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起了真正意義上的大清帝國,囙此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那麼後世又是如何評估他的呢?他的“七大恨”指的又是什麼呢?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西元1559年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其父替其取名為努爾哈赤,滿語的意思為“野豬皮”。這個名字的來歷,伴隨著一件奇事。據說努爾哈赤的母親顯祖宣皇后,在懷着努爾哈赤的時候,曾經夢到一比特健壯的漢子,將一個被野豬皮包著的嬰兒放到了他母親的懷中。結果第二日,努爾哈赤的母親就生下了努爾哈赤。他的父親聽說了這樣一件奇事後,認為努爾哈赤的降生一定是長生天的旨意。於是給他取名為努爾哈赤,並對其悉心教導,寄予厚望。
努爾哈赤也許正如其父所想的那樣,的確有著過人之處。他二十五歲時在祖居起兵,隨後便統一女真各部。對於作戰,他不僅勇猛無雙,而且擅長謀略,多次打敗明王朝的軍隊,後在關外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遷都瀋陽後更是迅速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雖然1626年,在寧遠城之役中敗給明將袁崇煥,敗給袁崇煥並不能阻擋他的脚步。同年4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征蒙古喀爾喀。真正的意外發生在他雄心滿滿,意圖征服蒙古之時。親征蒙古三月後,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不久之後便不治而亡。他的繼任者八子皇太極繼承了他的雄心壯志,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諡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努爾哈赤誓師征明時說,他這一生有“七大恨”,告天曰:
“我之祖、父,未嘗損明邊一草寸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恨一也。”?第一恨,我的父親和祖父,沒有損害明朝的一草一木,明朝卻平白無故挑起邊境爭端,害死了我的父親和祖父。
“明雖起釁,我尚欲修好,設碑勒誓:‘凡滿、漢人等,毋越疆圉,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故縱,殃及縱者。’詎明複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恨二也。”第二恨,明朝雖然與我有殺親之仇,我仍然想與之修好。於是設碑發誓說:“但凡滿漢兩族之人,不要超過自己的疆土。如果有越界者,一旦發現,立即誅殺。如果見者將人放走,同樣要受此罰。”我如此忍讓,可是明朝卻違背了誓言,派兵越過界限,幫助葉赫部。?
“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窬疆場,肆其攘村,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寧使臣綱古裡、方吉納,挾取十人,殺之邊境,恨三也。”第三恨,明人違背誓言,越過界限,侵擾我方村落,我依據誓言將其誅殺。可明朝卻不遵照之前盟約,要責問我擅自殺人之罪,捉走了我?廣寧使臣綱古裡、方吉納的十多人,在邊境將他們殺死。
“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恨四也。”第四恨,明朝派兵越過邊境幫助葉赫部,還擅自?以另外的女子代替我聘娶的女子,讓其改嫁蒙古。
“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眾,耕田藝穀,明不容刈獲,遣兵驅逐,恨五也。”第五恨,?柴河、三岔、撫安三個地方,是我部世代都在這兒耕種居住,明朝卻派兵逼迫我們不許收割糧食,讓我們離開這個地方。
“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遺書詬詈,肆行陵侮,恨六也。”第六恨,葉赫部?獲罪於天,明朝卻偏聽偏信,派遣時辰讓我放過葉赫部,還對建州大加侮辱。
“昔絲巾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絲巾之人矣,明又黨之,挾我以還其國。已而絲巾之人,數被葉赫侵掠。夫列國這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何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初扈倫諸國,合兵侵我,故天厭扈倫啟釁,惟我是眷。今明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恨七也”第七恨,當初建州和葉赫部,多次征戰,建州終於遵從上天的旨意,拿下了葉赫部。偏偏明朝從中作梗,讓我將葉赫的疆土還給他。但是對建州之人,數次被葉赫部侵略,卻無表示。各個部落國家之間征戰,順天者勝,逆天者敗,這都是上天的旨意。如何又能使死去的阿兵哥死而復生,將人還給葉赫呢?既然大國的君主是天下主,又為何獨獨對建州如此呢?現在聯合諸部合力攻打我,如今明朝幫助被天厭棄的葉赫部,是違抗天意,是非顛倒,亂下定論。
這七大恨,也許的確是努爾哈赤决心攻明的原因。但絕對不是根本原因,努爾哈赤一早就有建功立業之心,否則也不會早早的跑到明朝邊境處去考察。古代起兵,總要找點理由告誡蒼天,以告知眾人,我這麼做事名正言順的,是替天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