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花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花期5-6月,果期7-8月。葉基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矩圓狀倒披針形、倒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連柄可長達25cm,寬約4cm,先端純圓,基部下延漸狹成柄,邊緣具細牙齒,葉面黃綠色;質脆,易碎。花葶長短不一,黃棕色、暗紅紫色或紫色;有時可見傘形花序,1-3輪;花紫紅色。

【出處】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拼音名】Yān Zhi Huā

【來源】

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胭脂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imula maximowiczii Regel

採收和儲藏:5~6月採收,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全株無粉。根莖短,具多數長根。葉基生;葉柄具膜質寬翅,通常甚短,有時與葉片近等長;葉倒卵次橢圓形、狹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連柄長6-25cm,寬2-4cm,先端鈍圓,基部漸狹下延成柄,邊緣具細鋸齒,稀近全緣,中肋稍寬,側脈纖細,不明顯。花葶粗壯,高20-70cm;具傘形花序1-3輪,每輪有花6-20朵;苞片披外形,長3-7mm,先端漸尖,基部相互連合;花梗長1-4cm,無毛,通常下彎;花萼狹鐘狀,長6-10mm,分裂達全長的1/3,裂片三角形,邊緣具腺狀小緣毛;花冠暗紅色,冠筒管狀,裂片長圓形,全緣,通常反折貼於冠筒上;長花柱花:冠筒長11-13mm,雄蕊著生於冠筒中下部,距基部4-5mm,花柱長近達冠筒口;短花桂花:冠筒長4-19mm,雄蕊著生於冠筒上部,花藥先端距筒口約2mm,花柱長3-4mm。蒴果圓柱形,伸出萼外,直徑4-6mm。種子黑褐色,具網紋。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亞高山草甸上或山地林下、林綠及潮濕腐殖質豐富的地方。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須狀根多而粗壯,表面黃白色;質脆,易折斷,斷面淡黃色。葉基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矩圓狀倒披針形、倒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連柄可長達25cm,寬約4cm,先端純圓,基部下延漸狹成柄,邊緣具細牙齒,葉面黃綠色;質脆,易碎。花葶長短不一,黃棕色、暗紅紫色或紫色;有時可見傘形花序,1-3輪;花紫紅色。氣微,味淡。

【性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定癇;止痛。主治癲痛;頭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有止痛、祛風功能。用於癲癇頭痛。

【摘錄】《中華本草》

本文標題: 胭脂花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25796647599
相关資料
胭木
全株具乳汁;小枝蒼白色至褐色,被短柔毛,具皮孔。種子線狀紡錘形,長約2cm,先端具白色絹質種毛,長約3.5cm。花期5-10月,果期8月至翌年3月。從樹皮中分離得到異黃酮:胭木二酮。
標籤:
烟油
烟膏、太極膏、氣泥、五行丹。為陳舊旱烟杆內積存的黑色膏油。治蛇蟲咬傷,惡瘡,頑癬。受毒重者,其味必甜而不辣,以多飲為佳。②治痧症,疔毒:烟油少許,兌水服。
標籤:
煙筒花
紫葳科姊妹樹Millingtonia hortensis L. f.,以樹皮、葉入藥。祛風止癢,驅蟲解毒,祛痰止咳。主治蕁麻疹,濕疹及各種皮膚過敏症,蛔蟲,咳嗽痰喘。
標籤: 中藥 健康
烟夢花
箭葉雨久花水生草本,高50-80cm。總狀花序生於葉柄中部膨大處,有花數朵;花藍紫色,有紅點,花梗長l-3cm,花直徑7-10mm;花被裂片6,淡藍色,卵形,長10-12mm,有綠色中脈。主治痢疾;泄瀉;咽喉腫痛;癰腫瘡癤;毒蛇咬傷。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