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沒有統一文字前六國文字差別到底有多大

區別不大曾經有個誇張的說法,說秦始皇之所以統一文字,是因為六國文字的差距過大,甚至達到了互相之間不能辨識的程度,其實這是站不住脚的。另外,現時考古發現的一些戰國文物也表明,六國之間文字雖然有差別,但基本上可以辨識。除了有統一的源頭之外,“雅言”也起到了維護六國文字統一的作用。

對古代文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

在之前的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提到,中國之所以能够做到“分久必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而這個認同的形成,首先就要感謝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兩千多年前統一了文字。那麼,秦統一之前,戰國七雄的文字都是什麼樣的?七國之間的文字真的到了互相都不認識的地步了嗎?

文化分裂

在戰國之前,華夏民族使用的文字基本上是統一的,比如商朝使用甲骨文,西周和春秋時期使用金文,雖然當時和現在一樣存在異體字的情况,但大部分人都是使用“規範字”。然而,從西元前五世紀開始,中國進入了戰國時期,延續幾百年的戰亂不僅帶來了諸侯割據的分裂局面,就連文化也開始“各自為政”。漢朝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寫到:“諸侯力政不統於往,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衣冠异制,言語異聲,文字异形。”意思是每個諸侯國都不願意服從周王室,並紛紛將之前統一的文化進行修改,欲成一個獨立的系統。

五大派系

現代古文字專家何琳儀先生將六國的文字分為四大派系:齊、燕、晋、楚,這四個國家在地域上都比較獨立,劃分的主要依據就是地理因素。六國之外還有很多小國,基本上都屬於這四個派系的分支。

這四個派系都對春秋時期的文字進行了不同的改造,而比較正統的則是周秦文字——周平王東遷之後,西周故地被分封給秦國,故秦國和東周都延續了西周的文字,但也發生了些許變化。

區別不大

曾經有個誇張的說法,說秦始皇之所以統一文字,是因為六國文字的差距過大,甚至達到了互相之間不能辨識的程度,其實這是站不住脚的。首先,六國文字都有一個共同的源頭,而且六國之間雖然相互敵對,但是交往非常頻繁,蘇秦佩五國相印,並不是說他必須懂五種文字。另外,現時考古發現的一些戰國文物也表明,六國之間文字雖然有差別,但基本上可以辨識。

除了有統一的源頭之外,“雅言”也起到了維護六國文字統一的作用。《論語》中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意思就是雖然孔子平常說山東倒裝句,但讀起書來用的確實正宗普通話。其實孔子只是戰國文人的一個突出代表,當時絕大多數士大夫階層在讀書、寫字的時候,用的都是“雅言”。統一的語言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就像我們心裡想著普通話,手裡絕對寫不出字喃或方塊壯字。

必須統一

儘管六國文字區別並不是很大,但已經露出了漸行漸遠的端倪,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就開始剔除那些不規範的“異體字”,正是在此時,華夏民族的文化認同正式形成,而且幾乎再也沒有被改變。

本文標題: 在秦始皇沒有統一文字前六國文字差別到底有多大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54939259701
相关資料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眉莊,最後結局鬱鬱而終
正如她說的這句詩一樣,沈眉莊嫻雅端莊,大方得體,卻性格剛烈,眼裡揉不得沙子,錯付一次真心後,再也不願委曲求全,最後香消玉殞!但是經歷卻大不相同,歷史上的眉莊,21歲喪夫,兒子壞事做盡被撤職,最後傷心過度,鬱鬱而終!
標籤: 沈眉莊 清朝 甄嬛
竇建德為什麼會敗給李世民?只因太重信義
說起竇建德這個人,許多讀史的都會覺得有些惋惜。所以,竇建德直取洛陽,趁王世充還沒死,堅決和李世民決戰,這個決策本身是沒錯的。本來竇建德的兵力只不過稍有優勢——《新唐書》說竇建德兵10萬,號稱30萬,李世民一開始派兵500,後來出“大隊”,但
標籤: 竇建德 李世民 唐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王世充
王陽明為人處世的智慧是怎樣的?他為什麼被稱為聖賢?
王陽明不僅在哲學上頗有建樹,在事功方面更是堪稱後人典範。王陽明作為聖賢,能够流傳至今,除了他的學問高,人之賢,其智慧也是不逞多讓的。王陽明當時出任兵部主事,看到劉瑾這般行為更是怒髮衝冠。由於情况緊急,時任贛南巡撫的王陽明奉命阻擊。此後王陽明
標籤: 王陽明 明朝 劉瑾 心學 甯王 哲學家
遠勝蜀漢與東吳的曹魏,沒能統一天下的原因是什麼?
下麵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曹魏如此强大,為何沒能統一天下?不得不說,在曹操的文治武功下,曹魏無論是疆土還是國力都遠勝後來建國的蜀漢與東吳。在立國後,曹魏原有八十七個郡及十二州,可見疆域之大。筆者認為,正因為蜀漢諸葛亮北伐的拖延,以及陸遜在石亭之戰
標籤: 曹魏 三國 陸遜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