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曹魏滅亡的根源是什麼?曹魏有什麼內部敵人?

細看國力强盛的曹魏,它的滅亡管道則屬於第二種,被內部的敵人給消滅。綜合東吳和蜀漢的實力來看,他們聯合起來的實力也無法消滅强大的曹魏,囙此外部敵人是無法消滅曹魏,反而曹魏內部的敵人則是導致曹魏滅亡的根源。曹丕封敕的這些藩王沒有治權和兵權,而且其舉動行為受到官員嚴格監視,形同囹圄。

很多人都不瞭解曹魏滅亡的原因,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國力强盛並不代表不會滅亡,滅亡有兩種:一種是外部的敵人進攻導致國家消亡,另外一種是內部敵人的進攻導致國家滅亡。細看國力强盛的曹魏,它的滅亡管道則屬於第二種,被內部的敵人給消滅。

綜合東吳和蜀漢的實力來看,他們聯合起來的實力也無法消滅强大的曹魏,囙此外部敵人是無法消滅曹魏,反而曹魏內部的敵人則是導致曹魏滅亡的根源。

那麼曹魏內部的敵人到底是誰?是如何消滅三國中最為强大的曹魏?

曹魏內部的敵人到底是誰?

曹魏內部的敵人是誰?是世家大族。在世家大族同心協力的努力之下將曹魏消滅了,改頭換面為晋朝。

在曹操起兵之初,他倚仗的力量是來自曹氏宗室。隨著實力擴張,他需要更多的人來協助他管理逐步擴大的地盤,於是屢次頒佈了求賢令,不拘一格錄取人才,其中著名的管道就是唯才是舉。

唯才是舉的管道很好的避開了選拔人才看出身途徑,從而將大量寒門子弟納入到曹魏人才庫中,並且在和袁紹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北方的霸主。

囙此曹魏的統治基礎分兩個,一個就是宗室,包含曹姓宗室和夏侯氏宗室;另外一個就是寒門子弟以及中小士族。世家大族雖然進入曹魏政權中,但是並沒有起到决定作用。

到了曹丕時期,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就給予世家大族更大的利益,於是建立九品中正制,為世家大族的發展和壯大大開方便之門。

曹操時期,選拔人一直通過唯才是舉的管道大量提拔寒門和中小士族,世家大族是被限制的對象,並且時不時還被拉來敲打一番,可是曹丕為了稱帝,放弃了先前的政策,直接將世家大族拉上臺面,作為支持他稱帝主要支柱,從而導致世家大族獲得蓬勃的發展的機會。

到了曹魏後期,以司馬懿為首的世家大族已經不甘心只是作為一種力量維持曹魏的統治,而是期望站在前臺,為世家大族崛起更大的利益,這就和曹魏統治產生了利益衝突,從而爆發了高平陵政變,最終世家大族佔據上風,剝奪了曹魏的政權,變成了晋朝,成為世家大族的天下。

世家大族是如何消滅三國中最為强大的曹魏?

曹魏的建立是以宗室和寒門以及中小士族的為基礎,曹丕即位後,改變了曹操建立的政策,實行了三項政策。

首先,建立九品中正制以擴大世家大族的勢力。

在曹操創立曹魏的過程中,世家大族雖然進入了曹魏政權,但是在曹操刻意壓制之下,世家大族在朝中的實力還不是很强大,只是宗室和寒門的有益補充,無法起到左右朝政的作用。

曹操去世後,曹丕為了逼迫漢天子劉協退位,建立曹氏天下,向世家大族作出了妥協,建立了九品中正制以此來招攬世家大族的人才進入曹魏政權中。

九品中正制的建立為世家大族人才進入曹魏政權大開方便之門,無形中給予了他們許多特權,另外一方面將寒門和中小士族晋昇的道路給限制,甚至有些職位完全被堵死,慢慢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曹魏有實力的權力部門,包括地方皆被世家大族掌握,權力出現了轉移,這一轉移導致表面是曹氏天下,實際皇權出現了嚴重危機。

曹魏要想繼續統治下去,有兩個選擇:一個就是繼續和世家大族合作,讓出更多的利益,以便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從而維護曹魏繼續統治的機會;另外一個就是從世家大族手裡奪取權力,將權力集中到皇室,進行集權,從而達到繼續維護曹魏統治的目的。

魏明帝曹睿去世後,將幼子曹芳托付給曹爽和司馬懿倆人,讓他們作為輔政大臣輔佐曹芳,繼續維護曹魏統治。

曹爽作為曹魏宗室的代表,而司馬懿則是世家大族的代表,曹睿希望宗室和世家大族能够通力合作,更好的維護曹魏繼續統治。

代表宗室的曹爽和代表世家大族的司馬懿水火不容,進行了激烈的鬥爭,最終曹爽出局,這就意味著宗室失敗,世家大族佔據了絕對上風,曹魏失去了制衡力量,從而導致曹魏被世家大族滅亡。

其次,曹魏宗室力量被嚴重削弱。

在頒佈九品中正制的同時,曹丕還做了另外一件事情,這件事就是限制宗室子弟勢力的發展和壯大。

曹丕削奪藩王權利,並且將這些藩王的封地時常變更,以至他們無法長期在一個地方呆很久,無法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曹丕封敕的這些藩王沒有治權和兵權,而且其舉動行為受到官員嚴格監視,形同囹圄。

