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種植技術

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塊莖可入藥。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等功效。主治氣血凝滯,經切,產後淤血腹痛,飲食積滯,跌打損傷等病症。黑三棱為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下生粗而短的圓錐形塊莖。栽培管理科技如下:

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塊莖可入藥。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等功效。主治氣血凝滯,經切,產後淤血腹痛,飲食積滯,跌打損傷等病症。

黑三棱為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走,下生粗而短的圓錐形塊莖。莖單一,直立,圓柱形,光滑,高60-100cm。葉叢生,排成2列,質地鬆軟稍呈海綿質,長條形,長60-100cm,寬1.4-2.5cm,先端漸尖,背面具縱棱,基部抱莖。花莖通常單一,上端分枝,長30-50cm;花單性,雌雄同株,花序頭狀,總苞片葉狀。雄花直徑約1cm,生於花枝上部,每個分枝有2-10個;雄花具花被片3-4,倒披針形,頂端截平,長約2mm,雄蕊3枚,花絲白色絲狀,長約3mm,花藥黃色。雌花序直徑1.4cm,位於花枝下部,通常每個分枝有雌花序1-3個;雌花花被3-4,雌蕊1,子房紡缍形,花柱長,柱頭狹披針形,被密毛,有光澤。聚花果直徑2cm,核果倒卵狀圓錐形,先端呈半球形突起,長0.7-1cm,寬0.5-0.7cm,無柄,有棱角。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於水濕低窪處及沼澤等地。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內蒙古、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陝西、寧夏、甘肅、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栽培管理科技如下:

l、栽培要點

生活習性:黑三棱系水生植物,喜濕潤氣候,耐寒,不伯酷熱,適應性強。可種於排灌條件較好的池塘,水溝、積水坑、水溪旁,以含腐殖質豐富的壤土為宜。

繁殖方法:以無性繁殖為主。根據地勢作25-40cm深的低床,將當年黑三棱不够藥用要求的小塊莖和根莖均勻撒播或條播於苗床內,澆透水,覆蓋濕土和廄肥越冬。翌年春3月灌水,保持水深15-20cm,施肥。待苗高2O-25cm左右時即可移栽。移栽地於早春將地塊施肥,耙平。栽前將苗床灌水,拔出幼苗,隨拔隨栽於放淨水的大田中,株行距可按15-20×30cm淺栽於泥中。肥沃土地可適當加大株行距,栽後灌水6-8cm深。

2、田間管理

水份管理:黑三棱移栽後的生長期內,隨苗高掌握水的深度,栽後2個月內必需有充足的水量,其後可時有時斷,以利曬田提高地溫,促進生長,但水深不能沒頂,以免造成苗株死亡。

合理施肥:返青後可每畝(666.7m2)施人糞尿或餅肥50kg,尿素l0kg,施肥時排水,僅留淺水撒施。3個月後可酌情再施1次,除草早期拔除雜草。7-8月易發生倒伏,要及時剪頂扶正,並防止家畜家禽危害。

3、採收加工

地上莖枯黃的即可採收,挖前lO-15天排水晾地。割去地上莖葉,留lO-15cm茬,用鍁挖或拔出,根莖用三棱葉蓋好,以防風幹,曬乾不易去皮。刀刮去皮,將毛根裡皮刮至呈粉白色處為度。曬乾,曬時夜間不能被露水淋,以免變質。

資料標籤: 三棱
本文標題: 三棱種植技術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82226950956
相关資料
地榆種植技術
喜溫暖濕潤環境,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宜選腐殖質壤土或砂質壤土栽培。高溫多雨季節生長最快,怕乾旱。一般地溫在18℃左右,20天可出苗。每畝約需種子5公斤。分株繁殖:秋季采挖地榆時,選細小帶莖芽的根做種秧,每株可分成4~5小株。用種子繁殖的生
標籤: 地榆
三種山楂害蟲的防治方法
在刮過樹皮的枝幹上綁上草束,以誘集將要越冬的成蟎,再在冬季取下草束燒掉,可消滅成蟎。藥物防治:在越冬成蟎出蟄前及幼蟎孵化期,用5%的尼索朗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的蟎克錫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對其噴霧。
標籤: 山楂
重樓的栽培技術
重樓喜歡生活在海拔500~3000米左右,氣候濕潤,雨量適當的林下蔽蔭處。重樓生長要求蔽蔭的環境,光照較强會使葉片枯萎。一般種子萌發和幼苗階段要求遮蔭較好,而成熟前二年要適當减少遮蔭新增光照,有利於次生代謝物和幹物質的積累。重樓宜生長在透水
標籤: 重樓
地錦草的種植技術
生於平原、荒地、路旁及田間,為習見雜草。地錦草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蔽,較耐濕。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或壤上栽培為宜。春播3-4月,種子與草木灰拌勻,條播,按行距15cm開條溝,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薄覆細土,稍加鎮壓。出苗後,要及時
標籤: 地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