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駁骨丹

鴨仔花、逼迫樹、大還魂、大駁節、大接骨草、救命王、大駁骨、鴨公青、十月青、大葉駁骨草、黑葉接骨草。主治跌打傷腫;骨折;勞傷腰痛;風濕痹痛;胃氣痛;肺癰;乳癰;無名腫毒;外傷紅腫。治骨折,跌打扭傷,風濕性關節炎,創傷紅腫,肋間神經痛。

【出處】出自《嶺南采藥錄》

【拼音名】DàBóGǔDān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Obliqueswollen Adhatoda

【別名】鴨仔花、逼迫樹、大還魂、大駁節、大接骨草、救命王、大駁骨、鴨公青、十月青、大葉駁骨草、黑葉接骨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黑葉爵床的莖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dhatoda uentricosa(Wall.)Nees [Gendarussa uentricosa(Wall.)Nees]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黑葉爵床常綠灌木,高1-2.5m。莖直立,圓柱形;新枝綠色,老枝灰黃色,節顯著膨大呈膝狀。葉對生;具短柄;葉片近革質;橢圓形,長10-15cm,寬4.5-6cm,先端鈍,基部漸窄,全緣。穗狀花序頂生,長達10cm;有多數寬卵形的苞片,長約1.2cm,寬約1cm,綠色,稍有毛,內有3-4花;小苞片極小;萼片5,長約5mm;花冠二唇形,長約1.5cm,花白色而有紅色斑點,上唇2裂,下唇較大,3淺裂,中裂較寬;雄蕊2,著生於花冠喉部,伸出,花柱線形,2淺裂。蒴果卵形或橢圓形,長約8mm,有毛。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常栽培作綠籬。野生於山坡、水邊、跌旁灌木叢中或林下濕潤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莖枝圓柱形,多切成段,長4-6cm,直徑0.6-1cm。表面光滑,微具縱棱,灰綠色或棕黃色,節部膨大,略帶紫色,斷面中空有髓。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橢圓形,革質,長10-15cm,寬3-6cm,先端鈍,基部楔形,全緣,葉面青綠色,葉背黃綠色,微顯光亮,無毛。氣微,味微辛。

以莖枝細、葉多、色青綠者為佳。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化瘀接骨;祛風除濕;消腫解毒。主治跌打傷腫;骨折;勞傷腰痛;風濕痹痛;胃氣痛;肺癰;乳癰;無名腫毒;外傷紅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注意】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册》:孕婦內服慎用。

【各家論述】1.《本草求原》:治乳癰,功勝於蒲公英,同黃糖、酒糟搗敷。2.《嶺南采藥錄》:理跌打傷,接合筋骨。3.《南寧市藥物志》:治風濕痹痛,肺癰。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册》:祛風濕,理跌打。治骨折,跌打扭傷,風濕性關節炎,創傷紅腫,肋間神經痛。

【摘錄】《中華本草》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大駁骨丹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15711538853
相关資料
大駁骨
大還魂,龍頭草,大駁骨消、大駁骨丹、大骨風、接骨木、大骨碎、大骨節草、大接骨。全年可采,曬乾或鮮用。大灌木,高2~3米,除幼嫩部稍被毛外,餘均禿淨。治跌打骨折,血瘀腫痛,風濕痹痛。消腫止痛,接骨,並治風濕痹痛:大駁骨二兩,澤蘭一兩,透骨消一
標籤: 中藥
大脖子藥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ynchoglossum obliquum Bl.種子長橢圓球形,長約0.3mm。主治甲狀腺腫大。以大脖子藥六兩,泡酒服,並搽患處。
標籤:
大扁竹蘭
根莖橫生,粗壯,直徑達1cm,黃白色,節明顯;鬚根分枝較多,黃白色。地上莖扁圓柱形,節明顯。蒴果橢圓狀,長2.8-3.5cm,直徑1.3-1.5cm,先端具短尖,有6條棱;種子扁平,半圓形,棕褐色,直徑約4mm。花期4月,果期5-8月。主治
標籤:
大避債蛾
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大避債蛾,雄成蟲體,翅皆褐色至黑色,翅脈黑色,前翅有半透明的斑紋4-5個。雌成蟲體肥大,無翅,淡黃色,頭極小,口器皆退化,腹末2節有金黃色毛,體長25-30mm。《中國藥用動物志》:有清熱解毒,生肌斂瘡,消腫止痛的
標籤: 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