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根部細薯再殖法

每年秋冬是收穫巴戟天的好季節。在收挖時,藥農往往把巴戟天的根部和細薯仍掉,很可惜。其實,充分利用其植株根部和細薯進行再繁殖,是解决巴戟天種苗短缺的好門路。為了解决巴戟天種苗短缺的問題,現把早年我在農村與藥農一道利用巴戟天根部及細薯再植的成功經驗介紹給大家,以利物盡其用,培育更多的巴戟天種苗。

每年秋冬是收穫巴戟天的好季節。在收挖時,藥農往往把巴戟天的根部和細薯仍掉,很可惜。其實,充分利用其植株根部和細薯進行再繁殖,是解决巴戟天種苗短缺的好門路。為了解决巴戟天種苗短缺的問題,現把早年我在農村與藥農一道利用巴戟天根部及細薯再植的成功經驗介紹給大家,以利物盡其用,培育更多的巴戟天種苗。

一、根部再植法。收穫時,把藥用的大條巴戟天薯斬下後,留下3~4條保持幾片葉的苗,將其餘的苗切掉。根部留足15~18cm長,避免太陽曬,半天內移植在新墾的黃土裏,不施基肥,按原來根部入泥部分入土,或再埋深些,將根部泥土壓實,澆上定根水。成活前,在苗周圍插上蔭蔽的雜樹枝葉,防止强陽光曬死幼苗。

二、細小薯再植法。把細於筷子的小薯留15~18cm長,及時在新墾的黃泥土裏種植,尾端向下,上端露出地面3~5cm。如先育苗移植,要起畦,畦高15~18cm,寬1~1.3m,株行距3×15~3×18cm。種時不放基肥,把根部泥壓實,種完澆水,並插上樹枝葉遮蔭。

資料標籤: 巴戟天
本文標題: 巴戟天根部細薯再殖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80240205128
相关資料
白術的科學種植與管理
搞好白術高品質的栽種和管理是奪取白術穩產高產優質的首要環節,必須認真做好。根據有關試驗證明,術栽帶菌是白術根腐病等病害發生的傳染源之一,為了預防白術病害,栽種前必須進行藥劑處理。摘蕾應在頭狀花序將要開放時,過早植株小,影響發育,過遲則消耗養
標籤: 白術 科學
元參種植技術
元參對土壤要求不嚴,任何土質,零星邊地都可種植。
標籤: 元參
玄參高產栽培技術
玄參一般畝產200公斤,高產可達400公斤。
標籤: 玄參
何首烏的栽培技術
何首烏又名首烏、赤首烏、夜交藤系蓼科年生落葉藤本藥用植物。我國南北廣地區均有栽培。蘿摩蚜蟲用80%敵敵畏、8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灑。曬乾或烘乾後用塑膜袋裝好紮緊,防止回潮變質。
標籤: 何首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