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成功滅吳後,為什麼要換國都?

囙此對於勾踐在戰後迅速遷都的做法,也有不少學者認為是史無其事。在越國滅吳之前,遠在山東的琅琊和越國確實並無關係。所以在勾踐滅吳之後,越國順勢佔領已屬於吳國的琅琊,這是並無不妥的。國都是一國的政治中心。

在很多人看來,戰爭勝利後應該大肆慶賀,但越王勾踐卻沒有這麼做,他在苦盡甘來之後想的第一件事不是彈冠相慶、宣揚國威,而是趕緊收拾行裝給自己換個國都,為什麼會這樣呢?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一、越王勾踐與越國的一次勝利

吳國、越國,即便我們對周代歷史不甚瞭解,這兩個國家卻也是為我們所熟悉的。當然,我們大多數人也不是對這兩個國家的歷史如數家珍。而是關於兩國君主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的故事,尤其是成語“臥薪嚐膽”的由來,我們倒背如流。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於夫椒(今浙江紹興以北)交戰。在吳國近八百年,越國近一千九百年的歷史上,這場戰爭本是兩國間無數次戰爭中稀疏平常的一場。結果這次越國敗得太慘,以致於勾踐都得帶著心腹大夫範蠡一同前往吳國做人質。

同時,因為勾踐也是個有所追求又確有才幹的君主,夫椒的這場戰爭還成了“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序曲。以入吳為質為起點,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經營,勾踐最終在周元王三年(前473)攻破吳國都城(今蘇州古城一帶)。這正可謂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但許多人可能並不知曉的是,在滅吳之後,勾踐一反常態地做了一個决定——遷都。

二、决意遷都的溘然之舉

《越絕書》《吳越春秋》《竹書紀年》《漢書·地理志》《水經注》等成書自兩漢至北魏的古籍皆記載,在攻破吳國之後,勾踐將國都從原本的會稽(今浙江紹興一帶)遷至琅琊(今山東青島境內)。此觀點在近現代也得到了錢穆、楊寬等歷史大家的支持。

按常理,在消滅一個疆域面積並不小的死對頭後,勾踐應該先整頓軍隊,加强對吳國故土的管理,進而讓這片土地真正為越國所有。即便他想要稱霸天下,勾踐也應該先鞏固好這片大後方,再揮師北上。

囙此對於勾踐在戰後迅速遷都的做法,也有不少學者認為是史無其事。至於《越絕書》《吳越春秋》等的記載,可能也只是後來史官的附會。但細看勾踐選擇的新都城琅琊,我們其實還不能因為《左傳》《戰國策》等先秦典籍對遷都一事缺乏記載,或此事看來有些“荒唐”,就簡單地認為勾踐並未做此决定。

在越國滅吳之前,遠在山東的琅琊和越國確實並無關係。但在吳王夫差時期,吳國曾北上伐魯伐齊,並成功佔領了包括琅琊在內的齊國領土。所以在勾踐滅吳之後,越國順勢佔領已屬於吳國的琅琊,這是並無不妥的。

且對於勾踐而言,彼時他也正需要一個位置更靠北的據點。勾踐忍辱負重,臥薪嚐膽,所追求的早已不是簡單地殺吳王夫差以洩憤,而是稱霸天下。而如果想入主中原以稱霸,勾踐再待在距離中原“十萬八千裏”,消息傳遞費時又費力的會稽,顯然不利於實現自己的追求。也正是當時確有這樣的需要,《越絕書·記地傳》所載的“勾踐伐吳,霸關東,從琅琊起觀臺。”未必就是史官的附會之說。

三、勾踐遷都的疑點與其他可能

不過說到這,我們還是得再回顧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距離勾踐滅吳時代更近的先秦時期的典籍對於勾踐遷都一事幾無記載?

國都是一國的政治中心。勾踐作為春秋五霸之一,若是他下令將越國國都從南方遷到北方,那麼《戰國策》《左傳》等著實不應當對此置若罔聞。

且作為被勾踐選中的“新國都”,琅琊數年來也鮮少出土能作為例證的越國遺物。偶見越國兵器,即便能說明越軍確曾來此,也不足以證明琅琊曾是越國都城。

况且,即便是較早記載勾踐遷都的《越絕書·記地傳》也只提到,當年勾踐僅率領死士八千人、船三百艘就來到了琅琊。而應該活動於國都之中的一眾文臣並未被提及。

這樣看來,與其說琅琊是被勾踐選為了取代會稽的新都城,不如說是勾踐把這裡當作稱霸中原的主要軍事據點,或者說“陪都”。由此看來,先秦史籍未記載勾踐遷都而兩漢史書稱勾踐遷“都”的衝突,考古實例僅能證明越軍來過琅琊的情形,也就有了很是合理的解釋。

囙此,會稽作為越國都城的地位,並沒有因後世史書的不同記載而動搖。

本文標題: 越王勾踐成功滅吳後,為什麼要換國都?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88198986782
相关資料
新科狀元為什麼會被朱元璋殺害?南北榜案產生了多大影響?
)在處理了這些疑似徇私舞弊者之後,朱元璋又親自審閱這一年的試卷,並重新敲定中舉榜單。而在這個榜單裏,韓克忠成為新的新科狀元,任伯安等共計61人上榜。可若是把南北榜案放在朱元璋一生從政中去看,相較於牽連成千上萬人的“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南
標籤: 南北榜案 明朝 中國古代史 劉三吾
唐朝時期的成都是怎樣的存在?為什麼能成為兩位皇帝的避難所?
但礙於北部和東部山地的阻隔,成都和中原地區的交流有限。而成都兩度成為帝王的避難所,延續李唐盛世的“烏托邦”,也能算是對朝廷傾心的回報。
標籤: 唐朝 唐朝皇帝 成都發展 歷史 李唐 烏托邦
古代社會等級如此森嚴古人穿衣打扮又會是什麼樣的
而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隨便亂穿衣服,可是很容易來找殺身之禍的,奴隸制和封建制社會中,都有明顯區別的等級制度。在衣服身上的裝飾物,不僅僅是裝潢,同時也是身份和等級的象徵,比如說腰間攜帶的玉佩。
標籤: 時裝搭配 古代社會 穿衣打扮
趙匡胤為什麼能在陳橋兵變中成功奪取柴氏的江山?
北宋的官方說法是趙匡胤在率軍出師抗擊入侵的遼軍之時,行軍到陳橋驛之時被下屬的部將黃袍加身推為皇帝;而也有人認為整個陳橋兵變這件事從頭到尾就是趙匡胤一手策劃的政治表演,目的就是為了奪取皇位。這一點與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之初和部將事先定下入城後的必
標籤: 趙匡胤 陳橋兵變 宋朝 歷史 周世宗 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