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在桂陵之戰失敗後,為何沒有選擇反攻齊國?

魏國乃戰國初期霸主,在“桂陵之戰”敗於齊國後,為何不反攻齊國?魏國此戰損失不大,且在“襄陵之戰”已經找回場子“桂陵之戰”雖然魏軍主將龐涓被擒,但魏軍主力的損失其實並不算大,且齊國也並沒有正式進攻魏國都城大樑,而趙國的都城邯鄲卻仍在魏國手中。

魏國乃戰國初期霸主,在“桂陵之戰”敗於齊國後,為何不反攻齊國?下麵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戰國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遂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霸主,力壓同為三晋的趙韓兩國。為擺脫不利局面,趙國與齊、宋、燕等國會盟,魏國本就處於四戰之地,為避免陷入圍攻,遂於周顯王十五年(前354年)發兵攻趙,齊國出兵救援,以“圍魏救趙”之計在桂陵大敗魏軍。那麼,作為戰國初期霸主的魏國,在遭遇如此慘敗之後,為何不對齊國予以報復呢?

魏國圍攻趙都邯鄲,齊國“圍魏救趙”大敗魏軍

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在魏國圍攻邯鄲長達一年後,趙國派使者向齊、楚兩國求救。段幹朋建議齊威王,可派兩路大軍救援,一路向南攻打魏國襄陵,牽制魏國兵力,然後趁魏軍攻破邯鄲之際,再以另一路軍隊對趙救援,如此既救了趙國,又同時削弱了魏、趙兩國。

齊威王採納段幹朋建議,一路與宋國景敵、衛國公孫倉所部會合,圍攻魏國襄陵;另一路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救援趙國。而在此時,魏軍主力已經攻破邯鄲,龐涓正在率領八萬魏軍進攻衛國。

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外征戰長達一年,國內必然空虛,於是建議採用聲東擊西之計,田忌採納了孫臏的建議,遂率軍直搗魏國新都大樑,做出一副圍攻大樑之勢,迫使魏軍主力回援。同時令臨淄、高唐齊軍攻打平陵,吸引魏軍主力,又讓田忌派出輕裝戰車,故意示弱使龐涓輕敵,孫臏則待齊軍主力在桂陵設伏。

龐涓擊敗齊軍佯兵後,果然輕敵冒進,丟掉輜重直奔大樑,結果在桂陵遭遇齊軍主力伏擊,魏軍被擊敗,主將龐涓被生擒。

魏國此戰損失不大,且在“襄陵之戰”已經找回場子

“桂陵之戰”雖然魏軍主將龐涓被擒,但魏軍主力的損失其實並不算大,且齊國也並沒有正式進攻魏國都城大樑,而趙國的都城邯鄲卻仍在魏國手中。更何况,在緊接著的“襄陵之戰”中,魏軍已經找回了場子。

齊威王其實也是野心勃勃,眼見在“桂陵之戰”中擊敗了魏國,便想著繼續在“襄陵之戰”中進一步瓦解魏軍主力,囙此齊國與魏國真正交手的地方,乃是在魏國南部重鎮襄陵。周顯王十七年(前352年),齊國聯合宋國、衛國直撲襄陵。

然而,齊軍本就不是魏武卒的對手,魏軍很快便擊退了齊、宋、衛聯軍第一波攻擊,且魏惠王也汲取了教訓,不再單純依靠魏軍戰力,轉而促使韓國出兵。韓國見魏軍如此勇猛,遂對聯軍背後發動攻擊,結果齊軍徹底崩潰。

由於魏國在“桂陵之戰”中的損失本就不大,且在“襄陵之戰”中又擊敗了以齊國為首的聯軍,已經對各諸侯產生了威懾作用,囙此魏國繼續進攻齊國的必要已經不大。

魏國周遭形勢複雜,秦國趁機東進引起魏國警覺

魏國之所以沒有繼續進攻齊國,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秦國的動向,此時秦孝公已經任用商鞅完成了變法,且在魏國與齊國在襄陵交戰之際,向魏國佔據的河西之地發動了進攻,並奪取了少梁和安邑。

河西之地乃是秦國的東部屏障,魏國佔據河西之地,不僅徹底堵死了秦國的東出之路,同時也能在與秦國的交手之中牢牢掌握戰畧主動權,同時秦國則只能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囙此,當秦國趁機攻打安邑之際,魏國又如何敢貿然繼續進攻齊國。

“襄陵之戰”結束之後,魏國先是於次年迫使趙國與自己結盟,將邯鄲還給趙國,又強迫宋、魯等十二諸侯國來朝,鞏固了魏國的霸主地位,同時又與齊國結盟,穩住了周邊列國。之後,魏國於周顯王十九年(前350年)開始發兵攻秦,重奪河西之地。

要知道,此時的魏國尚未正式遷都大樑,其都城安邑距離河西實在太近,一旦秦國奪取河西,那麼秦魏攻守之勢必然逆轉,不僅魏國都城將時刻面臨威脅,魏國控制的上郡地區也將可能成為飛地,這是魏國無論如何也不能忍受的。

正是由於魏國地處四戰之地,其國勢較强之時,周圍列國不敢對其發動進攻,然而一旦戰敗,便會迅速陷入列國圍攻之中。“桂陵之戰”的戰敗,便使得魏國陷入了極為危險的境地,囙此當在“襄陵之戰”中擊潰齊、宋、衛聯軍後,必須迅速穩住周圍各國,從而騰出手來奪回河西之地,畢竟相較於齊國來說,秦國的威脅其實更大。為此,在重奪河西之後,魏惠王便下令於河西修築長城,以防禦秦國對河西的進攻。

本文標題: 魏國在桂陵之戰失敗後,為何沒有選擇反攻齊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99440463901
相关資料
如果崇禎南遷,南方會不會擁立他?
第二次是李自成已經打到了保定,由李建泰向崇禎皇帝提出遷都南京建議。而這也使得崇禎也主動放弃自己南下的同時,也沒有將太子及其他皇子送到南京。崇禎皇帝南遷,對他以及對當時的整個大明王朝來說,無疑是最佳的選擇。崇禎南遷,最不用擔心的就是他的合法性
標籤: 崇禎 崇禎皇帝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李自成
關羽拒絕和孫權聯姻,背後是什麼原因?
下麵我們一起討論關羽一口拒絕和孫權和親的原因:身為人臣怎能私下和“敵軍”有親家之嫌當時劉備和孫權雖然是“聯盟”狀態,那也是被逼無奈,局勢所逼,關羽深刻知道兩家只有聯盟才能共同生存,因為那時的曹操,聲勢浩大,不得已才和孫權聯手據曹,萬一哪天孫
標籤: 孫權 關羽 三國
鄭旦和西施並稱“浣紗雙姝”鄭旦為什麼在歷史上默默無聞
但西施之所以能够成為四大美女之首,離不開鄭旦的鼓勵。而鄭旦“默默無聞”的美貌卻鮮少有人吹噓,囙此略遜了一籌。而鄭旦又非王公貴族,對她的記載並不多,囙此關於鄭旦眾多結論大多以推測為主。他與西施夜夜笙歌,徒留鄭旦一人在清冷的吳王宮中。
標籤: 鄭旦 西施 歷史 浣紗
歷史上真實的五胡十六國是什麼樣子?
確切地說,“五胡十六國”是在西晋、東晉及東晉繼承者的南朝時期,出現的與之對峙的北方割據政權。豹眼認為,“五胡十六國”是整個中國漢末三國兩晉南北朝這段大分裂時期的一部分歷史。
標籤: 五胡十六國 東晉 歷史 東晉十六國 中國古代史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