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Lán BǎCǎo Gēn
【來源】為菊科植物狼把草的根,夏、秋採收,曬乾。
【性狀】主根不甚明顯,支根圓錐狀而多分歧,幹後為灰褐色,表面有縱紋。
【藥理作用】有增進消化功能。
【功能主治】
治痢疾,盜汗,丹毒。
①《本草拾遺》:主赤白久痢,小兒大腹痞滿,丹毒,寒熱,取根、莖服,煮之。
②《本草圖經》:積年疳痢,頻服之。
③《南京民間藥草》:通經,活血,拔毒。
④《東北藥植志》:煮汁,可止盜汗。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