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最令他痛心的是什麼?

隨後,青年張籍就開始了浪迹天涯的羈旅生活,遊歷的目的是“年少才高求自展”。科舉及第,張籍自以為迎來了“時來運轉”之機,殊不知等著他的仍然是“命乖運蹇”,他及第歸鄉後不久,母親病喪。其實,這一時期使張籍最感痛心的還不是貧病的折磨,而是平生抱負難以施展的惆悵。三年三遷,不附權貴十年蹉跎,消耗掉了張籍所有的仕途之念。

說到張籍,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麵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張籍,唐代詩人,出身寒微,有才難展,人到中年生活依舊是一地雞毛,少年窮苦離鄉,青年羈旅天涯,中年入仕卻遭仕途壓抑、眼疾加身,時有“窮瞎張太祝”的外號;晚年官達卻窮困依舊,在一片消沉之中走向生命的終點,這般境遇,與孟郊相差無幾。

或許正是因為張籍經過了太多貧困的生活,反倒磨練出一顆極其豐盈的心,他心細如發,寫詩著文,情感流露含蓄而委婉,其詩事藻飾,不假雕琢,於平易流暢之中見深切之致,素有“詩腸”之稱的張籍,用自己的管道,慰藉自己的一生苦難!

值得一說的是,張籍一生命運不濟,窮困潦倒,可他莫大的幸運就是身邊從不乏貴人相伴,韓愈、孟郊、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都與他來往密切,交情甚篤,那顆豐盈的內心在良師益友的呵護下,愈發的從容而恬淡,溫和而堅定,這或許,是他對抗苦難的良方。

出身寒微,少而離鄉

張籍出生在一個貧寒家庭,上世已無可考,可見其祖上鮮有達官貴胄,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要想改變命運,只有讀書入仕一條行徑。

少年時的張籍便早早離開家鄉,四處求學:

念君少年別親戚,千里萬裏獨為客。

起初他曾在鵲山漳水一帶求學,輾轉各地,跟後來與他齊名的詩人王建同學十年,兩人意氣相投,性格同樣狷介耿直,這段同學經歷使得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交流文學,詩詞往來:

昔歲同講道,青襟在師旁。出處兩相因,如彼衣與裳。《送張籍歸江東》使君座下朝聽易,處士庭中夜會詩。新作句成相借問,閑求義盡共尋思。《逢王建有贈》

張籍背井離鄉,一去竟是好幾年。

青年羈旅,憔悴無成

學成之後,躊躇滿志的張籍曾去長安求官,因為還沒有什麼名氣的緣故,結果都是失意而歸。

隨後,青年張籍就開始了浪迹天涯的羈旅生活,遊歷的目的是“年少才高求自展”。從他的記遊詩看,足迹曾到過今北方的晋、冀、豫、陝等地,雖然張籍多年來浪迹天涯,四處奔波,卻沒有找到一個立身之地。長期奔走異鄉的豐富閱歷,不斷追求而又不斷碰壁的坎坷遭遇,使他嘗盡人間冷暖,飽經世上風霜。對他個人生活而言,這是十分不幸的時期,而對造就一個現實主義詩人來說,卻又是一個十分珍貴的時期。

正是這段艱苦的經歷,才使張籍有機會廣泛接觸底層群眾,用心體察生活,從而透視到社會的種種弊端。這些,正是參天的藝術之樹所賴以生長的深厚土壤。

而這一時期,也孕育了很多的現實主義詩歌,他以獨特的藝術筆觸,為我們繪下了中唐時代,包括農夫野老、征人怨女等各種勞動人民的苦難生活的歷史畫卷:

水淹手足盡為瘡,山虻遶衣飛撲撲。(《江村行》)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野老歌》)貧兒多租輸不足,夫死未葬兒在獄。(《山頭鹿》)家家養男當門戶,今日作君城下土。(《築城詞》)婦人出門隨亂兵,夫死眼前不敢哭。(《永嘉行》)

青年時候的張籍最崇拜的詩人便是杜甫,所作詩歌也多少都有一些杜甫的味道。而這些閃耀著現實主義光彩的詩作,之所以能出自張籍之手,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力於這段艱苦經歷的磨煉。

張籍在僕僕風塵中失意返鄉,但他的詩名已隨著遠遊的足迹逐漸遠播了,那首《秋思》早已在詩壇為他贏得了一片好評: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複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秋思》

幸逢良師,一舉中第

796年,年近而立的張籍閒居家中,迎來了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那一年,孟郊在韓愈的幫助和鼓勵下,46歲及第東歸,路過汴州時,就向韓愈盛讚張籍的詩文,隨後又到和州看望了張籍。

第二年冬,張籍北上汴州拜訪韓愈,韓愈對他盛讚有加,並且留下張籍在他的學館中讀書應考,值得一提的是,比起韓愈,張籍還要年長幾歲,可韓愈已經中進士6年了,現在是宣武節度使推官,兩相對比,個中心酸可想而知。

