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子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帶宿萼的未成熟果實。秋季果實尚未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主產於廣西、廣東、福建。
【中藥名稱】肉桂子
【中藥學名(拉丁名)】CINNAMOMI CASSIAE FRUCTUS IMMATURI
【別名】桂丁、桂子、桂丁香
【所屬功效類】溫裏藥
【科屬】樟科
【分佈區域】主產於廣西、廣東、福建。
【來源】
本品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帶宿萼的未成熟果實。(《浙江省中藥炮制規範2015年版》)
本品與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帶宿萼的未成熟果實。(《衛生部藥品標准中藥材第一册1992版》)
【分佈產地】主產於廣西、廣東、福建。
【入藥部位】果實及種子
【採收加工】
秋季果實尚未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浙江省中藥炮制規範2015年版》)
10-11月間採收,除去雜質,曬乾或低溫乾燥。(《衛生部藥品標准中藥材第一册1992版》)
【藥材性狀】
呈倒圓錐形,長4-18mm,直徑4-7mm。宿萼杯狀,長5-11mm,直徑4-7mm,邊緣具不明顯的6淺齒裂;表面褐色至黑褐色,有皺紋,下部延長成萼筒,有的連有果柄。幼果微外露,直徑2-5m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略有光澤,有皺紋;頂端有微凸的花柱殘基,質鬆軟,易碎。氣香,味甘、辛。(《浙江省中藥炮制規範2015年版》)
本品呈倒圓錐形,長4-18mm,直徑4-7mm。宿萼杯狀,長5-11mm,直徑4-7mm,邊緣有不明顯的6淺齒裂;表面褐色至黑褐色,有皺紋,下部延長成萼筒,有的連有果柄。宿萼內有未成熟的果實,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2-5mm。黃棕色至棕褐色,略有光澤,有皺紋;頂端稍平截,上部有一微凸起的花柱殘基,下部圓鈍,可見凸起的子房柄。質鬆軟,易壓碎。氣香,味甜而辛辣。(《衛生部藥品標准中藥材第一册1992版》)
【性味歸經】
辛、甘,溫。歸脾、胃、腎、肺經。(《浙江省中藥炮制規範2015年版》)
辛、甘,溫。歸脾、胃、腎、肺經。(《衛生部藥品標准中藥材第一册1992版》)
【藥材功效】
溫中散寒,止痛。(《浙江省中藥炮制規範2015年版》)
溫中散寒,止痛。(《衛生部藥品標准中藥材第一册1992版》)
【藥材主治】
用於胃腹冷痛,嘔噦,肺寒咳喘。(《浙江省中藥炮制規範2015年版》)
用於胃腹冷痛,嘔噦,肺寒咳喘。(《衛生部藥品標准中藥材第一册1992版》)
【用法用量】
3-6g;或研粉沖服。(《浙江省中藥炮制規範2015年版》)
3-6g,或研粉沖服。(《衛生部藥品標准中藥材第一册1992版》)
【用藥禁忌】
陰虛火旺者忌服。(《浙江省中藥炮制規範2015年版》)
【貯藏保存】
置陰涼乾燥處。(《浙江省中藥炮制規範2015年版》)
置陰涼乾燥處。(《衛生部藥品標准中藥材第一册1992版》)
【藥材鑒別】
(1)本品粉末棕褐色至紅褐色。非腺毛單細胞,類矛狀,多彎曲,直徑13-17μm,長50-165μm,壁厚。厚壁細胞淡黃色,類圓形,長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26-63μm,壁明顯增厚,孔溝和紋孔均明顯,木化,多含棕色物質。纖維淡黃色,單個或成束,長梭形、類棒形,細長或較粗短,直徑26-56μm,長230-1002μm,壁厚7-17μm,木化或微木化,胞腔較大,孔溝和紋孔均明顯。色素細胞黃棕色至棕褐色,類長方形或不規則多邊形,直徑10-17μm。網紋細胞長圓形,具網狀紋孔,直徑42-60μm。油細胞多已破裂,油滴黃棕色,多散在,直徑10-47μm。粘液細胞類圓形,直徑33-50μm。外果皮細胞淡黃色,類長方形,外壁和側壁增厚,外壁被角質層,直徑33-50μm。果皮薄壁組織類白色,圓形,圓卵形或不規則形,直徑23-77μm,有的壁稍增厚。偶見草酸鈣方晶或小柱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30-60℃)15ml,密塞,振搖20分鐘,濾過,濾液置熱水浴上蒸幹,殘渣加甲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加甲苯製成每1ml中含1μ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於同一含有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的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二氯甲烷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再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衛生部藥品標准中藥材第一册1992版》)
【中藥配伍】
治心痛,辟寒邪胃痛:桂丁研細,酒下三錢。(《百草鏡》)
【中藥炮製】
取原藥,除去果柄等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浙江省中藥炮制規範2015年版》)
除去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碎或研成細粉。(《衛生部藥品標准中藥材第一册1992版》)
【道地性】非道地
【傳說淵源】
四方山下的王家灣有個地主,姓王,掌管著四方山周圍一帶。四方山山高林深,山上有許多珍貴的藥材和野生動物。王地主貼出告示,四方山是他祖輩用萬兩黃金買回來的,未經許可,任何人都不許上山。
有一年,氣候乾旱,莊稼無水澆灌,農民顆粒無收。老百姓的日常飲水也成了大問題,只能每天到15裡外的長江挑水喝。
地主有一個女兒,芳齡16,得了一種怪病,每個月總有幾天面色蒼白,肚子痛得厲害。地主請巫師做了幾場法事,也不能解决問題。於是地主便進山拜神,希望保佑女兒不再被病魔纏身。
這天,地主正在山裡燒香拜佛,忽然遠處走來一個小夥子。護山隊上前抓住小夥說:“大膽刁民,竟敢背著背簍來我家老爺地盤上尋食,不怕我們打斷你的腿?”小夥哈哈大笑說:“我當然怕老爺打斷我的腿!不過,昨晚藥王菩薩托夢給我,說小姐得了怪病,但念老爺誠心所在,特派我來告訴你們,這山上有一種草藥能治小姐的病。但是有個條件,如果我治好了小姐的病,你們必須解除禁令,讓附近的老百姓上山挖野菜、喝井水。”
地主一向對神很敬畏,便問小夥藥王菩薩是怎麼說的。小夥說:“四方山的山頂上有一片草叢,草叢裏有一隻鹿守著一口井。藥王菩薩說,這井的第一口水必須由小姐先喝,喝完要開鑿引渠,讓山下的老百姓也喝,就可以解除小姐一半的病痛。此外,山中有一種從枝幹到樹葉都散發著香氣的樹,將這種樹的樹皮用井水熬成湯或磨成粉給小姐喝,小姐的病就能好了。”
地主半信半疑,决定與小夥上山。到了山頂,果然看見一片茂盛的草叢裏有一隻鹿,便叫人趕緊挖井,一口清泉噴湧而出,地主趕緊舀了一口來嘗,泉水清冽,便吩咐手下繼續挖,讓泉水往山下流去。接著,小夥又叫山下的老百姓上山來挖野菜,幫忙割香樟樹皮,並用其中一部分樹皮熬水給小姐喝,同時將一部分香樟樹皮曬乾,磨成粉讓小姐吞服。沒過多久,小姐的病就好了。地主也遵守承諾,讓附近的老百姓上山挖野菜,喝井水,人們都管那口井叫鹿井,而給小姐治病用的樹皮叫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