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臨終前做了什麼古怪决定?與商鞅的死有什麼關係?

秦孝公臨終前的古怪决定關於商鞅的死因,史學界分析了眾多原因,其中一條傳播很廣的說法是商鞅在變法的過程中得罪了秦國一支勢力龐大的家族,秦惠文王為了平息眾怒,維持朝政穩定,不得不殺了商鞅。所以秦孝公在臨終前,迫切的想要剷除這一威脅,但念他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於是才用這種委婉的方法警告商鞅。

說到商鞅,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麵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西元前361年,法家鉅子商鞅入秦,在國君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展開了十餘年的變法運動,自此,秦國的命運被完全改變。可以說,秦國最後能够一統天下,與商鞅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但就是這樣一比特改變國運的大功臣,最終卻被處以極刑而死。這樣的結局看似出人意料,實則是有迹可循,只因為秦孝公在臨終前做出了一個相當不可思議的决定,連商鞅自己聽到後,都意識到自己如今已是大難臨頭了。

經天緯地之才,深得君王賞識

商鞅對於秦國的功勞有多大呢?讓我們來對比一下商鞅來秦前後的差距。在商鞅之前,秦國國力羸弱,位置偏僻,中原的各諸侯國根本不屑於和如此小國會盟,秦國從國君到群臣都倍感耻辱。

但商鞅之後,僅到變法第四年,當時國力强盛的魏國國君魏惠王便主動放下身段,來到秦國與秦孝公會見。兩年後,秦國更是被周天子賜號為“霸”,引得各諸侯國紛紛趕來慶賀,無人敢再度忽視此國的威力。

一個國家能够進步如此之快,其變法之人絕非平庸之輩。但商鞅之所以能在此地大展身手,也離不開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實際上,商鞅如此大規模的變法觸及到了不少貴族的利益,無數人曾站出來反對變法運動,但都被秦孝公一一駁回,他甚至很明確地表示,商鞅頒佈的所有政策“過則歸於寡人,功則歸於商君”。

君臣相得竟可到如此程度,實在是令後人感慨萬千。但商鞅既有治國之才,又有伯樂賞識,理應被秦國視若珍寶,為何還會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呢?

秦孝公臨終前的古怪决定

關於商鞅的死因,史學界分析了眾多原因,其中一條傳播很廣的說法是商鞅在變法的過程中得罪了秦國一支勢力龐大的家族,秦惠文王為了平息眾怒,維持朝政穩定,不得不殺了商鞅。

這種說法看似合理,實際上也有漏洞。首先,商鞅在宣佈變法的初期就已經侵犯到了貴族利益,若眾貴族真要置他與死地,何苦要等待這麼多年呢?再者說,秦惠文王並非薄情的庸君,從歷史的角度看,他還是一個把社稷看得很重的君王,不會輕易因為一些小事而處置掉這樣一個對國家極為有用的功臣。

說到底,商鞅的慘死還是跟秦孝公臨終時所說的一句話有關。什麼話呢?《戰國策》上有載,說孝公“欲傳商君”。

簡單來說,就是秦孝公决定不把國君之比特傳給秦惠文王嬴駟,而是要讓臣子商鞅登上君主之比特。而秦孝公之所以會做出如此决定,並不是真的要將國家傳於外人手中,而是借此來告訴商鞅,秦國已經容不下你了,如果想要活命,就趕緊逃走吧。

功高蓋主,難逃一死

古語有言:“天無二日”。

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擁有兩個國君。而當時的商鞅,在秦國早已是功高蓋主,他在秦國的功績比起國君來只能說是有過之而不無不及,這樣一個人,任誰都是不會對他放心的。

况且,當時的商鞅不僅有功,他還掌握著極多的財富。當初,秦孝公在《招賢令》中說:“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强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而他也真的做到了他的承諾,西元前340年,商鞅在河西之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得到了大約十五個縣的封地。什麼概念呢?秦國最初僅有三十一個縣,而商鞅一人就占了其中的二分之一。至此,商鞅可謂是權勢喧天,堪比君王了。

可以說,秦孝公雖然在商鞅變法時給予了他絕對的信任,但秦孝公所信任的僅僅是商鞅所提的種種改革方法,而非商鞅本人。所以秦孝公在臨終前,迫切的想要剷除這一威脅,但念他為秦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於是才用這種委婉的方法警告商鞅。

當然,商鞅也是個聰明人,他聽到此話,頓時明白了國君的意思。此時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逃跑,要麼造反。他第一反應是逃到曾經呆過的魏國,但魏國國君還沒有忘記當年河西之戰中所受的奇耻大辱,堅決閉門不見。走投無路的商鞅,原路返回,扯旗造反,結果被早有準備秦軍一舉擊破,最終被處以極刑。

所以說,臣子必然只是臣子,在古代那樣的皇權社會中,若敢比肩國君,就算立下再高的功勞,也不可能會有什麼好結果。

本文標題: 秦孝公臨終前做了什麼古怪决定?與商鞅的死有什麼關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68247745713
相关資料
歷朝歷代的科舉考試,出現過哪些高齡考生?
歷朝歷代,科舉場上不乏老人在宋朝這個極其重視士大夫的朝代,自然也不缺乏老年老生。康熙三十八年時,在鄉試的考場上,竟然出現了一比特99歲的耄耋之年的考生,此人名為黃章,來自廣東。以上這些都不是歷史上年齡最大的考生,有史以來,史料記載中年齡最大
標籤: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高齡考生 陸雲 年齡
把皇權當兒戲的皇帝,南朝劉宋的劉昱是個怎樣的人?
南朝劉宋的後廢帝劉昱,在某些方面,可算明武宗的先鞭。正德有劉昱的滑稽,但沒有他的殘暴。正德脾氣是不錯的,被人冒犯了,從不大生氣。這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正德的反應不是憤怒,而是歡喜不勝。像正德這樣,能拿所有的事為兒戲的,包括造反這樣的大事,哪
標籤: 劉昱 歷史 明朝 朱厚照 歷史學 明朝歷史
夏言案中嚴嵩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嚴嵩為什麼會成為替罪羊?
夏言案根本怪不著嚴嵩在嚴嵩幹過的眾多壞事中,誣害夏言一事最令後人憤慨。作為遺臭萬年的大奸臣,史籍中所記載的嚴嵩所作之事絕不止誣害夏言這一件,像沈鐮案、楊繼盛案、丁汝夔案等事件中,嚴嵩都扮演了非常不光彩的角色。嚴嵩為什麼會成為歷史的替罪羊嚴嵩
標籤: 嚴嵩 夏言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嘉靖
明朝滅亡的首要原因是因為窮崇禎為何不下令大臣捐錢
不過最終使大明王朝轟然倒塌的首要原因還得歸結於一個字:窮。那麼問題來了,在面對極端窮困的窘境下,崇禎皇帝為什麼不讓大臣們捐款呢?囙此李自成能向士大夫們開刀,崇禎皇帝卻萬萬不能這樣做。最終,朝廷因拿不出錢發放軍餉,以至於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力量
標籤: 明朝 崇禎 中國古代史 崇禎皇帝 歷史 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