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以根供藥用須分赤與白

芍藥入藥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生中嶽川穀”,以根供藥用。始稱芍藥之根有赤、白兩種。明清時期,栽培芍藥應該是藥用芍藥的主流,而且同樣的栽培芍藥被以不同的加工方法分別生產赤芍和白芍。白芍主要指藥用芍藥栽培品,刮皮(或擦皮)水煮加工者,肉白皮紅。炒白芍又稱炙白芍。

芍藥是芍藥科芍藥屬的著名草本花卉。芍藥入藥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生中嶽川穀”,以根供藥用。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芍藥今出白山、蔣山、茅山最好,白而長大,餘處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始稱芍藥之根有赤、白兩種。至宋,已明確地將芍藥分為“色白多脂肉”的金芍藥和“色紫瘦多脈”的木芍藥,這和現代中醫使用的白芍和赤芍已基本一致。白芍和赤芍都是芍藥的根。《本草綱目》認為,“根之赤白,隨花之色也。”此說似未得當。明清時期,栽培芍藥應該是藥用芍藥的主流,而且同樣的栽培芍藥被以不同的加工方法分別生產赤芍和白芍。

20世紀以來以野生還是栽培(產地)區分赤白芍藥已經得到本草學界和藥材界普遍認同,最早大概是源於張錫純1909年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對赤白芍藥的地域區分。2010版國家藥典規定的赤芍和白芍均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lactiflora Pall.的乾燥根(赤芍還包含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一般認為,赤芍主要指芍藥野生品,不刮皮不水煮加工者,肉紅皮赤。白芍主要指藥用芍藥栽培品,刮皮(或擦皮)水煮加工者,肉白皮紅。

注意:以上所說並非絕對,赤芍也有刮皮的,也有栽培品製作的,浙江不刮皮的瘦小栽培白芍常代赤芍用;白芍也有野生品,如寶雞白芍為野生品。

白芍味苦,性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炒白芍又稱炙白芍。為白芍片用麩以文火炒至微黃,略帶焦斑,篩去麥麩,晾凉入藥者。酒白芍又名酒炒白芍、酒芍。為白芍片用黃酒淋灑拌勻,然後炒幹入藥者。寒性緩解,活血功效增强。醋白芍又名醋炒白芍、醋芍。為白芍片用米醋噴淋,用文火微炒入藥者。偏於斂肝止痛,養血止血。焦白芍又名焦芍、白芍炭。為白芍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取出用清水滅盡火星,然後晾乾入藥者。偏於斂血止血。

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經。具有清熱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生赤芍以清熱凉血力勝。多用於溫病熱入血分的身熱出血,目赤腫痛,癰腫瘡毒。炒赤芍:炒後藥性偏於緩和,活血止痛而不傷中,可用於瘀滯疼痛。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勝,清熱凉血作用較弱。多用於閉經或痛經,跌打損傷。

本文標題: 芍藥以根供藥用須分赤與白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79793533563
相关資料
浮萍簡介
方中用麻黃、薑皮、浮萍散寒解錶,驅除風邪,使邪從汗解;用杏仁、陳皮宣肺理氣,有助於驅邪外出;丹皮、丹參養血活血,使“血行風自滅”;白僵蠶疏風通絡,白鮮皮祛風止癢。方中用荊芥、防風、浮萍、蟬蛻疏風解錶,用生地、丹皮活血凉血,用金銀花、黃芩清熱
標籤: 丹皮 健康 麻黃
升麻簡介
升麻清熱解毒之功甚巨,不獨升陽舉陷也。方用:當歸身6克,黃連5克,生地12克,牡丹皮9克,升麻6克。故用黃連瀉火,滅其炎炎之勢,配以丹皮、生地滋陰凉血,當歸養血和肝,有清中寓補之意。用升麻即可引諸藥直入陽明,又可清熱解毒而消腫。
標籤: 升麻 養生
各類中藥材採收有技巧
少數藥材如白芷、當歸、川芎等應在生長期採收。種子藥材的採收:多數種子類藥材要在果實充分成熟、籽粒飽滿時採收,如牽牛子、决明子、補骨脂、續斷子等。一些蒴果類的種子,若待果實完全成熟,則蒴果開裂,種子散失,難以收集,須稍提早採收,如急性子、牽牛
標籤: 中藥材 水果
柴胡簡介
柴胡和解少陽功著,治療口苦咽幹,目眩,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舌苔薄白,脈弦者,餘常用《傷寒論》小柴胡湯。方用:柴胡、黃芩、人參、半夏各15克,炙甘草10克,生薑3片,大棗4枚。柴胡治胸脅痛結效彰,治療膽囊炎、胰腺炎、膽
標籤: 柴胡 生薑 黃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