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什麼要回家養老待在京城不是很好嗎

為何古代官員退休後不待在京城這樣的繁華都市安享晚年,而要回家養老呢?而對於那些不願意回家養老的官員們來說,他們如果想要留在京城,則要面臨諸多限制,使得他們不得不打消念頭。

你真的瞭解古代官員退休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我們常在古裝劇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垂垂老矣的官員想要退休辭官,通常都會說自己想要“告老還鄉”。這或許給你們一種感覺,古代官員在年老退休後都會選擇回家養老,以此作為自己最後的歸宿。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何古代官員退休後不待在京城這樣的繁華都市安享晚年,而要回家養老呢?翻開史書我們可以看到,不管官職高低,古代官員們退休後都要回家養老。而當我們瞭解此中原委後,換作你是古代官員,想必也會作出同樣的選擇。

一、思鄉情切,葉落歸根

對於古代官員來說,一旦離開家鄉出仕做官,那往往意味著再難回到家鄉。出於避嫌的原則,古代官員一般情况下不能在家鄉本地為官,即使當到位高權重的朝廷大員,無故也是不能返回家鄉的。

正因如此,唐朝詩人賀知章在做官幾十年後回家時,甚至出現了“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這樣的局面。對於古代官員們來說,為官的確足以光耀門楣,甚至改變自己的家族的命運,但也意味著自己與家鄉的長久隔絕。

囙此,等到官員們達到退休的年齡時,他們已經闊別家鄉幾十年了。對於這些思鄉情切的官員們來說,回到家鄉養老,安享晚年自然是一個順理成章的選擇。鄉愁成了官員們主動回家養老的一大動因。

官員們回家養老後,還可以與自己的親朋好友、幼年故交重新會面,在朋友和親人的陪伴與照顧下生活,也有利於這些官員們忘卻政壇上的風雨,回歸到平凡生活中,和和美美地享受晚年的自由時光。

此外,古人們大都有著“狐死首丘,葉落歸根”的傳統觀念,在他們看來,回到家鄉養老並終老於家中,是一種難得的福分。自己可以免受奔波勞累,靜待自己的逝去。在熟悉的家鄉告別自己的人生,也是古代官員們選擇回家養老的原因。

囙此,對於有著鄉愁情結和傳統觀念的古代官員們來說,回到家鄉養老幾乎是一個不容置疑的絕佳選擇。而對於那些不願意回家養老的官員們來說,他們如果想要留在京城,則要面臨諸多限制,使得他們不得不打消念頭。

二、京城難留,成本高昂

儘管對故鄉的思念和葉落歸根的執念深入人心,但也並非所有人都會視家鄉為最好的歸宿。在封建社會中,繁華熱鬧的京城往往就是整個國家各項條件都相當完善的地方,能在京城養老似乎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為何古代官員們都不待在京城呢?

原來,與現在的北上廣深大都市類似,古代京城的經濟發展固然發達,但其生活成本也往往十分高昂。即使是身居高位的古代官員,也未必能承擔得起高昂的生活費用。這些古代官員即使有幸通過俸祿在京城謀得一席之地安居,如何支付高昂的日常生活費用也是一個難題。

退休的官員自然能領到相應的終身俸,但是相比於生活在京城的經濟成本仍是杯水車薪,難以支應。囙此,即便古代官員們在未退休前能够置辦官邸,但在退休後仍然容易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

對於貧寒的官員們來說,自然是沒有能力在京城中安居的。而即使是積蓄豐厚的官員輕易也不敢留在京城,身處天子脚下的京城,官員們的一舉一動往往格外引人注目,留在京城養老導致的危險係數之高也是不言而喻的。

他們如果留在權貴遍佈的京城,除了要承擔高昂的生活成本之外,還要解釋自己的收入來源,未免惹來非議。而如果回到家鄉,正所謂“山高皇帝遠”,自然要比在京城活得逍遙自在。

三、戶籍政策,都有限制

在官員退休後回家養老成為慣例後,針對官員退休後的去向也陸續出現了一些政策限制。為了方便控制人口流動,我國很久之前就實行了戶籍制度,即使是為官多年的官員仍然受到戶籍制度的制約。

