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的故事成為典範,為何孔融卻因不孝被處死?

孔融無人不曉,“孔融讓梨”的故事成為了現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典範,孔融也囙此給世人留下了品性善良、尊進兄長的形象。以孔融當時的盛名,如此做法對禁酒令的實施極為不利。曹操終於忍無可忍斥退孔融,並下令再有諫阻者一律處死。

孔融是三國時期的名士,他雖然名滿天下,但是自身的能力卻並不能匹配這巨大的名聲,還常常目無法紀無視君臣之禮。

孔融無人不曉,“孔融讓梨”的故事成為了現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典範,孔融也囙此給世人留下了品性善良、尊進兄長的形象。長大後的孔融在亂石中從政失敗,以不孝、謀反之最被處死,給世人留下一個難解之謎:為何曹操欲除孔融而後快?

事出必有因,其中最致命的因由莫過於孔融盛名之下恃才傲物、不識時務地莽撞諫言。

孔融的確是個博聞強記、才華橫滋的學者文人,但絕不是個精通實務、善於用人的政治家。不具備政治才能仍想混迹於官場,稍有自知之明者就該收斂行事,虛心做人。可才氣頗高的孔融,仗著犀牙利筆,目空一切。雖說他對古之治國方略、教化方針相當熟悉,與人辯論援引古今,達到“玩而誦”的程度,也囙此深得曹操佩服。但他處處與人針鋒相對,言辭犀利地諷刺挖苦,久而久之,終於禍從口出。

西元197年,袁術在壽春稱帝。曹操一時無法殲滅之,滿腔怒火無處發洩,便遷怒於與袁術聯姻的太尉楊彪,誣陷楊彪企圖廢黜天子,上奏疏請求收捕下獄,判處楊彪大逆不道之罪。孔融聽說後,立刻找曹操理論,援引《周書》所雲“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何况楊彪和袁術只是親家!曹操推託說是皇帝的旨意。孔融又以“周公攝政,成王殺召公,周公豈能不知”作比,字字鏗鏘,句句在理,逼得曹操無言以對,無奈之下唯有放過楊彪。

孔融憑藉一己之力封锁了曹操陷害楊彪,不知自省以安身,反而得意忘形,一有機會便以諷刺、挖苦的管道和曹操唱反調。時值戰亂之年,灾荒頻現,為了戰事的需要和百姓的生機,魏蜀吳三國都曾多次下達禁酒令。可曹操一頒佈禁酒令,就遭到了孔融的反對,更公然狂言道:“若因酒能亂世而禁酒,那麼桀、紂因色亡國,為何現在只禁酒而不禁婚姻?”以孔融當時的盛名,如此做法對禁酒令的實施極為不利。曹操考慮到孔融不過是為了出風頭,勉强忍之。

平定北方之後,曹操下令南征,討伐劉備、劉錶和孫權等人。孔融極力勸阻,逞言強辯。先說劉備、劉錶是漢室宗親,不可討伐;又說孫權虎踞江東,不易攻取;甚至直言如果攻之就是興無義之師,有失民望。曹操終於忍無可忍斥退孔融,並下令再有諫阻者一律處死。孔融走出曹府後,仰天長歎:“以無義之師討伐仁義之師,豈有不敗之理?”

曹操聽聞如此狂言,加之此前被孔融一而再再而三地挖苦反對,盛怒之下,派人秘密搜羅孔融的狂妄之言,終於以不孝、謀反等罪名,置之於死地。

孔融被殺只能怪罪於他有才無智、恃才傲物,一生聲望再高也不過是一介書生。生逢亂世卻無治世之才,名高於實卻不知自省,怪不得曹操在公諸天下的佈告上寫道:“融違天反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

本文標題: “孔融讓梨”的故事成為典範,為何孔融卻因不孝被處死?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6005137169362
相关資料
揭秘清朝去向之謎順治究竟是出家還是的天花去世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順治出家,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很多人都說順治其實是出家去了,可是後來為何正史中又記載說順治得天花去世呢?一方面是在董鄂妃去世之前,每年順治都會去避痘,而董鄂妃去世那年,順治因為忙著操辦董鄂妃的葬禮,所以沒有去避痘,這就
標籤: 天花 清朝 順治帝 清朝歷史 歷史 中國古代史
關羽的墓中為何有兩具女屍,她們的身份是什麼?
關羽的墓中有兩具女屍,這兩具女屍的身份一直是一個謎,有傳言說其中一位是貂蟬,這種說法是否合理呢?關羽墓中兩具女屍身份至今成謎,難道真的是貂蟬?傳說在兩座關於墓中都有一名年輕貌美的女子,大約是怕關羽寂寞給他配的陰婚。陽城墓中女子身份已經不可考
標籤: 關羽 貂蟬 三國
太平天國的婦女是什麼地位?她們得到了解放嗎?
一些學者的論文中提到,“人類史上最先進的婦女解放運動,就是太平天國婦女的解放”。那麼,太平天國的婦女,真的得到了解放嗎?可在太平天國中,即便是正常的男女交往,都被劃分到“姦淫”中。嚴格來說,太平天國的婦女並非不需纏足,而是禁止纏足。所有太平
標籤: 洪秀全 中國近代史 太平天國 歷史 中國歷史 洪宣嬌
宣武靈皇后:臨朝聽政十三年,還毒死親兒子
宣武帝去世後,元詡即位,是為孝明帝,胡充華為皇太妃。當時皇太后高氏尚在,高氏原是宣武帝的皇后,也是胡充華的老對手。劉騰死後,胡充華伺機解除了元叉的職務,再度臨朝聽政,但她本性難改,繼續在宮廷淫亂不止,廣植黨羽,朝野內外人心渙散,國家處於崩潰
標籤: 歷史 胡充華 元叉 明帝 劉騰 爾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