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怎麼借荊州的?揭秘其借荊州的過程與真相

由此,我們可以勾畫出“借荊州”的實際過程為:1、208年11月,周瑜率領的大軍於赤壁擊敗曹操,又逆江西進,佔領沿江各重要都市,包圍江陵,與曹仁展開激烈的爭奪戰。周瑜將南郡的江南岸的地盤分給劉備,劉備在油口建立警察城,作為自己的辦公地點。孫權將妹妹嫁給劉備。

一、借荊州的實際過程

首先瞭解史書是如何記載的:

《資治通鑒卷六十六》記載:“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權以瑜領南郡太守,屯據江陵;程普領江夏太守,治沙羨;……會劉琦卒,權以備領荊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給備。備立營於油口,改名警察。”

《資治通鑒卷六十六》記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備以周瑜所給地少,不足以容其眾,乃自詣京見孫權,求都督荊州。……權以魯肅為奮武校尉,代瑜領兵,令程普領南郡太守。魯肅勸權以荊州借劉備,與共拒曹操,權從之。……複以程普領江夏太守,魯肅為漢昌太守,屯陸口。”

《三國志魯肅傳》記載:“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令程普領南郡太守。肅初住江陵,後下屯陸口。”

《三國志程普傳》記載:“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周瑜卒,代領南郡太守。權分荊州與劉備,複還領江夏,……。”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錶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警察。……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

根據以上相關歷史記載,可以看出,《資治通鑒》和《三國志魯肅傳、程普傳》均有很明確的說明,而《先主傳》則沒有明確說明。特別是編年史的《資治通鑒》將前後時間記載的很詳盡。由此,我們可以勾畫出“借荊州”的實際過程為:

1、208年11月,周瑜率領的大軍於赤壁擊敗曹操,又逆江西進,佔領沿江各重要都市(包括入川的門戶夷陵),包圍江陵,與曹仁展開激烈的爭奪戰。

2、208年12月,劉備趁江陵大戰,周瑜無暇南顧之機,率部南下搶佔四郡的地盤。

3、209年12月,曹仁放弃江陵北撤,周瑜佔領戰畧要地江陵。孫權任命周瑜為代理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為代理江夏太守(治沙羨)。

4、同月,劉琦死,劉備為荊州牧。周瑜將南郡的江南岸的地盤分給劉備,劉備在油口建立警察城,作為自己的辦公地點。孫權將妹妹嫁給劉備。

5、210年12月,劉備冒著生命危險去見孫權,要求管理(借)荊州。周瑜則建議趁此機會扣留劉備,以絕後患(當然更反對借荊州了。估計此時周瑜正在孫權處彙報攻蜀事宜)。

6、同月,正好周瑜病死,孫權命程普代理南郡太守,魯肅接管周瑜的部隊,負責整個荊州地區。親劉備的魯肅接任,乃勸孫權將荊州借給劉備,孫權同意了。

7、同月,程普從江陵退至江夏,魯肅退至陸口,將自警察以西的荊州長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區(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線)移交給了劉備。

這就是借荊州的全部過程。這些地方的重要性在第三個問題中再討論,可這些地方均是周瑜的部隊經過一年欲血奮戰(且不說前面的赤壁大戰)從曹操手中奪過來的。如此輕鬆的就借給劉備,應當說孫權和魯肅真是很够意思,很顧全大局。如果這樣的情况都不算借,那麼世界上就沒有“借”這個字了。

所以我完全不同意《細說三國》中的所謂荊州乃漢朝皇帝的荊州,其它人沒有權利將荊州借給別人的說法。因為當時漢獻帝的話還有誰聽?試想:如果被曹操控制的漢帝命令劉備或孫權將荊州借給曹操,他們會聽從嗎?所以《細說三國》在此問題上有明顯的偏見。

實際上,劉備也是承認借荊州的,並找藉口拖延不還:

《三國志吳主傳》記載:“是歲劉備定蜀。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謹從求荊州諸郡。備不許,曰:吾方圖凉州,凉州定,乃盡以荊州與吳耳。”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凉州,當以荊州相與。”

