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力强到恐怖的戚家軍是怎麼全軍覆沒的?

戰鬥力曾經强到恐怖的戚家軍為何在“渾河血戰”中全軍覆沒?戚家軍,顧名思義,是抗倭英雄戚繼光帶出來的部隊,以浙江兵為主。戰鬥力爆錶,不管是對倭寇作戰,還是後來的入朝鮮作戰,百戰百勝,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强軍隊”。渾河血戰中的3000戚家軍,就是其最後的力量,面對數倍於己方清軍,最終敗下陣來,全軍覆沒。

戰鬥力曾經强到恐怖的戚家軍為何在“渾河血戰”中全軍覆沒?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戚家軍,顧名思義,是抗倭英雄戚繼光帶出來的部隊,以浙江兵為主。戰鬥力爆錶,不管是對倭寇作戰,還是後來的入朝鮮作戰,百戰百勝,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强軍隊”。

可是就這麼一支強悍的部隊,創作了百戰百勝的輝煌戰績後,為什麼會敗給後金部隊呢?

天啟元年(西元1621年),後金軍(清軍)進逼瀋陽,情勢危急。遼東經略袁應泰派出3路人馬出兵瀋陽,其中兩路人馬分別由童仲揆、陳策率領。童仲揆、陳策所部人馬中有7000人是四川兵,另外3000人是浙江兵。

史書記載:

“明年,天啟改元,應泰裕城清河、撫順。議三路出師,用大將十人,各將兵萬餘,仲揆、策當其二。未行,而大清兵已逼瀋陽。兩人馳救,次渾河。”

當時遼東危機,全國各地的兵馬大多集中在遼東,各省的阿兵哥都有。這3000人的浙江兵就是戚家軍後裔部隊,這支部隊基本是由原戚家軍訓練出來的,所以戰鬥力同樣十分強悍。

戚家軍可以說是16世紀東亞最强軍隊,敵我雙方平均戰損比,高達50比1。在戚繼光所率領時期是戰無不克,攻無不勝,之後戚繼光去世,戚家軍也隨即被改編,人數也少了很多。

渾河血戰中的3000戚家軍,就是其最後的力量,面對數倍於己方清軍,最終敗下陣來,全軍覆沒。那麼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敵眾我寡,人數懸殊

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後金(清軍)軍大致6萬人左右,兩年後的渾河戰役,清軍兵力應該只多不少。童仲揆、陳策所率人馬最少要對付6萬敵人,1萬人對敵6萬人,人數相差懸殊。

歷朝歷代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少,比如東晉淝水之戰、金朝的護步達岡之戰、東漢官渡之戰等等。但在瀚如烟海的戰爭史上,以少勝多是很罕見的,除了天時地利人和,還需要運氣和水准,敵人比你數量越多,取勝的幾率就越小。

哪怕這只四川軍和戚家軍再強悍,面對數倍的敵人,也是無法取勝的,且當時的明軍在薩爾滸慘敗後,已是强弩之末,想要取勝幾乎不可能。

孤軍作戰,沒有援軍

川軍和浙軍出兵之時,後方是有幾萬援軍的,所以童仲揆所部才敢於先度過渾河,與清軍交戰。川軍在橋南駐紮,浙軍在橋北駐紮,首先接觸敵人的是川軍,川軍悍不畏死,和清軍反復拉鋸,最終敗下陣來。

其中敦吉、邦屏、吳文傑、雷安民等將領皆戰死,隨即大家都逃到了浙軍的陣營,幾千人對數萬人,打急眼的努爾哈赤不惜代價圍住了所有明軍。本來明軍是可以撤退的,但由於戰前部署是有援軍的,所以他們才一直堅持不退。

史書記載:

“邦屏結陣未就,大清兵來攻,卻複前者三,諸軍遂敗。敦吉、邦屏及參將吳文傑、守備雷安民等皆死。他將走入浙兵營,被圍數匝。”

等到交戰到白熱化,發現根本沒有援軍,這才只能以死報國了。孤軍深入敵境是用兵大忌,明軍雖然頑強,卻抗衡不了滿清騎兵。可以說在明末,戰場的將領和阿兵哥不一定被敵人擊敗的,而是由於指揮官或者朝廷的問題才導致最後失敗。

朱萬良、薑弼率領著剩下的明軍,大概在3萬人左右,見到前方戰局不利,他們沒有馬上增援,而是保持觀望,失去了最佳時機。朱萬良、薑弼的猶豫不決,坑死了前方將士,等到努爾哈赤發現明軍的援兵,為時已晚,剩下的3萬明軍遇到敵人一觸即潰,同樣死傷慘重。

這些明軍不是被敵人殺死,而是被清軍嚇死的,戰場瞬息萬變,等大局已定,誰都無力回天。

清軍實力強悍,無法撼動

但凡開國政權的武力值都是最高的,明初也好,宋初也好,哪一支部隊都是整個王朝的最强武裝。努爾哈赤建立的八旗,同樣是當時最强的騎兵部隊,論單兵貭素和作戰意志也遠超明軍。