有了韓愈的賞識,第二年秋天,汴州舉進士,韓愈為考官,張籍應試得了第一,接著在799年,張籍一舉及第。

仕途失意,又遭眼疾

在那時,中了進士並不意味著成功進入仕途,更不意味著就可以衣食無憂。

科舉及第,張籍自以為迎來了“時來運轉”之機,殊不知等著他的仍然是“命乖運蹇”,他及第歸鄉後不久,母親病喪。

一直到六年後,張籍才調補太常寺太祝,九品小官,職責是“掌出納神主,祭祀則跪讀祝文”。本無家財,又兼多病,長期地職卑俸薄,張籍一家生活極度貧困。姚合描寫他的生活是:

野客開山借,鄰僧與米炊。……多見愁連曉,稀聞債盡時。《贈張籍太祝》

他自己也寫過這段時間的悲慘生活:

屋濕唯添漏……少食信兒嬌。《酬韓祭酒雨中見寄》

長安多病無生計,藥鋪醫人亂索錢。(《贈任懶》)

窮得吃不上飯,買不起藥,而更為嚴重的是,因無錢延醫,竟使他久病的雙目面臨失明的危險,一度曾因不能視事而罷官閒居。

這樣了無生氣的日子,張籍過了十年,十年間,朝廷對張籍不聞不問,不予升遷。韓愈多次舉薦,仍是沒有結果。

張籍曾在《病中寄白學士拾遺》中表達對白居易的羡慕:

君方天子職,我方沉病纏。

現實殘酷,白居易也只能在《重到城七絕·張十八》裏感慨

獨有咏詩張太祝,十年不改舊官銜。

其實,這一時期使張籍最感痛心的還不是貧病的折磨,而是平生抱負難以施展的惆悵。他雖進入仕途,卻被放在無聊的祭台上跪讀了十年的祝文,他終於覺悟到當初寄以莫大希望的“理想境地”,只不過是一片虛幻!

他在《古釵歎》中把自己比作一支埋沒井底的古釵,好容易盼到被打撈起來,卻又由於與首飾不搭被塞入匣中封了起來:

古釵墮井無顏色,百尺泥中今複得。鳳凰宛轉有古儀,欲為首飾不稱時。女伴傳看不知主,羅袖拂拭生光輝。蘭膏已盡股半折,雕文刻樣無年月。雖離井底入匣中,不用還與墜時同。

這就是他對自己命運的哀歎!

內心豐盈,詩文大成

歷經苦難,沒有將張籍壓垮,反而使他的詩文直達化境,其詩盛譽一時,其文也可與韓愈齊名。

他繼續從事那些“上可褲教化”,“下可理情性”的詩歌創作,希望它們能“時得聞至尊”,從而達到裨補時政的目的。長期的創作實踐使他的詩歌藝術愈趨成熟。姚合贊他的詩:

妙絕江南曲,淒涼怨女詞,古風無手敵,新語是人知——《贈張籍太祝》

賈島從遙遠的範陽寫來《投張太祝》給張籍,稱讚他:風骨高更老,向春初陽葩。

白居易作《讀張籍古樂府》稱讚他: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

老同學王建也作《洛中張籍新居》稱讚:自君移到無多日,牆上人名滿綠苔。

到了宋代,王安石還留下一句: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三年三遷,不附權貴

十年蹉跎,消耗掉了張籍所有的仕途之念。反而在這個時候,張籍的官運卻亨通起來。在韓愈的推薦之下,張籍任國子監廣文館博士,隨後任水部員外郎,緊接著三年三遷,直到國子監司業。

白居易寫詩賀道:今日聞君除水部,喜於身得省郎時。

屢遭挫折的張籍至此境遇才稍有改善,眼疾有所好轉,住宅也由平民區的街西遷到上朝方便的靖安坊,與韓愈為鄰。

可此時的張籍,仕宦之心自是消弭,即便連韓愈的踏春邀請他也懶得動,張籍寫了《酬韓庶子》來婉拒這種要求:

西街幽僻處,正與懶相宜。尋寺獨行遠,借書常送遲。家貧無易事,身病足閑時。寂寞誰相問,只應君自知。

雖然閑的功夫多了,但是身體一病,越來越懶怠,就是借的書,也常常還得太晚了,詩的結尾還表達視為知己的感激。

韓愈還不死心,越來越擔心這位既是學生也是知己的朋友,幾番邀請未果,便寫了兩首著名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莫道官忙身老大,即無年少逐春心。憑君先到江頭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韓愈用盡自己的才學,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詠春詩篇,希冀用美好的春色吸引張籍出門踏春,字裡行間,有幾分挑逗的語氣,韓愈對於張籍的憐愛之心可見一斑。

所謂師友一場,最動人處不過如此!

