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連

假苦楝、矮禿禿、千年矮,雞血散、小羅傘,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絲岩陀、土黃連,滇地黃連、鐵冬青、思茅地黃連,金絲矮陀,雅害黑(傣名)。為楝科植物滇黔地黃連的全株。分佈貴州、雲南、廣西等地。

【出處】《雲南中草藥》

【拼音名】DìHuán Lián

【別名】假苦楝、矮禿禿、千年矮(《廣西中藥志》),雞血散、小羅傘(《廣西藥植名錄》),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絲岩陀、土黃連(《雲南中草藥》),滇地黃連、鐵冬青、思茅地黃連(《文山中草藥》),金絲矮陀(《雲南思茅中草藥選》),雅害黑(傣名)。

【來源】為楝科植物滇黔地黃連的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態】矮小灌木,高約20釐米。莖直立,少分枝。單數羽狀複葉,互生,總軸連柄,長5~7釐米;小葉5~7,頂生小葉具柄,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3~7釐米,寬1.5~3釐米,先端漸尖,邊緣具粗鋸齒;側生小葉無柄,基部一對最小,倒卵形或近圓形,長0.5~1釐米,全緣。聚傘花序腋生;苞片長三角形,被短毛;花柄短,上有肉質短刺;萼鐘狀,5深裂,披針形,長約2毫米;花冠白色,長達2釐米,內面被稀疏的長柔毛,5裂,裂片卵圓形,先端短尖,帶紫紅色;雄蕊的花絲筒頂端撕裂狀;子房上位,5室,被長柔毛,柱頭頭狀。蒴果扁球形,具5鈍棱,被柔毛。基部有宿存的花萼;種子扁平。花期5~9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佈】生於山谷林下。分佈貴州、雲南、廣西等地。

【性味】

苦。凉,有毒。

①《文山中草藥》:苦,寒。

②《雲南中草藥選》:根:微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行氣活血。治感冒高熱,瘧疾,肺炎,咳喘,吐血,胃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①《廣西中藥志》:葉:散瘀消腫,接骨。治跌打骨折。

②《廣西藥植名錄》:活血,治病後虛弱、風濕骨痛、跌打內傷、咳嗽、吐血、哮喘、肺炎。

③《雲南中草藥》:行氣止痛,活血祛瘀,截瘧。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2錢;或浸酒。外用:搗敷。

【注意】《雲南中草藥》: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多。

【附方】

①治胃痛:白花矮陀陀五分。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②治氣脹腹痛,惡性瘧疾:白花矮陀陀根五分,草果為引,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③治傷風感冒,高熱不退,胃痛,風濕關節痛:金絲矮陀二至三錢。水煎服。(《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摘錄】《*辭典》

資料標籤: 黃連 中醫 中草藥 中藥
本文標題: 地黃連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15507982343
相关資料
地黃花
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花蕾。①《本草圖經》:為末服食,功同地黃。①治消渴;地黃花陰乾,搗羅為末,每用粟米兩合,淨淘煮粥,侯熟,入末三錢匕,攪勻,更煮令沸,任意食之。②治墜睛風熱所攻:猪肝一具,黑豆花(曝幹),槐花(曝幹)、地黃花(曝幹)各一兩。
標籤: 地黃 植物
地黃瓜
腎氣草、黃瓜香、犁頭草。根莖短粗,垂直,褐色;地上莖數條,花期高5-20cm,果期高可達30cm,直立或斜生。主治瘡癰咽喉紅腫;乳癰;急懷結膜炎;刀傷出血;跌打損傷;便血;刀傷出血;蛇咬傷。
標籤:
地黃
秋季采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鮮用;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幹。前者習稱“鮮地黃”,後者習稱“生地黃”。用法與用量:鮮地黃12~30g。當歸、生地黃、黃芩、黃柏、黃連、熟地黃各6g,黃芪12g。
標籤: 地黃 生地黃
地沙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urmannia coelestis D. Don.三品一枝花,一年生小草本,高10-30cm。根莖短,鬚根肉質。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宜選擇排水良好的坡地栽種。內服:煎湯,6-9g。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