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們為什麼不能安心當王爺,反而要參與九子奪嫡呢?

康熙帝晚年下詔廢黜太子後,眾多皇子開始了對皇位的爭奪,史稱九子奪嫡。尤其是大清,與前朝又有很多不同。所以在很早的時候,康熙就選定了二阿哥胤礽作為太子,顯然這件事並沒有成功,康熙五十一年被廢止,更是由此引發了九子奪嫡亂象。畢竟爭奪太子之比特對他們而言,要容易的多。

康熙帝晚年下詔廢黜太子後,眾多皇子開始了對皇位的爭奪,史稱九子奪嫡。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身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雖然不是那麼好當的,但還是充滿誘惑性,讓人欲罷不能。如果是尋常百姓,自然也只是想想而已,機會是很渺茫的,可作為皇子就不太一樣了。

畢竟歷史上的封建王朝是家天下,皇位本身就是要傳給自己的兒子。在這種情況下,皇子自然機會是大大的。

歷史上為了爭奪皇位或者太子之比特,親兄弟之間大打出手的比比皆是,最著名的當屬大唐早期的玄武門之變了。

雖說接班人的選擇是有一套制度的,是嫡長子繼承制,但是很多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尤其是大清,與前朝又有很多不同。

首先大清是少數民族政權,在康熙之前是沒有明確的繼承制度的,或者可以說是汗比特推選繼承制度,直到康熙才借鑒之前朝代的繼承制度,採取的是嫡長子繼承制度。

所以在很早的時候,康熙就選定了二阿哥胤礽作為太子,顯然這件事並沒有成功,康熙五十一年被廢止,更是由此引發了九子奪嫡亂象。

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在這九個阿哥中,又分為了大爺黨、太子党、三爺黨、四爺党,八爺黨/十四爺党。對於這些阿哥們來說,皇位的誘惑力是很大的,為此不惜展開你死我活的鬥爭。

畢竟爭奪太子之比特對他們而言,要容易的多。

很多人說,皇帝和王爺,雖然差了不少,可做一個逍遙自在的王爺也不錯。尤其是明朝的王爺,在封地就相當於漢朝時期的分封了,看似差了不少,但其實有封地、有錢有兵,日子倒也逍遙自在。

但是在清朝,王爺的待遇可要差多了。

很多人喜歡拿明朝和清朝做對比,大明採取的是分封制,皇子被分封到全國各地。而清朝的王爺則一群人紮堆留在北京,雖然待遇不錯,但沒有封地。

不管怎麼樣,大清的王爺也不是誰都好惹的,做一個王爺,倒也不錯。

可是,康熙晚年還是爆發了九子奪嫡。其實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個人的野心在作祟,另一方面那就康熙廢太子導致皇子看到了機會。

如果太子之比特穩固,自然沒有話講,雖然胤礽做太子時間很久,但是久而久之,皇帝和太子之間的這種天然衝突仍然是不可避免。

太子也是一廢再廢,最終被禁錮。

那麼有心之人必然會以此為機會,所以幾個皇子之間你爭奪我,明爭暗鬥,都在爭取這個太子之比特。

最終,隨著阿哥們一個個退出政治舞臺,老四成為最大的贏家。

本文標題: 皇子們為什麼不能安心當王爺,反而要參與九子奪嫡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92692902829
相关資料
朱棣一直想傳比特給朱高煦,為什麼最後繼位的是朱高熾?
朱棣因為靖難之役而得到了皇位,正因如此,他為接班人的問題所發愁。那麼朱棣想傳比特給朱高煦,為什麼最後是朱高熾登基了?朱棣恐怕還擔心如果朱高熾繼位,就怕他遇到和朱允炆一樣的境遇,所以他希望能夠是殺伐果斷的朱高煦掌控這個國家。之所以朱棣最終確立
標籤: 洪熙帝 明成祖 明朝
劉邦晚年時候十分擔憂戚夫人母子,他為什麼不直接殺了呂後呢?
劉邦晚年時期,呂後因為容顏衰老就不受寵愛,戚夫人則十分得寵。與此同時,劉邦也為戚夫人母子倆非常擔憂。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戚夫人母子就要倒楣了,肯定得看呂後的眼色行事了。所以很多人一直有疑問,既然要保全戚夫人母子,那麼最好的辦法,也是最徹底的
標籤: 劉邦 呂雉 戚夫人 劉邦的老婆 歷史 漢朝
朱棣奪權後,為什麼只是遷都卻沒有改國號呢?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他並非以太子之比特繼位,而是以造反的形式推翻了自己侄子建文帝。正因如此,他完全有理由改國號。但朱棣只是遷了都,卻沒有改國號,為什麼這樣呢?朱棣造反和古代的農民起義不是一回事,很多農民起義在走向成功後
標籤: 明成祖 明朝 朱元璋
八阿哥胤禩最有希望登基,為什麼最後奪嫡失敗了?
愛新覺羅·胤禩,康熙帝第八子,他自幼備受康熙帝的喜愛,為什麼沒能在九子奪嫡中獲勝呢?其實在九人中,老八胤禩是最有希望的,也是被眾人所看好的。老八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這也是最年輕的了。其實八阿哥之所以爭儲失敗,原因有以
標籤: 康熙 九子奪嫡 中國古代史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