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瞭解清朝黃馬褂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我們看清宮影視劇時,常常會看到皇帝一高興了,就賞賜大臣黃馬褂以示恩寵。而得了黃馬褂的大臣仿佛得了天大的恩寵感激的五體投地,高呼萬歲。還有,身穿黃馬褂的人一般人動不得,見官不拜,別人反而還要下跪,仿佛如聖旨一樣神聖。可能不少人要疑惑了,這黃馬褂到底有何威力,居然如此强大?
解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從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講起。皇帝龍袍使用黃色的傳統是從隋唐時期才有的,在這之前的皇帝衣服顏色並不固定,而是根據五行而定的。唐高宗時期,黃色開始正式成為皇家專用顏色。到了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黃色徹底成為了封建皇權的象徵,無論官員、百姓都不能私自使用黃色。
馬褂原本是滿族所獨有的民族服飾,分為大襟、對襟、琵琶襟等多種形式,無論是騎射打仗還是日常生活都比較方便。在最初,馬褂只是八旗兵的常穿衣服,滿清入關後,開始逐漸盛行。
康熙在位時期,幾乎每年都會進行木蘭圍獵,圍獵結束後賞表現出色者馬褂示以恩典,後來逐漸演變為一種“禮服”。
那麼有哪些人能有幸獲資格穿黃馬褂呢?
主要有以下四種人,一類是侍衛大臣,負責保衛皇帝的安全人員可以穿,但黃馬褂並非可以一直傳下去,如果有一天離開了這個崗位,這黃馬褂也要再上交回去,不允許私自帶走。
還有一類是上面所說的在圍獵過程中表現出色者;第三類是有突出貢獻的大臣,也是我們通常最熟悉的“賞賜黃馬褂”,這類黃馬褂很難獲得,縱觀清朝,獲此殊榮者寥寥無幾,只有大將軍傅恒、福康安及晚清漢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
最後一類是捐錢獲賞,這種行為在慈禧當政時期很盛行,比如大商人胡雪岩為左宗棠籌辦軍需,朝廷就賞賜了他一件黃馬褂;到了晚清末期,八旗子弟花個百十兩銀子也能買個黃馬褂穿,這時的黃馬褂已經氾濫到不值一文了。
大清朝最有名的一件黃馬褂當屬李鴻章那件,他在日本談判時被人行刺,血染黃馬褂,李鴻章談判時依然堅持穿此衣服,據理力爭。談判結束後,日本從最初的三億兩白銀降到兩億兩,李鴻章回國時將黃馬褂換下保存好,長歎一聲:“此血可以報國矣”。
清王朝滅亡後,黃馬褂也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退出了歷史舞臺,轉而是經過改良的長袍馬褂成為了民國時期男子的國民禮服,流行了三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