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安祿山沒有造反的話是不是可以證明節度使可行

但是節度使在唐朝最終走向了一個地方軍事集權的狀態,這種走向是不可行的。誕生以後,唐朝在邊疆地區的軍務邊防就交到了節度使的手中。假定唐朝一直能實行徵兵制的話,節度使也是不可能在未來犯上作亂的。

對唐朝節度使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

其實從當時唐朝的實際情況來講,節度使的制度是可行的。但是節度使在唐朝最終走向了一個地方軍事集權的狀態,這種走向是不可行的。所以從整個歷史的角度來看,節度使適應當時唐朝的對外擴張的發展需求,但是隨著這種發展需求的擴大,節度使反而變得不可行。

節度使的歷史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早一些,在唐朝前期,節度使的職位就已經出現,在當時只是地方武官,也沒有什麼軍事大權,就是常住地方的軍事首領。誕生以後,唐朝在邊疆地區的軍務邊防就交到了節度使的手中。

在一開始,中央政府十分注重對節度使的分權控制,阿兵哥和統帥不僅不能够相互熟識,而且地方的財政稅收也並不歸節度使掌管,一切都是由中央統一調配,可以說此時對於節度使的控制是成功的,中央也能完全依靠節度使掌管邊防事務。

但是之後終究還是因為成本問題,中央出現了權力下放的改革。這一改革並不是中央想一出,是一出,隨隨便便改革的,而是在當時唐王朝經歷了初期的快速發展階段,進入到了中期改革階段以後,唐朝對於自身財政問題和軍事問題進行的必要的權力分配。

對於當時的唐朝政府邊疆問題,稅收問題,軍事問題,以及包括對節度使控制問題其實都很複雜。唐朝也出現了我們所說的老齡化和少子化,社會勞動力需求不足,稅收徵收困難的問題。就是因為這些問題的集中爆發,使得唐朝沒有能力統一將權力集中到中央,而希望地方能够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以緩解中央對於社會發展和運行管理的沉重負擔。

到唐朝中期以後,不僅是節度使,就是唐朝的稅收和土地政策也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節度使只是軍事方面的改革結果之一,此時的節度使開始擁有了地方實權,因為在軍事上之前,唐朝實行的是徵兵制。而現在節度使開始私自招募軍隊,也就是之後的募兵制。

這就是節度使擁有了長久以來自己想得而得不到的長期屬於自己的軍隊,並同時又由於財政方面的困難,唐朝政府開始允許節度使在地方進行直接徵稅。軍權和財權就這樣放到了節度使手中。可以說,節度使未來所犯的錯誤並不是節度是本身造成的,而是這一次權力的下放造成的。假定唐朝一直能實行徵兵制的話,節度使也是不可能在未來犯上作亂的。

這一切都是後話,在唐朝這些改革初步完成以後,唐朝的軍事力量還有國外擴張力量和速度都達到了一個巔峰,此時也是唐王朝領土版圖最大,經濟最繁榮,最輝煌的時期。當然其中暗藏著很多複雜的社會問題。在表面上,唐朝確實通過這一新的節度使制度擴展疆土。直到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唐朝的對外政策才正式收縮,也正是因為節度使掌握了地方的軍權財權,所以節度使就成為了一個危險的職業,節度使的性質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資料標籤: 唐朝 安祿山
本文標題: 如果安祿山沒有造反的話是不是可以證明節度使可行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53337474817
相关資料
有一批人的各種違法行為被姑息縱容,趙匡胤為何對他們那麼寬容?
這類享有特權的人,首先是石守信等一批老兄弟,他們被趙匡胤送去做節度使,不僅與他們結成親家,更放任他們各種違規行為;還有一批人,總計十四人,這些人是長期駐守在邊疆的大宋將領,對於他們,宋太祖給予了他們充足的特權。
標籤: 趙匡胤 宋朝 李漢超 歷史 唐朝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什麼意思秦朝為什麼是楚國人所滅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秦朝和楚人,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意思是就算楚國只剩下三個氏族,能够消滅秦國的也必然是楚國。那麼,為何滅亡秦朝的一定是楚國人?第三點,楚國的貴族權益受到損害,他們的土地被郡縣所管轄,囙此,只要找到機會,便會向秦國人報復。所
標籤: 楚國 亡秦必楚 秦朝 春秋戰國 歷史 秦國
趙匡胤滅南唐前,他做了哪些準備?
所以,對於南唐,趙匡胤一直在做準備。趙匡胤的目標很清楚:滅南唐。所以趙匡胤不得不考慮南唐中這個大敵。雖然趙匡胤之後挑撥離間,使李煜毒死林仁肇,與契丹通婚解决了後方衝突,但這都是後話了。而樊若水為了投靠趙匡胤早就開始著手準備了。
標籤: 趙匡胤 宋朝
在古代打仗行軍時,軍隊是如何結局衛生問題的?
下麵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古代打仗行軍的文章。白起進攻趙國,也是有30幾萬阿兵哥,進而在長平之戰消滅了趙國40多萬阿兵哥。三國時期,奸雄曹操帶領(稱為)80多萬阿兵哥,去進攻孫劉聯軍等。有這麼多的阿兵哥,這麼大的作戰,這幾十萬大軍到底是怎麼
標籤: 歷史 軍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