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子

為豆科植物豆薯的種子。這類成分中有統稱為類魚藤酮的異黃酮衍生物魚藤酮、豆薯酮、12α-羥基豆薯酮、去甲氧基豆薯酮、12α-羥基去甲氧基豆薯酮、地瓜酮等,尚有苯基吡喃香豆精類化合物豆薯內酮及地瓜內酯。新收種子含水分8.11%,灰分4.32%,蛋白質39.50%,脂肪25.81%,碳水化物22.26%。地瓜子,民間多用以殺蟲,但因誤食而中毒者亦曾有報導。

【出處】《中國藥植志》

【拼音名】DìGuāZǐ

【別名】地蘿蔔子(《貴州民間方藥集》)

【來源】為豆科植物豆薯的種子。

【化學成份】種子含毒魚和殺蟲成分。這類成分中有統稱為類魚藤酮的異黃酮衍生物魚藤酮、豆薯酮、12α-羥基豆薯酮、去甲氧基豆薯酮、12α-羥基去甲氧基豆薯酮、地瓜酮等,尚有苯基吡喃香豆精類化合物豆薯內酮及地瓜內酯。新收種子含水分8.11%,灰分4.32%,蛋白質39.50%,脂肪25.81%,碳水化物22.26%。

【毒性】地瓜子,民間多用以殺蟲,但因誤食而中毒者亦曾有報導。3例小兒患者於食後2~8小時發病,均出現嘔吐、全身軟弱無力及神智昏迷,有的並伴見小便失禁,呼吸困難,體溫下降,或呈明顯休克狀態;1例成人患者除噁心嘔吐外,又訴口幹及四肢發麻。經對症治療及輸液搶救後,均恢復。但1例小兒神智清醒後仍說話不流利,不能獨立行走。

【性味】《中國藥植圖鑒》:有毒。

【功能主治】《貴州民間方藥集》:治疥癬,癰腫。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調敷。

【注意】忌內服。

【摘錄】《*辭典》

資料標籤: 瓜子
本文標題: 地瓜子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115453946747
相关資料
地瓜藤
過江龍、土瓜、地蜈蚣、過山龍、牛馬藤、過石龍、鋪地蜈蚣、地瓜莖、牛托鼻、攔路虎、地木耳、野地瓜藤、霜坡虎、爬地牛奶、鑽地龍、遍地金、地板藤、地枇杷、萬年扒。莖圓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節略膨大,觸地生細長不定根。治痢疾,腹痛,瘰鬁,毒蛇
標籤: 中藥
地瓜果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tikoua Bur.莖圓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節略膨大,觸地生細長不定根。花期4-6月,果期6-9月。性狀鑒別隱花果呈球形或卵圓形,直徑0.4-l.2cm。剖開後可見肉質花托內壁著生許多小瘦果。
標籤: 地瓜
地瓜根
出自《草木便方》地瓜根泡藥酒中,可使藥酒色濃汁稠,用作行氣活血除濕熱藥。莖圓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節略膨大,觸地生細長不定根。
標籤: 地瓜
地瓜
土瓜、凉瓜、凉薯、葛瓜、葛薯、土蘿蔔,草瓜茹,沙葛、地蘿蔔。塊根肉質,肥大,圓錐形或紡錘形,直徑達10釐米,外皮淡黃色,富於纖維性,易剝去,肉白色,味甜多汁。臺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等地均有栽培。①《陸川本草》: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