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作戰時,死守城池被為何會被稱為下下之策?

在古代作戰中,城池攻守是最為常見的,對於守城的一方來講,有著地利之便,但他們為何不死守城池呢?以上九點,僅僅是守住一座城池最基本的條件!死守城池,對阿兵哥的身體的意志都是殘酷的考驗!拿下了明朝首都南京,濟南防守的再無懈可擊,那又如何?

關於古代作戰的事蹟你知道嗎?下麵跟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吧!

在古代作戰中,城池攻守是最為常見的,對於守城的一方來講,有著地利之便,但他們為何不死守城池呢?

天時不如地利,守城的一方,有居高臨下的優勢、有城牆的依託和保護,能够有效地殺傷和消耗敵人的力量。但這種防守優勢,如果放在戰場的環境之下,其實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單純地要防守,也得守得住啊!純粹的守城,再厲害的名將,也只能杯具!

守城的尷尬

如果敵人能够兵臨城下,代表著在敵人的進軍路線上,已經全部為敵所破,成為敵人的佔領居,城池已經是最前線,甚至是一座孤城。

要想守住這座孤城,至少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一、城內有充足的糧草,能够滿足阿兵哥和平民的日常消耗;

二、城內有充足的兵員,能够隨時補充傷亡消耗,能够確保四面城牆防守所需要;

三、防守物資充足,包括但是不僅限於滾石、巨木、盾牌、土袋、弓箭、兵器、盔甲、火把、油料等……

四、有足够的醫生和救護人員,有足够的藥品;

五、守城軍方和城內的郡守同心同德、同舟共濟,下了同生共死的决心;

六、老百姓能够積極參與戰事,提供後勤保障;

七、能够高效地彈壓群眾恐慌;

八、有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九、要讓大家看到希望!

以上九點,僅僅是守住一座城池最基本的條件!在封建王朝時代,有多少城池能够達到這樣的標準?恐怕只有北京、南京以及邊疆等有數的大城吧?

最重要的是第九點,要想讓大家拼命守住城池,就得讓大家看到希望,那就是一定能够擊敗對方、一定會有援兵前來救援。

然而,以古代的通訊和交通條件,朝廷接到訊息、組織應對、召集部隊、開拔趕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很有可能是個把月之後的事了!這還是在有援軍的前提下。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把城牆守住,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情!死守城池,對阿兵哥的身體的意志都是殘酷的考驗!

進攻一方的優勢

首先,攻城的一方兵臨城下,代表著一支具有高度紀律性、已經取得了數次戰鬥勝利,士氣高昂,兵力强盛!

其次,進攻一方有極大的自由度,能够四處尋找糧食、籌措給養、補充兵員、充實消耗,再不濟也可以退兵而走!

再者,進攻的一方,漫山遍野紮營,能够給予城內的守軍以巨大的精力壓力。可以日夜騷擾、輪班上陣,讓城內守軍疲於奔命!

甚至,在守城的同時,進攻的一方還可以採取圍點打援、消耗敵有生力量的戰法,那麼防守又有什麼意義?

更讓人尷尬的是,如果進攻一方放弃攻城,繞過這個城池直撲關鍵,那麼死守城池又有什麼意義?明成祖朱棣就玩過這一招,他久攻濟南不下,於是就繞過濟南直撲南京!

拿下了明朝首都南京,濟南防守的再無懈可擊,那又如何?

並且我們要看到,守城儘管有地利優勢,一旦攻城一方不計代價拼消耗,沒有什麼城牆是攻不下的!

防守的一方為何要出城應戰

城池攻防,不僅僅打的是攻防戰,更是心理戰、消耗戰!

首先,敵人來了,總要先打上一仗,摸摸對方的路子、虛實、實力,看看對方排兵佈陣的手法、慣常使用的戰術,對方的主將是何人,至少做到心中有底。如果來圍城的實力太差,甚至可以考慮孤注一擲直接幹掉他,豈不美哉?

再者,時不時出城打一打,可以有效牽制敵人力量、消耗敵人精神,讓敵人時時刻刻要提高警惕、不得鬆懈。

出城作戰,還能够有效提升和鼓舞己方士氣。須知,單純的防守枯燥而殘酷,對守軍的士氣打擊是巨大的。要經常打一打,阿兵哥才有精氣神!出城對敵人進攻、騷擾,還可以趁機殺出重圍,或者是趁著混亂突圍求援。

最重要的是,出城迎戰,無論打得怎麼樣,都能為城內的百姓和軍民帶來信心,起到穩定人心的作用。

被迫守城,已居劣勢

被敵人堵在城裡,說明在兵力數量、資訊情報、作戰能力、機動能力都不如對方,除了一個城牆,再也沒有可以倚仗的了。

要是比敵人强,直接出城朝死裏揍就是了,哪需要防守?防守本身就是弱者的行為,是無奈之下的選擇。

誰也不敢保證,在敵人的進攻之下,城內是否會有人變節,會不會有人打開城門投降?城內有沒有敵人安排的暗諜?

至於說城牆被敵人攻破,再組織主力去迎戰的想法,更是錯誤。佔有地利優勢都守不住,人家都攻上城頭了,你憑什麼還認為自己有實力能够打敗對方?

城牆一破,軍心大亂、民心大亂,亂成了一鍋粥,怎麼再組織防守進攻?敵人破城了再組織主力迎戰,那麼為什麼不用主力去守城呢?不是對敵人殺傷更大嗎?

防守,沒有大家想得那麼輕鬆!

一定會有人這麼想:我們這樣拼命抵抗,殺傷了那麼多敵軍,萬一城破了,敵人會不會屠城?會不會找我們算帳?要不,乾脆偷偷投降了……保命為上!

歷史上,真的有人這麼想過,於是,城破了……一個都沒放過!

資料標籤: 歷史
本文標題: 古代作戰時,死守城池被為何會被稱為下下之策?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096410107855
相关資料
關羽失荊州後,一定要死嗎?駐紮在附近的蜀軍為什麼不增援?
荊州在蜀國的戰略部署圖中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此為據點對抗曹魏,勝算的幾率不算小。關羽的失荊州確實大意了,但關羽一定要死嗎?關羽進攻樊城的困難就是兵力太少,期間他多次要求蜀國增援加兵,但一次也沒有如願。劉備山高水遠未出大軍相助可以理解,但距離樊
標籤: 關羽 劉備 荊州 蜀國 三國人物 三國
三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武將?為什麼關羽最出名?
接下來一起來看看三國歷史上哪些著名的武將。在這些武將中,武力值最强的當屬典韋。提到三國中的武將,就不得不提劉備手下的關羽。主要是關羽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著名的戰績,而且關羽是比特真正的忠義雙全的英雄。關羽經此一戰,成為了威震三國的大將,被人們
標籤: 關羽 三國歷史 曹操 三國人物 典韋 關羽雲長
說說古代戰爭兩大誤區那就是旗手和前排阿兵哥
然而,古代戰爭與我們想像中的不一樣,存在著兩大誤區,現代人誤會了幾十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兩軍交戰時,前排戰士作為最先接觸的點,死亡率肯定最高。
標籤: 軍事歷史 戰爭 歷史 軍旗
古代著火或者失火的時候古人為什麼喊的是走水
每次看古裝劇,總少不了這個畫面:熊熊大火燃燒之時,總會有人喊:走水了,走水了,走水了…明明是失火,著了火了,可古裝劇中為什麼偏偏稱為是“走水”呢?古代之所以將“著火”稱為走水,首先是因為古人都很避諱“火”一字,他們認為失火本身是一件超自然的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