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齊國和五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
在各國紛亂戰事不斷的戰國時期,秦國的領袖秦孝公在上位以後開展了變法運動,並且重任了很多能人賢士。在商鞅得到重用以後,他輔助秦孝公開展了一系列重視農業的政治改革並且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囙此也得到了左庶長的官職。通過這次改革,秦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且最終成功地收復了其他國家,成立了自己的王朝。
在戰國年代的後期,秦始皇嬴政在相繼收復了韓國、魏國等五個國家以後,這時候還保持著獨立的齊國卻並沒有增派援兵來幫助這些國家,而是持有一種高高在上事不關己的態度。雖然在很多讀者朋友們看來,這應該是秦國的政策所導致的結果,但小編看來,事情卻並沒有這麼簡單。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戰國中期和後期秦國所採取的策略。在範睢提出的遠的國家提出兩國建交,近的國家就去進攻的謀略以後,秦國一直都採取了這樣的做法。並且在秦始皇嬴政消滅這六個國家的過程也一直是這樣做的,結果證明這也是符合秦國發展趨勢的做法,嬴政通過戰爭逐步吞食了韓、魏和趙國的土地,最終成就霸業。從這三個國家的做法來看,都是不採取支援的,囙此齊國也會學他們的做法,保持中立的態度。
第二個原因就是齊國自身發展的情况。在齊閔王的統治時期,曾經是擁有很遼闊的領土的,他們的領地可以到達今天的河北、河南省一帶地區。而且在這個時候的齊國應該是和秦國地位持平的,並且和秦國的君主一起合稱為東西二帝的稱號。可是在經過了樂毅的討伐以後,齊國的國力逐漸衰退了,而且後期魏國和一些其他的國家還對齊國的國土非常眼紅,在戰國後期發生過吞食齊國土地的情况。囙此齊國自然也不會在他們有難的時候伸出援手了。
第三個原因就是在長平之戰結束以後,趙國還對齊國發起了攻勢,不斷地侵犯齊國的疆土。趙國也從原本的諸侯國家變得領土擴大的飛快的沿海國家了,囙此可想而知齊國人心目中的怨恨。至於魏國,也曾經在後期對齊國也發起了進攻,並且搶奪了大量的土地。楚國也是罪行累累,在後期侵佔了現在在山東南部的一大片土地。這三個國家的進攻使得齊國的土地不斷减少,齊國自然是對他們懷恨在心的。
可以說齊國對趙、魏、楚國的怨恨是很明確的,而且在長平之戰開打的時候齊國也曾經態度堅決地拒絕了趙國的請求,不願意援助糧食給他們。那麼齊國在這幾個國家慘遭滅國的時候採取坐視不理的態度,可以說也是在意料之中了。雖然說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齊國的選擇是很不明智的,因為周邊的幾個諸侯國都已經滅國,那麼下一個要滅國的肯定就是齊國了。
但是從情感的角度來看,這幾個國家在歷史上曾經對齊國造成的災難是沉重的,對於該國後期坐視不理的態度其實也可以體諒。一句話總結這幾個國家的利害關係,那就是由於種種糾紛產生的內訌,所以秦國就是把握住他們無法團結這一點,逐一擊破他們的國家防線,而最終成就了統一天下的霸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