較耐寒,不耐高溫和乾旱,但耐用水淹,以肥沃酸
標籤: 水楊梅 水團
石鬆栽培技術
石鬆多年生草本石鬆科石鬆屬植物,是一種名貴中藥材,別名伸筋草。生於低海拔林緣、疏林下,路邊、山坡及草從間。喜溫暖濕潤,耐蔭、耐旱、不抗嚴寒。石鬆的繁殖主要是孢子繁殖和組織培養方法。
標籤: 孢子植物 孢子
石吊蘭栽培技術
石吊蘭別名黑烏骨、石豇豆、石澤蘭、小澤蘭、岩豇豆、岩石茶、岩澤蘭、岩石蘭、巴岩草、肺紅草、瓜子草、石花、產後茶、山澤蘭、石三七、石虎、岩參、石豇豆、石楊梅、岩頭三七、岩條子、竹勿刺、員蘭、地楷杷,藥材來源為苦苣苔科植物石吊蘭的全草。
標籤: 吊蘭 三農 農業 農資 種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