曹丕的這個政策雖然吸取了漢朝諸侯國作亂的教訓,卻留下隱患。曹魏宗室被圈養起來,無法參與政事獲得權力,也就無法形成自己的實力圈子,從而導致宗親勢單力薄,日後無法和世家大族抗衡。

囙此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過程中,曹氏其他宗室完全失去了抗衡的力量,導致世家大族輕而易舉的掌握了曹魏政權。

最後,廢除中常侍和小黃門以及禁止外戚輔政。

在吸收前朝覆亡的教訓方面,曹丕較之其父曹操更是過之而不及,比如在他即位後不久陸續頒佈了一些新的政策,這些政策的實行表面上加强的皇權,集中了權力,實際上在某種意義上卻將皇權置於危險的境地。

一個就是廢除中常侍和小黃門。中常侍和小黃門實際上就是宦官,他們是皇帝的代言人,是依附在皇權身上的爪牙。當皇帝能力足够,能够掌控皇權的時候,中常侍和小黃門實際上只是皇帝行使皇權的外延權力;可是一旦皇帝幼小甚至無力掌控皇權的時候,他們又代表著皇權來控制權力,從而可以保證皇權不會旁落到世家大族手裡。

曹丕上臺後廢除了中常侍和小黃門,設定散騎常侍和散騎侍郎。如此同時他嚴禁宦官幹政,以及任命宦人為官,他們最高的官職是”諸署令“,從制度上剷除宦官幹政的根源。這就讓宦官失去了支持皇權的依據,被邊緣化。

二就是禁止外戚輔政。曹丕為了避免出現外戚幹政的局面,在即位之後規定婦人不得預政,群臣有事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沒有功勞不得封侯拜爵,更是不得橫受茅土之爵。

曹丕這一措施是為了避免出現漢以來外戚幹政的現象,從而堵死了外戚攫取權力的局面。這一措施的實施同樣加强了皇權,集中了權力,可是一旦出現皇帝幼小或者無力控制朝政的時候,皇權容易旁落,被朝臣攫取了權力,從而引發朝代更替。

無論是宦官攝政還是外戚幹政,他們無不是圍繞皇權而來,一般不會涉及到改朝換代,可是一旦皇權落於朝臣之手,特別是世家大族手裡,改朝換代就成了必然。

曹丕的這兩項措施無形中削弱來皇權的力量,導致世家大族在攫取曹魏政權的過程中,再也沒有其他的勢力可以抗衡,從而出現了一邊倒的局面。

由此可見,世家大族的發展得益於曹丕稱帝之後的一系列措施,正是這些措施的實施,導致曹魏宗室,內宮勢力包含外戚和宦官無力抗擊世家大族勢力的膨脹,以至在司馬懿為代表的世家大族在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無法保衛曹魏皇權,從而導致强大的曹魏政權被司馬懿攫取,最終曹魏被改朝換代而滅亡。

資料標籤: 三國 曹丕 曹操
本文標題: 導致曹魏滅亡的根源是什麼?曹魏有什麼內部敵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017684446136
相关資料
漢武帝時期,為何會打壓那些遊俠群體群體?
然而,正是因為郭解,遊俠群體才招致了致命打擊。郭解的巨大影響力,讓漢武帝尤為警惕。漢武帝聽說後,下令將其逮捕歸案、嚴加審查。這一暴行駭人聽聞,徹底捅了馬蜂窩。對於雄才大略、一心開創新時代的的漢武帝而言,管束遊俠已經勢在必行。
標籤: 漢武帝 群體行為 漢朝 歷史 中國歷史 西漢
高順比張良更正派更有才能,為什麼沒人勸降呢?
問題來了,張遼當時作為人才被勸降了,作為比張遼更正派更有才能的高順,為何沒人勸降?)高順拒絕了投降,並沉默不語。其次是武將,武將之間,與高順有仇的,只可能是夏侯惇,因為夏侯惇的左眼,被亂箭射瞎了。囙此,沒人勸曹操留下他。
標籤: 曹操 三國 呂布 張遼 劉備 武將
孫權在赤壁之戰中擊敗了曹操,為什麼還有主動聯系劉備呢?
在關乎魏蜀吳三國鼎立的赤壁之戰之中,孫吳的確起到了主導作用,並且是在周瑜和黃蓋商定的火攻計策下徹底擊敗了曹操。當初孫權為什麼還要聽從魯肅的建議,主動聯絡一直從樊城敗退到江夏的劉備呢?曹操進駐新野,劉琮投降,包括荊州的水陸兩軍。無奈之下,暫時
標籤: 孫權 劉備 曹操 赤壁之戰 三國 周瑜
諸葛亮和龐統對於荊州的看法,為什麼截然不同?
然而,蜀漢的諸葛亮和龐統對於荊州卻有著兩種表面看來截然不同的看法。諸葛亮是不主張遺失荊州這個戰畧要地的。其實,龐統的原意並非是弃荊州而不要,而是認為這一階段的工作重心在益州。諸葛亮和龐統對荊州的取與舍並不衝突,如果,把它們雜揉到一塊,再加以
標籤: 諸葛亮 龐統 荊州 劉備 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