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葉蚊母樹根

始載於《中國植物志》。楊梅葉蚊母樹,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嫩枝有鱗垢;老枝無毛,有皮孔。性狀鑒別,根長圓錐形,大小長短不一。主治水腫;手足浮腫;風濕骨節疼痛;跌打損傷。《新華本草綱要》:根:治手足浮腫。

【出處】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拼音名】Yán Méi YèWén MǔShùGēn

【英文名】root of Myrica-like Distylium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楊梅葉蚊母樹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stylium myricoides Hems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挖,洗淨,切段,曬乾。

【原形態】楊梅葉蚊母樹,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嫩枝有鱗垢;老枝無毛,有皮孔。葉互生;葉柄長5-8mm,有鱗垢;托葉早落;葉革質,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5-11cm,寬2-4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邊緣上部有數個小齒突,上面綠色,幹後暗晦無光澤,下麵無毛。總狀花序腋生,長1-3cm;雄花與兩性花在同一個花序上,兩性花位於花序軸的頂端;苞片披針形,長2-3mm;萼筒極短,萼齒3-5個;雄蕊3-8個;子房上位,有星狀毛,花柱長6-8mm;雄花的萼筒很短,雄蕊長短不一。蒴果卵圓形,長1-1.2cm,有黃褐色星狀毛,裂為4片。種子長6-7mm,褐色,有光澤。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多生於亞熱帶常綠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根長圓錐形,大小長短不一。表面灰褐色。質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氣微,味淡。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歸經】脾;肝經

【功能主治】利水滲濕;祛風活絡。主治水腫;手足浮腫;風濕骨節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治手足浮腫。

【摘錄】《中華本草》

資料標籤: 楊梅
本文標題: 楊梅葉蚊母樹根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26104293384
相关資料
楊梅葉
花雌雄异株;雄花序常數條叢生於葉腋,圓柱形,長約3cm,黃紅色;雄花具1苞,卵形,先端尖銳,小苞2-4片,卵形,雄蕊5-6枚;雌花序為卵狀長橢圓形,長約1.5cm,常單生於葉腋;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子房卵形,花柱極短。有2枚細長柱頭。
標籤: 楊梅
楊梅樹皮
出自《本草綱目》。常綠喬木,高可達12m,樹冠球形。有2枚細長柱頭。
標籤: 楊梅
楊梅樹
大樹楊梅、野楊梅。為楊梅科植物毛楊梅的樹皮或根皮。全年可采,切片曬乾。樹皮灰褐色;小枝和芽密生氈毛,皮孔密而明顯。核果橢圓形,略壓扁,熟時紅色,外面有乳頭狀凸起,外果皮肉質,多汁液及樹脂。《雲南中草藥》:澀,平。①《雲南中草藥》:樹皮消炎止
標籤: 楊梅樹 楊梅 中草藥 中藥 草藥
楊梅核仁
出自《本草綱目》。有2枚細長柱頭。核果球形,徑約1.8cm,外果皮暗紅色,由多數囊狀體密生而成,內果皮堅硬,徑約9mm,內含無胚乳的種子1枚。楊梅核仁提取液對胃癌細胞,在體外培養條件下,具有明顯的殺傷和抑制作用。
標籤: 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