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裡邊真的有水銀嗎這些水銀是怎麼來的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秦始皇陵水銀,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經過對汞含量的分析,推斷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含量達一百噸左右。而以秦朝的科技手段和運輸能力來看,顯然很難達到運輸水銀的能力。囙此,個人認為,秦始皇陵中的水銀,極可能是就地提煉使用的。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秦始皇陵水銀,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關於秦始皇陵中的大量水銀,《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載,“(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漢書》也有類似記載。不過,史料雖然如此記載,但陵墓中是否有沒有水銀,一直以來始終是個謎。

直到現代,中國地質調查研究院利用科技手段,通過物探證明,秦始皇陵地宮內的貢含量的確極為异常,且貢含量呈現為東南、西南較高,而東北、西北較弱的趨勢。如果以水銀分佈代表江河湖海的話,這種分佈趨勢正好與我國的渤海、黃海分佈位置相吻合。經過對汞含量的分析,推斷秦始皇陵中的水銀含量達一百噸左右。

那麼,在古代那種生產水准之下,秦始皇是如何弄到如此多水銀的呢?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比特秦朝的女富豪——巴清,在司馬遷記錄秦漢商業活動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巴清是唯一一個靠著經營丹砂入選的商人。

《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夫倮鄙人牧長,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

從這段記載來看,巴清的家族因為掌握著丹砂礦,因而長期從事采煉丹砂的生意,同時因為掌握著獨特的丹砂開採和冶煉科技,因而家族得以傳數代而不墜,並壟斷了巴蜀地區的丹砂開採生意,從而積累了大量資產。

實際上丹砂提煉水銀科技,早在春秋之前便已經出現,例如春秋霸主之一的齊桓公,便曾利用水銀防盜。唐朝的《括地志》有載,“齊桓公墓,臨菑縣南二十一裏牛山上。晋永嘉末,人發之,初得版,次得水銀池,有氣不得入,經數日,乃牽犬入中”。

此外,丹砂在當時的用途也極為廣泛,既可用來製作顏料,又可用作鎮定劑,並可用來治療疥癬等皮膚病。再加上朱砂既有毒又防腐,因而古人認為用朱砂提煉成的金丹具有延年益壽功效,從而常以朱砂作為煉丹的主要資料。這些使得朱砂的開採、提煉等科技得以迅速發展,同時也使得巴清有了與秦始皇做生意的基礎,畢竟秦始皇對於長生可是極為癡迷的。

囙此,巴渝文化專家李永明等認為,在當時能够有能力提供多達100噸以上水銀的,大概也只有距離咸陽如此之近的巴清了。而除了巴蜀之地外,貴州的桐梓、思南、德江和陝西的洵陽、略陽、山陽、鳳縣等地也都有不少朱砂礦,這便為秦始皇解决了生產水銀原料和科技問題。

那麼,水銀又是如何運輸的呢?我們知道,水銀是一種毒性較强的物質,具有一定揮發性,且揮發性會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强,因而運輸水銀時,不僅必須保證密封,而且必須保證低溫。而以秦朝的科技手段和運輸能力來看,顯然很難達到運輸水銀的能力。

囙此,個人認為,秦始皇陵中的水銀,極可能是就地提煉使用的。也就是說,從各個地區的朱砂礦將原料運輸到皇陵施工現場,然後在現場進行提煉使用,至於水銀容易導致中毒,這個恐怕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了,誰讓參與施工的大部分都是刑徒呢。

本文標題: 秦始皇陵裡邊真的有水銀嗎這些水銀是怎麼來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69583788202
相关資料
如何評估納蘭性德?為什麼說他是才子也是狂生?
你知道納蘭性德嗎?納蘭性德,字容若,清初詞人,權相之子,皇親國戚。那麼,該如何評估納蘭容若呢?青年才俊,男大當婚納蘭在極好的教育環境下滋養成長,而他也未辜負父親的厚望,17歲入國子監,18歲考中舉人,19歲成為貢士。自納蘭出生起,其父親納蘭
標籤: 納蘭性德 納蘭 納蘭明珠 父親
歷史上晋朝也有一百多年時間史書中對晋朝為何記載那麼少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晋朝歷史,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有的朝代存在時間很長,卻乏善可陳,比如晋朝。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有晋朝,但為什麼史書上幾乎都沒有記載呢?其次,晋朝政權時期內有八王之亂,外有五胡亂華,前者是內亂,據記載,當時的參與者遠遠不止八
標籤: 歷史 中國古代史 唐朝 五胡亂華 晋朝 歷史學
明朝與安南國在洪武期間的關係如何?有何變化
大家好,說起明朝與安南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末代皇帝妥懽帖睦爾倉皇出逃,元朝在中原的統治就此終結。今天筆者就結合史料,探究一下明太祖洪武年間明朝與安南國之間關係的起伏。—《明太祖實錄卷三十七》當時的安南國正處於陳朝末期,國王是陳日煃
標籤: 明朝 朱元璋 安南 中國古代史 明太祖實錄 陳叔明
西晋八王之亂和清朝九子奪嫡相比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八王之亂與九子奪嫡都是皇室宗親為了爭權奪利發動的政治運動,是統治階級內部衝突急劇激化的產物,幾乎所有的皇親貴族都不能倖免的捲入了這兩場政治變動中。然而中央掌控力的下降終歸是造成八王之亂的直接原因。
標籤: 九子奪嫡 八王之亂 清朝 清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