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藥性考》
【拼音名】ZhūLán Gēn
【來源】為金粟蘭科植物金粟蘭的根。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珠蘭條。
【化學成份】根、花含揮發油。
【性味】《藥性考》: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治癰癤瘡癬。
①《藥性考》:磨敷癰癤。
②《嶺南采藥錄》:擦飛癬。
③《廣州植物志》:搗爛敷疔瘡。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
【附方】治感冒,腹脹:魚子蘭(全株)五錢至一兩。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藥性考》
【拼音名】ZhūLán Gēn
【來源】為金粟蘭科植物金粟蘭的根。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珠蘭條。
【化學成份】根、花含揮發油。
【性味】《藥性考》: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治癰癤瘡癬。
①《藥性考》:磨敷癰癤。
②《嶺南采藥錄》:擦飛癬。
③《廣州植物志》:搗爛敷疔瘡。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
【附方】治感冒,腹脹:魚子蘭(全株)五錢至一兩。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