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百官的推薦,為何孫權還是沒有讓張昭擔任丞相?

之後,孫權開始任命各級官員,然而在選擇丞相時出現了爭議。在孫邵死後,百官再度推薦張昭為丞相,孫權卻再度拒絕,而是任用了顧雍。在孫權出兵時,張昭留守後方,負責所有政務。其實,孫權所說的並不完全,張昭之所以不被封為丞相,還與一件事有著直接關係!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張昭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221年,孫權向魏文帝曹丕稱臣,並且接受了吳王的封號。之後,孫權開始任命各級官員,然而在選擇丞相時出現了爭議。人們都覺得丞相之職非老臣張昭莫屬,可是孫權卻選擇了並不怎麼出名的孫邵!在孫邵死後,百官再度推薦張昭為丞相,孫權卻再度拒絕,而是任用了顧雍。那麼,孫權為何不選擇張昭做丞相呢?

一、張昭是何許人也

張昭字子布,是彭城人,自幼好學,博覽群書,而且還拜白侯子安為師,向他學習《左氏春秋》。當時,張昭與琅邪趙昱、東海王朗(沒錯,就是曹魏的那個王司徒)齊名,三個人還是好朋友。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張昭渡過長江,來到江東避難。後來,孫策起兵,招賢納士,請出了張昭,“命昭為長史、撫軍中郎將”。

孫策非常重用張昭,“文武之事,一以委昭”,而且還“升堂拜母,如比肩之舊”。張昭也盡心竭力地輔助孫策。可是200年,孫策遇刺,重傷而亡。當時,孫權年僅很很小,而東吳局勢動盪,在這種情況下,孫策臨死前對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複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二、輔佐孫權功績大

可以說孫策臨死前,算是托孤於張昭,也正是在張昭的輔佐下,孫權才成為江東之主,“策臨亡,以弟權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輔之”。此後,張昭“上錶漢室,下移屬城,中外將校,各令奉職”,幫助孫權穩住了局面。張昭在輔佐孫權期間,安撫百姓,推薦人才,做得非常出色。在孫權出兵時,張昭留守後方,負責所有政務。

後來,黃巾餘黨起兵叛亂,張昭還一度領兵出擊,並且取得了勝利,“別討匡琦,又督領諸將,攻破豫章賊率周鳳等於南城”。孫權對張昭也非常尊重,待張昭以師傅之禮,對於群臣大多直呼其名,唯有稱呼張昭為張公。可是說,張昭雖然當時沒有做丞相,但他在東吳的地位、作用相當於丞相。

三、張昭為何沒成丞相?

孫權稱王后,沒有封張昭為丞相,孫邵死後,即使有百官的推薦,孫權依然沒有封張昭,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當時,孫權自己有個解釋,“領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主要有兩層意思:第一,丞相的工作太繁忙了,而張昭年紀大了,這不是優待老臣的行為;第二,張昭性情剛烈,非常固執,如果不聽他的,就會產生衝突。

其實,孫權所說的並不完全,張昭之所以不被封為丞相,還與一件事有著直接關係!這就是208年,赤壁之戰前夕,面對曹操的大軍時,張昭主張放弃抵抗,“愚謂大計不如迎之”。最終,孫權否决了張昭的意見,自此之後,張昭在東吳的政治地位就開始下降,逐漸退出了政治覈心。此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張昭並非江東士族,他來自徐州,孫權重用江東士族,才能贏得支持,所以他選擇了顧雍。

資料標籤: 孫權 三國 孫策
本文標題: 即使有百官的推薦,為何孫權還是沒有讓張昭擔任丞相?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096184336865
相关資料
影視劇中古人殺人都如此隨意正史中殺人會受到什麼懲罰
看了很多的武俠劇,每部中都會有英雄殺死壞人,快意恩仇。在唐朝,就規定了如果你有了殺人的念頭,就要被“拘留”,殺人未遂以及殺死人者則受到的懲罰更加嚴重,甚至是賠上自己的性命。
標籤: 電視劇
清朝中後期,為什麼一直在割地賠款?
面對列强,清政府無計可施,只能不斷的割地、求和、賠款。造成這樣的局面,清政府難逃罪責,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制度落後,與西方形成差距。當清政府把手伸進老百姓的口袋,榨幹每一個國人,社會矛盾不斷陞級,造成上下不和,誰還願意為國家賣命?
標籤: 清朝 清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歷史
秦滅楚國時,為什麼要出兵六十萬?原因是什麼
秦滅楚國,王翦要六十萬大軍?沒有,戰爭後期這60萬大軍很多都是駐紮佔領的城池,因為楚國公卿力量强大,所以必須要用秦國軍隊去鎮壓,那麼既然用不到為什麼要60萬大軍呢?
標籤: 王翦 楚國 秦始皇 秦國歷代國君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在沒有現代高科技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傳遞軍事情報的
對古代軍情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在資訊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想傳遞個消息只需要打個電話或者發個簡訊就行了。可是你找到在沒有手機和電腦這些高科技設備的古代,情報是怎麼傳遞的呢?三驛站,古代有專門傳送軍情的人,他們在驛
標籤: 科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