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在長平之戰勝利後,為何拖了幾十年才統一天下?

秦昭襄王幾次下令讓白起出戰,都遭到了白起的拒絕,理由是身體有病,“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稱病篤”。秦昭襄王在震怒之下,免去了白起的官職,還將其賜死。在長平之戰後,秦國由於爆發了一系列的權力鬥爭,導致失去了滅趙的最佳時機。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秦昭襄王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西元前260年,秦國、趙國之間的長平之戰結束,秦軍主將白起不僅殺死了趙軍主將趙括,還下令坑殺了40萬趙軍。此戰是戰國後期重要的轉捩點,趙國元氣大傷,再也無法封锁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可是許多人不解,既然秦國當時的實力已經獨步天下,秦昭襄王為何沒有統一天下,而是拖延了幾十年的時間?

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秦國雖然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但國力也受到損失,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其二,秦國國內發生了一場非常嚴重的內訌,一些賢臣名將囙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對於第一個原因很好理解,秦軍雖然是長平之戰的勝利者,也付出二十萬人的代價,咱們具體說說第二個原因。

其實在長平之戰後,秦國的政壇分成兩派,其中主戰派以武安君白起為首,他極力主張趁著趙國元氣大傷的機會,直接攻打邯鄲,滅掉趙國。在佔領長平後,白起兵分兩路,“王齕攻皮牢,拔之;司馬梗定太原”。同時,白起派衛先生返回咸陽,向秦昭襄王請求新增軍糧,為進軍邯鄲做準備。

此時,韓國、趙國已經慌了神,趕緊派蘇秦的弟弟蘇代作為使者,用重金去遊說秦國的相國範雎。範雎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縱橫家、軍事謀略家,遠交近攻的策略正是由他提出的。蘇代對範雎說:“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接著又說趙國滅亡後,對秦國沒什麼好處,“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亡幾何人”。

最後,蘇代向建議範雎不要滅掉趙國,這樣武安君白起的戰功就不會威脅到您的地位,而且秦國還能得到趙國割讓的土地。在蘇代的遊說下,範雎向秦昭襄王提議停戰,他的理由是“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秦昭襄王採納了範雎的意見,與趙國議和,“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

白起聽說這件事後,非常不高興,但也無可奈何。然而議和達成後,趙國並沒有割地,反而與其他五國結好,整軍備戰。秦昭襄王非常生氣,於是决定出兵懲罰趙國,“使五大夫王陵攻趙邯鄲”。由於王陵作戰不利,秦昭襄王想讓白起出戰,白起卻認為“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

秦昭襄王幾次下令讓白起出戰,都遭到了白起的拒絕,理由是身體有病,“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稱病篤”。經過數個月的作戰,秦軍不僅沒能攻下邯鄲,反而陷入被動,“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多失亡”。秦昭襄王在震怒之下,免去了白起的官職,還將其賜死。

白起死後,秦昭襄王任用範雎推薦的鄭安平為將,結果鄭安平“以兵二萬人降趙”。自此之後,範雎也感到不安,於是推薦蔡澤接替自己做相國。在長平之戰後,秦國由於爆發了一系列的權力鬥爭,導致失去了滅趙的最佳時機。西元前251年,秦昭襄王病死,他後面兩位繼任者在位時間很短,所以統一天下的重任就落到了秦始皇的身上。

本文標題: 秦昭襄王在長平之戰勝利後,為何拖了幾十年才統一天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096171535707
相关資料
古代孔明燈是用來做什麼的僅僅是祈願那麼簡單嗎
對古代孔明燈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三國時期由諸葛孔明所發明的。也囙此孔明燈被古今中外的學者一致認定為是熱氣球的先驅。雖說發展到現在,每個地區對於孔明燈的作用和習俗不一樣,但都表達了人們的美好
標籤:
即使有百官的推薦,為何孫權還是沒有讓張昭擔任丞相?
之後,孫權開始任命各級官員,然而在選擇丞相時出現了爭議。在孫邵死後,百官再度推薦張昭為丞相,孫權卻再度拒絕,而是任用了顧雍。在孫權出兵時,張昭留守後方,負責所有政務。其實,孫權所說的並不完全,張昭之所以不被封為丞相,還與一件事有著直接關係!
標籤: 孫權 三國 孫策
影視劇中古人殺人都如此隨意正史中殺人會受到什麼懲罰
看了很多的武俠劇,每部中都會有英雄殺死壞人,快意恩仇。在唐朝,就規定了如果你有了殺人的念頭,就要被“拘留”,殺人未遂以及殺死人者則受到的懲罰更加嚴重,甚至是賠上自己的性命。
標籤: 電視劇
清朝中後期,為什麼一直在割地賠款?
面對列强,清政府無計可施,只能不斷的割地、求和、賠款。造成這樣的局面,清政府難逃罪責,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制度落後,與西方形成差距。當清政府把手伸進老百姓的口袋,榨幹每一個國人,社會矛盾不斷陞級,造成上下不和,誰還願意為國家賣命?
標籤: 清朝 清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