《資治通鑒卷六十七》採用了吳主傳的記載。

劉備的這種做法,使一向親劉的魯肅也憤怒了。他親自帶兵在益陽與關羽對峙,並單刀赴會,責備關羽以及劉備的不够意思:

“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三國志魯肅傳)“肅因責數羽以不返三郡,……肅曰:不然,始於豫州覲於長阪,豫州之眾不當一校,計窮慮極,志勢摧弱,圖欲遠竄,望不及此。主上矜湣豫州之身無有處所,不愛土地士民之力,使有所庇蔭以濟其患;而豫州私獨飾情,愆德墮好。今已籍手於西川矣,又欲翦並荊州之土,斯蓋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領人物之主乎!羽無以答。”(資治通鑒)

這魯肅也太不懂政治了,以為劉備會對吳國感恩不盡。此乃其一生所犯唯一錯誤。

二、孫權準備攻蜀問題

在《細說三國》中也論述了孫權的攻蜀問題,並認為《資治通鑒》的記載是錯誤的。實際上該書沒有搞明白這裡面錯綜複雜的情况,而妄下結論。

該書認為《資治通鑒卷六十九》記載孫權準備派孫瑜進攻益州,而劉備派兵佔據沿江關鍵,不讓其通過是“極不可靠”的。那是因為該書沒有將記載的時間搞清楚。

實際的情况是這樣的:

1、210年12月,周瑜佔領江陵已經一年,局面比較穩定。於是建議孫權攻取益州。孫權準予了這個計畫,由周瑜和孫瑜共同執行。這時由於沿江各戰畧要點均在周瑜手中,所以周瑜的攻益州計畫中根本沒有要劉備參加的內容。

2、同月,孫權將該計畫通報於劉備,劉備極力反對。但是孫權沒有理睬。

3、同月,周瑜在返回江陵的路上病死,其攻蜀計畫暫時停止。而就在本月,剛接任的魯肅就建議孫權將江陵一帶全部借給了劉備。

4、這時,孫瑜的大軍已經從丹陽(原駐防地)開進到了長江中游一帶(準確時間沒有記載,但是必定是在劉備借到荊州以後,而沒有進軍益州之前)。

5、由於荊州已經借給劉備,孫瑜軍無法通過,所以孫權又寫信給劉備,建議兩家共同出兵攻蜀。由於劉備是準備自己獨佔益州的,就以那些眾所周知的理由拒絕了孫權,並威脅要“被發入山”,同時派部隊阻擋不准孫瑜軍通過。

所以,孫權一共有兩個攻蜀的方案,第一個是周瑜制訂的,為單獨進軍益州;第二個是孫權(或其他的部將)制訂的,為孫劉共同進軍。兩個方案均因各種原因沒有實行。

《細說三國》之所以得出錯誤結論,是因為沒有注意到《資治通鑒卷六十九》的這段記載前面有一個“初”字。原文為:“二十年(215年)五月,……初,劉備在荊州,周瑜、甘寧等數勸孫權取蜀。……權不聽,遣孫瑜率水軍往夏口。備不聽軍過,……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權不得已召瑜還。”

這一段,說的根本不是215年發生的事情,而是210年底到211年初的事情,是為了介紹一下215年發生的孫劉兩家爭奪荊州的起因。

至於周瑜(或孫瑜)的攻蜀計畫是否可行,另有專文進行討論。

三、荊州的重要性

這裡所說的荊州,主要是指本文論述的江陵地區(荊州其他地區暫不論及)。

著名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說到:湖廣之形勝,在武昌呼?在襄陽呼?抑荊州呼?曰: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

南宋呂祉在《東南防守便利》中論到:不守江陵則無以複襄陽,不守江陵則無以圖巴蜀,不守江陵則無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則無以固長沙。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認為: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也。

荊州名士蒯越也建議劉錶曰: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

囙此,佔據江陵在當時具有以下戰畧意義:

1、可以向北威脅襄陽(乃至攻佔之),以奪取整個江漢地區,威懾曹操的中原;

2、可以全據長江之險,保護下游的整個東吳地區的安全;

3、可以作為下一步進軍巴蜀的基地,為日後佔據巴蜀、漢中,形成南北對峙打下基礎;

