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莖

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莖葉。乾燥莖呈枯綠色,莖的棱上有粗糙細毛刺。莖節上輪生葉片,葉柄及葉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①《履f岩本草》:凉,無毒。①治熱症吐血,婦女血崩,經出色黑:茜草莖二兩。②治趺打愈後,筋骨酸痛:幹茜草頭,每次八錢,合猪脚節燉服。

【出處】《四川中藥志》

【拼音名】Qiàn Cǎo Jīn

【別名】茜草藤(《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莖葉。夏、秋季採收,曬乾。

【原形態】產四川、江蘇、上海郊區及浙江等地。

【性狀】

乾燥莖呈枯綠色,莖的棱上有粗糙細毛刺。質脆易斷,斷面四方形。內心色白而松。莖節上輪生葉片,葉柄及葉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葉多脫落。

本品在蘇州、杭州、上海亦稱為過山龍。

【性味】

①《履f岩本草》:凉,無毒。

②《蘇州本產藥材》:苦,寒。

【功能主治】

止血,行瘀。治吐血,血崩,跌打損傷,風痹,腰痛,癰毒,疔腫。

①《履f岩本草》:大能活血,治便血等疾。

②《植物名實圖考》:行血,治腰痛。

③《蘇州本產藥材》:行血,活血。治癰毒,損傷。

④《藥材資料匯編》:攻血,治氣塊。

⑤《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止血,和血,行血。治風痹,寒濕,黃疸。

⑥《四川中藥志》:配成藥灑,作打藥、補藥或調經藥用。治風濕瘙癢、癢瘡、糞毒發癢,煮水外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

①治熱症吐血,婦女血崩,經出色黑:茜草莖二兩。熬水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趺打愈後,筋骨酸痛:幹茜草頭,每次八錢,合猪脚節燉服。(《泉州本草》)

③治疔疽:茜草鮮嫩葉略加食鹽,搗爛,敷疔疽瘡頭。(《現代實用中藥》)

【摘錄】《*辭典》

本文標題: 茜草莖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21654787038
相关資料
茜草根
血見愁,過山龍,地蘇木、活血丹,紅龍鬚根,沙茜秧根,五爪龍、滿江紅、九龍根,紅棵子根、小孩拳、娃娃拳、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龍,土丹參、四方紅根子,紅茜根。四川藥材中,尚以帶有老莖的根莖,與茜草根同等使用,商品稱為茜草藤。江蘇有以同科植物蓬子菜
標籤: 茜草 本草經疏
茜草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乾燥。方中茜草活血化淤,使凉血止血而無留淤之患,為臣藥。炒白術30g,生黃芪18g,煆龍骨、煆牡蠣各24g(先煎),山茱萸24g,白芍12g,海螵蛸12g,茜草10g,棕櫚炭6g,五倍子(研末沖)1.5g。方中茜草
標籤: 茜草
前胡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或紫花前胡的乾燥根及根莖。散風清熱,降氣化痰。風熱咳嗽痰多,痰熱咳滿,咳痰黃稠。含揮發油,呋喃香豆精類化合物。1、祛痰作用2、新增冠脈流量6-10g。
標籤: 前胡
牽牛子
秋末果實成熟、果殼未開裂時採收。上為末,生薑汁煮米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荊芥、生薑煎湯送下。方中牽牛子瀉下去積,為君藥。
標籤: 牽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