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欽差大臣是什麼官職?連官吏見了都畢恭畢敬?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欽差大臣。清·阮葵生《茶餘客話·欽差官使》:“三品以上用欽差大臣關防,四品以下用欽差官員關防。”在其中“上國欽差”便指從京都來的由皇帝臨時性親自委任處理大事件的高官,是一種臨時性的非正規的官銜。導致欽差大臣的影響力和權力十分不得了。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欽差大臣。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欽差官使》:“三品以上用欽差大臣關防,四品以下用欽差官員關防。”

在其中“上國欽差”便指從京都來的由皇帝臨時性親自委任處理大事件的高官,是一種臨時性的非正規的官銜。中國自古以來便有派遣諸臣特意處理某類事情的例子,“欽差”的真正稱呼以官方為名出現是在明朝。“欽”意為皇帝親自所做,換句話說欽差的欽點代表了皇帝本身信念,得皇帝欽點且承受皇命,囙此導致欽差大臣的影響力和權力十分不得了。

清沿明制,明末清初與明同樣,在官府碰到應急軍務、賑濟鬧饑荒、河堤决口或是事涉各省市大吏,抑經言官、督撫罷免等狀況時,由皇帝立即派遣欽差査詢案件審理,開展巡行天地、撫軍按民、查察弊政等實際事情。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授予欽差大臣關防,手上剛開始掌有實質權力,欽差基礎產生制度。乾隆皇帝十一年(1746),乾隆皇帝一聲令下由兵部制訂欽差大臣巡視條例,她們剛開始有法律規定給予的固定不動權力,清朝欽差大臣制度基礎健全。

欽差大臣代表皇帝履行監察權,只對皇帝承擔沒有別的制約,且關防及其法律規定給與的權力加上皇帝臨時性授予的權利,對比於明清時期深受君主專制主義壓制的地區自主權來講具備較强的自立自强性。

欽差大臣通常能“風聞言事”、“大事奏裁,瑣事立斷”,自然也更是因為她們被授予非常高的權利,以致於欽差放眼望去官吏們惴惴不安,大格局的迎來送往已是國際慣例,欽差大臣以及周邊人也逐漸出現貪污受賄、營私舞弊、囂張跋扈等違紀行為,對清朝的吏治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比較嚴重低劣了清朝政界作風。

儘管欽差大臣的出現和派遣是對清朝官制職責的一種填補,也起過一定的積極主動的作用,但其不好影響也無法被抹去。這一制度一直推行到1912年,1911年武昌農民起義發生後,袁世凱被欽點為欽差大臣鎮壓革命,1912年2月清帝退位“欽差大臣”制度也馬上廢除。

本文標題: 清朝的欽差大臣是什麼官職?連官吏見了都畢恭畢敬?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63793971046
相关資料
隋朝以前的帝王為何沒想到用“科舉”來打擊士族門閥?
經過隋朝和唐朝初年的不斷完善,“科舉制”成為中國最主要的選官制度,也徹底瓦解了士族門閥對選官權的壟斷。“科舉制”完善後,士族門閥徹底退出政治舞臺。既然如此,隋文帝以前的帝王為什麼不用“科舉”來打擊士族門閥呢?在此基礎上,隋文帝創立“科舉制”
標籤: 門閥士族 隋朝 門閥制度 唐朝 科舉制度
夷陵之戰時,魏帝曹丕怎麼不乘機進攻蜀漢?
但讓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蜀漢主力大軍與東吳對峙交戰時,魏帝曹丕卻沒有乘機進攻蜀漢。綜合來講,由於戰略部署上的“蜀遠吳近”和個人主觀上對東吳的敵意,曹丕最終沒有在“夷陵之戰”期間進攻蜀漢,反而一直將東吳視為首要進攻目標。
標籤: 夷陵之戰 曹丕 三國
揭秘:太監是從什麼時候被廣泛稱為“太監”的?
但鮮為人知的是,“太監”並不是宦官的正式名稱。那麼太監是從什麼時候被廣泛稱為“太監”的呢?元朝時正式將級別最高的宦官命名為“太監”,如儀文太監、典牧太監、典室太監、太府太監等等。既然“太監”是最高官職,便每個宦官都尊聲“太監”。於是“太監”
標籤: 太監 中國古代史 唐朝 歷史
成吉思汗去世後,窩闊台怎麼等了兩年才登基?
正因如此,很多人認為窩闊台在成吉思汗去世後就已經成為了蒙古帝國的大汗、元太宗了。然而根據史書記載,窩闊台在成吉思汗去世兩年後才正式當上了蒙古大汗。按照“幼子守灶”,絕大部分蒙古軍隊在成吉思汗去世後交給最小的弟子拖雷統率,成吉思汗的大部分領地
標籤: 成吉思汗 元太宗 蒙古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