4、可以切斷南方四郡與北方曹魏的聯系,今後即可傳檄而定南方四郡。

所以周瑜傾全力攻取江陵,曹仁也拼命防守達一年。

劉備只不過不顧大局,在江陵激戰正酣的時候,不是積極幫助周瑜攻擊關鍵的江陵,而是自己跑到南方去佔領了長沙、桂陽、武陵、零陵四郡。(此四郡已經被切斷在江南,傳檄即定,還用的著去攻佔嗎?實際上在那裡劉備也根本就沒打什麼仗。)

後來,劉備藉口地盤小,容不下人馬而向孫權借荊州(主要是江陵一帶)。劉備佔據的南方四郡地面不能說不大,人口也不少,怎麼會容不下劉備的區區人馬(當時頂多也就5萬)。實際上,由於江陵在孫權手中,劉備向益州發展就無路可行(甚至可以說就沒有向任何方向發展的可能),這才是劉備借荊州的最大目的(當然還有其他好處)。

以後,果然劉備憑藉荊州為基地,西進佔據了益州,北上不斷攻擊襄陽。可是同時也威脅到孫權的上游安全,造成了呂蒙偷襲荊州的後果。所以,人口眾多的南方四郡實際上不如半個南郡的意義重要(另外半個在曹軍手裡)。

至於說到南方四郡的重要性,除了人口多以外,就沒有什麼戰畧上的作用了。南宋呂祉論到:“守長沙不足以固江陵,守江陵則足以蔽長沙。”南朝的張邵也認為:“長沙內地,非用武之國,置署妨人,乖為政要。”由於南方四郡位置偏僻,加上當時還缺少開發,是完全不能與江淮地區相比的。

實際上當時南方四郡有多少人口也是個未知數。雖然在東漢順帝時期四郡有280萬人口,但是在80年後的三國時期能有多少呢?只知道280年時整個吳國一共才230萬人口。

所以江陵對於東吳來說是最為重要的,對於劉備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劉備滿足於終老南方四郡則不重要),相對來說對於暫時無力南下的曹魏,重要性要差一些。

本文標題: 劉備怎麼借荊州的?揭秘其借荊州的過程與真相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092239209768
相关資料
周瑜臨終前給孫權寫了一封遺信,上面的內容是什麼?
不過周瑜的預見性也是非常强的,在臨死前還給孫權寫了一封書信,告訴他今後天下大局和戰畧,但是孫權並沒有按照周瑜的說法來做,導致差點提前被滅國。意思就是現時對於我們東吳來說,敵人有兩個,一個曹操,而另一個就是劉備。
標籤: 周瑜 孫權 劉備 三國人物 三國 曹操
曹魏時期的中書一職權力有多大中書是宰相嗎
由此可見,曹魏中書權力過大,其實是皇帝信任他們並賦予他們一些權力所導致的。因為按照曹魏制度,中書職權僅僅是替皇帝起草詔令,必要時為皇帝出謀劃策,並沒有實權。但我們不能據此認定曹魏中書就宰相。綜合來看,曹魏中書權力之重,並不是正式制度規定的,
標籤: 曹魏 歷史 劉放 魏明帝 東漢 漢朝
龐統早期曾投靠過孫權,後來又投靠了劉備,為何沒有選擇曹操呢?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龐統的文章,歡迎閱讀哦~鳳雛龐統早些時候投靠過江東孫權,然而卻一直沒有得到孫權的重用,後來轉投劉備麾下,結果卻也沒有比在孫權那裡好太多。龐統得到了曹操的高規格接待,在席間,龐統獻上了連環計。可惜,龐統早就料到曹操
標籤: 龐統 曹操 劉備 三國 魯肅 龐士元
諸葛亮的六出祁山為什麼不順利?為何一直都打不出去?
不過這麼能算計的諸葛亮為什麼沒能算出蜀國最後的結局呢?諸葛亮的畢生志願就是為了匡扶漢室,為此自己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三國裏最忠誠的人物之一。當時平分三國,建立蜀國,諸葛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六出祁山並不順利。最後,為什麼都打不
標籤: 諸葛亮 六出祁山 蜀國 三國人物 三國 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