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唐朝女子穿著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說唐朝女人喜歡袒胸露乳,這是一個天大的誤解。
首先確認一點:我們為什麼會形成這一印象?大概有兩個來源:
其一,唐詩中描繪的相關場景,比如方幹的《贈美人》:“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樣刀”,“常恐胸前春雪釋,惟愁座上慶雲生”;或者李群玉筆下的“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詩人們可謂妙筆生花,短短幾個字,就讓我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派春色滿堂的景象。
其二,一些唐代繪畫、壁畫、陶俑展現的形象
但是,如果以此就認為唐代女子性格豪放,那就有以偏概全之嫌了。
無論是方幹的《贈美人》,還是李群玉的《同鄭相並歌姬小飲戲贈/杜丞相悰筵中贈美人》,描繪的對象都是風月場所的歌妓。這一群體本就是依靠聲、色為顧客服務的,穿得清凉些並沒什麼大驚小怪。大部分封建王朝都存在這種場所,所不同的是,唐朝詩人多、敢寫,而其他時代相對含蓄些而已。
其次,我們所見到的唐朝壁畫、陶俑,基本上都是那時上層人士私人空間的裝飾物,反映的都是富貴圈子裏的情况。比如那些陶俑,大多是一些侍女的形象;而這種穿著也只限於一定的場合、範圍,不會堂而皇之地抛頭露面。
真實的唐代女子裝束是什麼樣的呢?雖然承接魏晋南北朝以來的民族大融合,唐代女裝確實更加豐富多樣,但還是以漢代以來的“上衣下裳”這一傳統華夏女裝風格為主。
根據那時的制度,女裝分為四種: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面三類,適用於在朝廷有身份的女子,她們參加朝會、公務活動、祭祀典禮時要身著不同的服裝,如同現在西方上流社會的各式禮服;而常服則是各階層尋常所穿的衣物。
就常規情况而言,上身一般是衫,也就是單衣;或者襦,即夾雜著絮類物體的短衣。這兩種上衣都是華夏風格的右衽,當然也有一些對襟系結的樣式。下身高腰束胸長裙,帶有長長的裙帶,下擺寬大飄逸,整體曲線柔美、風格大氣,盡顯大唐盛世之風。
當然了,在一定的私密性場合,確實有半露胸的裙裝,但是穿著這種衣服的話,會要求不能露出肩膀或者後背。
大致來說,一個大唐女子是否能穿半露胸裝,首先要看身份。
第一種是那種身份高貴的公主,她們不事生產,經常出席貴族圈的聚會,越是花枝招展越、吸人眼球,越能體現自己的上流身份;
第二類是那些服務權貴、文人的歌姬、侍女,由於職業需要時常袒胸露臂。
而尋常老百姓家的女子則不會穿這種衣服,她們上身一般是小袖短襦,下身緊身長裙,而且群腰系得很高,用絲帶牢牢紮在腰部以上、腋部以下。這種裝束整體給人一種幹練、靈巧的印象。
同時,貴族女子雖然可以穿得略微暴露,但這也要看場合而定。在那些私密的小圈子裏也許有所寬鬆,但在公共場合絕不可能袒胸露乳。
據史書記載,在西元839年,唐朝廷在鹹泰殿舉辦廟會。為了體現對這次盛會的重視,唐文宗李昂的妹妹延安公主刻意找人設計、製作了一身漂亮的行頭。但問題在於這身衣服過於暴露(具體怎麼誇張咱們無從得知)。唐文宗見後暴怒,勒令妹妹回家待著,不准在燈會上丟人現眼;此外,連延安公主的丈夫——駙馬竇浣也被扣掉了兩個月的俸祿以示懲戒(誰讓他管不好自己的老婆)。
比如下麵這幅著名的《虢國夫人春遊圖》,以風流出名的虢國夫人(楊貴妃的姐姐,畫的正中央),在外出遊玩時的衣著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豪放。
不過整體而言,由於唐代國力强大、經濟繁榮、文化強勢,對外極為開放包容,大量外族的文明元素得以湧入、融合,盛唐時期人們的眼界、氣度、心胸在數千年的封建史上獨佔鰲頭,與其他時代相比,唐代女性的服裝確實更為開放包容。
但即使如此,那些袒胸露乳的服裝,只會出現在權貴階層的小圈子裏,而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市井街頭。詩人筆下的歌姬、侍女,以及各類優美的壁畫、陶俑,描繪的其實都是特權階層的生活,跟占社會絕大多數的老百姓其實並沒多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