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子

樟梨,香樟子、大木薑子,樟木子,樟扣,樟子、樟太蔻。為樟科植物樟的果實。秋、冬採集成熟的果實,曬乾。植物形態詳樟木條。果皮肉質而薄,內含種子1枚,黑色。以個大、飽滿、乾燥、無雜質者為佳。①治頭暈頭痛,嘔吐泄瀉,腹痛:樟木子、千斤拔、牛大力、走馬箭,水煎服。②治胃腸炎,胃寒腹痛,食滯,腹脹:樟樹乾果三至五錢。

【出處】《綱目拾遺》

【拼音名】Zhān ShùZǐ

【別名】樟梨(《綱目拾遺》),香樟子、大木薑子(《貴州民間方藥集》),樟木子(《中藥志》),樟扣(《廣西中藥志》),樟子、樟太蔻(《廣東中藥》Ⅱ)。

【來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果實。秋、冬採集成熟的果實,曬乾。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樟木條。

【生境分佈】產廣東、廣西、貴州、湖南等地。

【性狀】乾燥果實,圓球形,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皺縮不平,或有光澤,直徑約5~8毫米,有的基部尚包有宿存的花被。果皮肉質而薄,內含種子1枚,黑色。氣香、味辛辣。以個大、飽滿、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性味】《貴陽民間藥草》: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散寒祛濕,行氣止痛。治吐瀉,胃寒腹痛,腳氣,腫毒。

①《綱目拾遺》:磨塗腫毒;治中酒、心胃疼皆效。

②《廣西中藥志》:治嘔吐,水瀉,腹痛。

③《湖南藥物志》:利尿,解酒。

④《廣東中藥》Ⅱ:祛風散寒,行氣止痛,開竅,消腫,祛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附方】

①治頭暈頭痛,嘔吐泄瀉,腹痛:樟木子、千斤拔、牛大力、走馬箭,水煎服。煎水外洗治寒濕腳氣。(《廣東中藥》Ⅱ)

②治胃腸炎,胃寒腹痛,食滯,腹脹:樟樹乾果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

【摘錄】《*辭典》

資料標籤: 樟樹 中藥
本文標題: 樟樹子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26499385698
相关資料
樟樹葉
樹皮灰褐色或黃褐色,縱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葉均有樟腦味。③治脚上生瘡,此瘡個個如小筆管大者:樟樹葉,搗熟,略摻拔毒丹,外貼樟樹葉,連換。
標籤:
樟樹皮
本品為雙子葉植物藥樟科植物樟的皮。樟樹皮粉巧治下肢潰瘍,新鮮樟樹皮適量,刮去外皮,烘乾後研細末,過80~100目篩,貯瓶中備用。先用3%雙氧水清洗瘡面,去除腐爛組織。然後取樟樹皮粉適量加維他命AD丸內油調拌,敷於潰瘍面,再用紗布或繃帶輕紮。
標籤:
樟樹果
為樟科植物紅葉木薑子的果實。灌木或小喬木,高3~5米。葉互生,狹長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4~6釐米,寬1.7~2.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初有疏柔毛,後漸脫落,側脈紅色,兩面隆起;葉柄長達1.2釐米。果實橢圓形,幼時綠色,成熟
標籤: 樟樹
樟樹根
為樟科植物紅葉木薑子的根。植物形態詳樟樹果條。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感冒頭痛。內服:煎湯,1~3錢。
標籤: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