古代官員們退休後,身份就由官員轉變為普通百姓,儘管身份地位仍然高人一等,但無疑也是要遵守戶籍制度的。在古代嚴格的律法約束下,人口流動是受到强力約束的,如果官員們無法取得京城戶籍,那就只能回到戶籍所在地的家鄉,安心養老了。

古代官員在戶籍政策限制下,大都只能回到家鄉安享晚年。而如果滯留在外地不回,往往會受到嚴厲的制裁。南宋時關於官員退休後的流動作出過明文規定,官員離職後三年內必須離開當地,回到家鄉,就連親屬也不能滯留。

明朝時對於戶籍制度的遵守更為嚴苛,一旦發現官員們在某地任職時買田置地,就會遭到革職的處分。古代的統治者之所以會製定這樣的條文,就是不希望這些官員們相互勾結,在退休後仍然在當地形成巨大的影響力,干擾朝廷的法令施行。

而一旦古代官員們回家,既可以滿足他們葉落歸根的淳樸信念,又可以逐漸清除這些官員在任職當地的影響力,保證朝廷的法度與權威,可謂一舉兩得。

小結: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古代官員們退休後回家養老而非待在京城,有著許多好處。回到家鄉的他們可以一解思鄉之情,在家鄉終老天年實現葉落歸根的夙願。而即便官員們有其他想法,也受限於京城的生活成本和朝廷的政策限制,回家養老成了唯一可靠的歸宿。

正因如此,我們才不得不承認,古代官員們退休後回家養老既是一個明智之舉,也是一個不得不這樣做的客觀事實。無論官員們抱有什麼樣的想法,能够回到家鄉養老,在風平浪靜中終老此生已經是相當不錯的結局了。換作是你,恐怕也得這樣做。

參考資料:《古代官員的退休生活》

資料標籤: 養老 歷史 養老金
本文標題: 古代官員退休後為什麼要回家養老待在京城不是很好嗎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57290853003
相关資料
樓蘭古國是什麼地方?為什麼詩句中一直透露著深深的敵意?
當我們讀了有關樓蘭的詩句以後,我們就會發現,似乎在詩句裡面都是透露著一種深深的敵意。樓蘭是西域東邊的一個小國家,因為它剛好處於漢朝國界和匈奴的中間,所以就扮演了一種中間的角色。其實很多詩句裡面的樓蘭指代的並不是樓蘭這個神秘的國家,而是指代樓
標籤: 樓蘭 漢朝 歷史 西漢 漢武帝 霍光
趙匡胤除了杯酒釋兵權外,他還對哪些將軍做了那些事?
說起宋太祖趙匡胤,我們都知道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等著名典故,但是在文學家馮夢龍記載中,卻有一段更神奇的故事,遠比前面說的兩件事更神奇。杯酒釋兵權的始作俑者是趙普。毫無疑問,歷史和現實的經驗教訓提示趙匡胤,上述兩類人,須嚴加防範。隨後便上演了
標籤: 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 宋朝 歷史 唐朝
古代皇帝那麼多人伺候,為什麼還短命?
即位年齡最大的皇帝是武則天,即位時已66歲,而壽命最短的皇帝要屬漢殤帝劉隆,去世時不滿周歲。這一點朱元璋是勞模,他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猛人,一個人把皇帝和丞相的活全幹了,就這樣沒日沒夜地幹活還活到了70歲,讓人不得不感歎其身體素質。
標籤: 歷史 中國古代史 明朝
垂簾聽政掌權14年的馮太后,最後怎麼死的?
北魏太安二年,馮氏被册封為皇后,完成了從奴隸到皇后的轉變,成為了北魏最具權勢的女人。北魏太和十四年太皇太后馮氏因病去世,享年49歲,孝文帝拓跋宏痛不欲生之下,下令以皇帝的規格為其建造了陵墓。馮氏在自己短短的一生從公主變奴隸再變太后,垂簾聽政
標籤: 馮太后 歷史 中國歷史 北魏 北燕 拓跋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