實力决定一切,弱肉强食就是一切的基礎,川軍、戚家軍和關寧軍已經是明末的王牌軍,面對頑強的清軍,仍無法取勝,且野戰本就不是明軍的優勢。

清軍把這幾千明軍團團圍住,準備一舉消滅。別看戚繼光早已去世,戚家軍的精神猶在,為了收復瀋陽,戚家軍抱定必死决心,和敵人拼殺。戚家軍火器裝備率超過50%,主要裝備有鳥銃、快槍、佛郎機等熱武器。

火器是對付騎兵的利器,所以戚家軍首先開始以火槍攻擊敵人,清軍損失慘重,數千人丟掉了性命。清軍殺紅了眼,騎兵如潮水一般湧向陣地前,之後戚家軍的彈藥全部用光。這才開始近身肉搏,可見戰爭的慘烈,在如此情形下,兩軍一度陷入僵持狀態。

戚家軍的鴛鴦陣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清軍也有十幾名將領陣亡,剩下的明軍全部死在亂箭之下。陳策、童仲揆、戚金、袁建龍等明軍將領全部戰死,戚家軍從此也不復存在。

袁應泰指揮失誤

遼東當局最高長官袁應泰是此次戰役的總指揮,熊廷弼被罷免,袁應泰接替了遼東經略。袁應泰是比特一心報國的好官,他修壩築堤,賑濟灾民,救了無數百姓的性命,但是術業有專攻,一個文官坐上武職,這就是難為袁大人了。

處理政務的能力和軍事統帥根本不搭邊,當時遼東地區到處都是逃難的難民,不僅有漢人,還有很多蒙古人。面對難民渴望的眼神,袁應泰於心不忍,於是他命令打開城門,收編了很多蒙古人,殊不知這裡面不僅有百姓,還有很多間諜和不懷好意的敵人。

童仲揆等將領奉勸袁應泰不要收編這些蒙古人,但是袁應泰不聽,這就是婦人之仁了。在努爾哈赤進攻瀋陽之時,有大批間諜成了清軍的內應,所以清軍攻克瀋陽才如此順利,可謂一招棋走錯滿盤皆是空。

如果清軍沒有順利攻下瀋陽,城內外的明軍裡應外合,還有可能守住瀋陽,瀋陽被攻克後,明軍馬上陷入不利局面,隨即全軍覆沒。

這世上不會有無一敗績的軍隊,就像太陽從東邊升起,早晚會從西邊落下,萬物都有生老病死,更不用說一支軍隊。最讓人佩服的是戚家軍的勇氣和戰鬥意志,不論面對多强大的敵人,誓死不退,至戰鬥到一兵一卒,但落幕的一天終會到來,渾河血戰就是戚家軍最後的一幕。

本文標題: 戰鬥力强到恐怖的戚家軍是怎麼全軍覆沒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59003381797
相关資料
揭秘:林丹汗是如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
可是林丹作為大汗,沒有指定長久的戰畧,只是鼠目寸光,貪圖蠅頭小利。除此之外,林丹性格暴躁也是他不能沒有凝聚力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林丹沒有軍事才能,缺乏戰畧眼光,也沒有容人之量,把一手好牌打爛,把英勇好戰的同胞變成了自己的敵人,最後眾叛親離,
標籤: 林丹 林丹汗 蒙古軍隊 歷史 後金 明朝歷史
侯景起兵時僅八千人,南朝梁為何無法抵抗?
然而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佔據中國半壁江山的南朝梁卻被侯景這區區數千人攪得天翻地覆,不僅京師建康被佔領,連南朝梁的皇帝蕭衍也在被叛軍圍困中活活餓死。經過幾年征戰,這場亂局的始作俑者侯景兵敗被殺,而蕭梁王朝也因內耗過度被嚴重削弱。“侯景之亂”的
標籤: 南朝梁 侯景 南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蕭衍
歷史上侯景下場有多慘?5個兒子也沒一個善終
侯景被殺後,雙手被截下,腦袋被送到江陵,屍體暴露街頭。也就是說,侯景的結局是屍骨無存的,根本沒有善終。也就是歷史上的侯景之亂,作為古代動亂的發起者,侯景在後人的眼中評估是不高的。有了官職的侯景就有了權力,此時的侯景作惡多端,劣迹斑斑,囙此,
標籤: 高歡 侯景 梁高祖 爾朱榮 高澄
南北朝牛人侯景,一個人向三個國家宣戰?
南朝立國120多年,與北朝對抗不落下風,侯景之亂後,南朝徹底衰落,從此淪為任人欺負的弱雞國家。河南一帶處於與西魏對峙的前線,常年發生戰事,高歡為穩定局面,任命侯景為河南道大行臺,專一負責河南方向的軍政大權。侯景打算繼續誘騙西魏諸軍來援,西魏
標籤: 高歡 侯景 南北朝 梁高祖 爾朱榮 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