有人說,在唐代,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首詩解决不了的。這方面,張籍做得十分出彩。

中唐以後,藩鎮割據,許多節度使勾結、拉攏文人和中央官吏為其所用,一些不得意文人也樂得依附這些封疆大吏。當時的平盧淄青節度使李師道,同時兼任著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權勢炙手可熱,他用古書、重金拉攏張籍,張籍以一首《節婦吟》,委婉回絕,其詩有理有據,不卑不亢,堪稱拒絕範本: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裏。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何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的情商不可謂不高,詩中的“妾”是張籍自比,“君”則喻指李師道。表面上看,此詩寫的是一比特忠於愛情的妻子拒絕一比特多情男子的追求,實際上是張籍在表明自己的政治决心。

詩中語氣纏綿,拒絕之意卻甚是堅定,既不得罪李師道,又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穩了脚跟,守住了自己人格的底線,也成就了一段詩壇佳話。

獎掖後進,窮困一生

張籍晚年思想上確實較前消沉,作品中送迎贈答的應酬詩,寄情山水的閒適詩,表示羡慕退隱生活的抒懷詩,都漸漸多了起來。

儘管晚年在仕途上接連升遷,但他在《祭退之》詩中仍說“籍貧無贈貲”,《書懷》中說:“老大登朝如夢裏,貧窮作活似村中”,說明到死也未能擺脫貧窮的困境。

數十年的官場浮沉使他痛感此生已無實現“兼濟天下”之志的可能了,便退而求其次,以“獨善其身”來保持晚節,寄情山水、訪僧求道,至少是一種不願同流合污的消極反抗的表現。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與朱慶餘的一段故事。

寶曆元年,即將參加次年科舉考試的越州舉子朱慶餘,將自己所寫的一首行卷詩《近試上張水部》,呈給時年五十四歲的張籍: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所謂行卷,就是說在考試前將自己的詩作遞給朝廷權貴,通俗點說就是提前混個眼熟,以希望在改卷時多得一點印象分,當時行卷成風,這種正大光明的“作弊風氣”在後來也引起過褒貶爭論。

再看朱慶餘的這首詩,最後一句“畫眉深淺入時無?”將小心思暴露無遺,不過是在問:這次考試有戲嗎?

張籍看罷全詩,隨即詩後附了一首《酬朱慶餘》: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一予一贈,一問一答,問的含蓄,答的巧妙。這一對老少知己實在含蓄到了極致,隱晦到了極致。堪稱“不著一字,巧妙作弊”。朱慶餘沒有放言自己一定能考中,這一點,可比崔顥要高明的多!

果然,得到張籍文宣和引薦的朱慶餘,一舉考取了進士。他們的酬答詩永久地流傳了下來,成為後人賞拔人才的絕佳範本。

張籍如此推崇朱慶餘,除了為國選材的一份公心,可能也是見到了自己當年的一些影子。

本文標題: 張籍的仕途之路是怎樣的?最令他痛心的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65757326159
相关資料
韓國:戰國時期最弱的國家,為何能抵抗秦國20年?
晉國,曾經如此龐大的一個國家最後也沒能逃脫分裂的命運,而晉國所分裂出的三個國家,以韓國的實力最弱。所以在分裂以後,韓國就成為了戰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個國家。但是明明是實力最弱的國家,為什麼能够獨自抵抗秦國二十年的進攻呢?囙此秦國秒掉六國的脚步,
標籤: 戰國
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為何還能打敗燕國?
趙國在長平之戰後一年的時間又經歷了邯鄲之戰,在這兩場戰爭中,趙國元氣大傷,輕壯幾乎一空,趙國岌岌可危,但在這種時候,趙國仍然將圖謀不軌的燕國打的滿地找牙。長平之戰後,奄奄一息的趙國,為何還能把燕國打得無還手之力?趙國雖然經歷了長平之戰,元氣
標籤: 趙國 長平之戰 廉頗 燕國 三國 春秋戰國
慶曆新政是誰主持實行的呢?都有哪些改革方案?
關於慶曆新政是誰主持實行的這個問題根據歷史記載是范仲淹。他雖不是慶曆新政的中心人物,但是也成為改革的犧牲者。慶曆新政經歷了很長時間,是范仲淹向皇上提起的。這一場新政是向宋仁宗提議後,宋仁宗同意之後來進行執行的,這場新政主要是在側面,局部進行
標籤: 宋朝 范仲淹 歐陽修 慶曆新政 中國古代史 西夏
張繼的婚姻生活如何?真正讓他揚名的是什麼?
說到張繼,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若論落魄,或許真正落魄的是那個時代!在婚姻生活中,張繼是一個實踐主義者。果不其然,不久之後,張繼應進士第,一舉登科。唐五品以上官員由皇帝任命,六品以下的文官由吏部按規定審查合格後授官,稱為銓選。客泊楓橋,愁氳千
標籤: 楓橋夜泊 寒山寺 揚名立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