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根

挖根,洗淨,鮮用或切片;或剝取根皮,曬乾。木棉落葉大喬木,高達25m。蒴果長圓形,木質,長10-15cm,被灰白色長柔毛和星狀毛,室背5瓣開裂,內有絲狀綿毛。切面皮部棕色,木部淡紅色。根皮呈長條形,彎曲,內卷,內表面紅棕色。根含鞣質和木棉膠。

【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MùMián Gēn

【英文名】Root of Common Bombax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棉科植物木棉Bombax malabaricum DC.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mbax malabaricum DC. [Gossampinus malabarica(DC)Merr.]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以秋、冬季采者質佳。挖根,洗淨,鮮用或切片;或剝取根皮,曬乾。

【原形態】木棉落葉大喬木,高達25m。樹皮深灰色,樹幹常有圓錐狀的粗刺,分枝幹展。掌狀複葉;總葉柄長10-20cm;小葉5-7枚,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10-16cm,寬3.5-5.5cm;小葉柄長1.5-4cm。花生於近枝頂葉腋,先葉開放,紅色或橙紅色,直徑約10cm;萼杯狀,厚,3-5淺裂;花瓣肉質,倒卵狀長圓形,長8-10cm,兩面被星狀柔毛;雄蕊多數,下部合生成短管,排成3輪,內輪部分花絲上部分2叉,中間10枚雄蕊較短,不分叉,最外輪集生成5束,花藥1室,腎形,盾狀著生;花拄長於雄蕊;子房5室。蒴果長圓形,木質,長10-15cm,被灰白色長柔毛和星狀毛,室背5瓣開裂,內有絲狀綿毛。種子多數,倒卵形,黑色,藏於綿毛內。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400-1700m以下的幹熱河谷、稀樹草原、雨林溝穀、低山,次生林中及村邊、路旁。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南、西南及江西、福建、臺灣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根呈不規則的片塊狀,厚1-2cm,寬1-4cm。根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切面皮部棕色,木部淡紅色。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根皮呈長條形,彎曲,內卷,內表面紅棕色。味淡,微澀,嚼之有粘性。以外表面灰棕色、內表面紅棕色、無雜質者佳。

【化學成份】根含鞣質和木棉膠。根皮含羽扇豆醇(lupenol)。

【性味】味微苦;性凉

【歸經】脾;胃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散結止痛。主治風濕痹痛;胃痛;赤痢;產後浮腫;瘰鬁;跌打扭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浸酒搽或搗敷。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煎服治痰火,瘰鬁。

2.《中藥新編》:根皮:收斂止血,治赤痢。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清熱利濕。治慢性胃炎,胃潰瘍,產後浮腫。

4.《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接骨。

【摘錄】《中華本草》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木棉根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20960878128
相关資料
木棉
為木棉科木棉屬植物木棉Bombax malabarica L. [Gossampinus malabarica(L.)Merr.],以花、樹皮和根入藥。春季採花,曬乾或陰乾;夏、秋剝取樹皮,春、秋采根,洗淨切片曬乾。用於腸炎,痢疾,暑天可作
標籤:
木饅頭
木蓮、水饅頭、鬼饅頭、蔓頭蘿、爬牆果、爬壁果、王不留行、饅頭米殼、仙草果、文頭果、文頭榔、糖饅頭、木鋒、桔把、饅頭郎、鬼球、木蓮果、仙草樹果、饅頭果、牛奶子、牛奶柚、程邦子、木果蒲、薛荔果、仙草子、木瓜、膀膀子、膨泡、烏鴉饅頭、烹泡子。拉丁
標籤: 饅頭 仙草
木麻黃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常綠喬木,高10-30m,胸徑約70m。子房上位,初為2室,因後比特退化而成為單室,花柱短,有2條通常為紅色的線形柱頭,毬果,直徑1-1.2cm,有短梗,木質
標籤:
木麻黃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常綠喬木,高10-30m,胸徑約70m。年積溫在7000℃以上,絕對最低溫度0℃以上均能生長。節易脫落,枝條易折斷,斷面黃綠色。《新華本草綱要》枝葉治疝氣、阿米巴痢疾及慢性氣管炎。
標籤: 麻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