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百姓一天吃什麼?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

在古代,中國一直被稱之為禮儀之邦,包括吃飯、服飾、祭禮、器物、喪葬都演變成一門獨有的文化。不過古代吃肉食吃葷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牛在古代是最為重要也是最為珍貴的勞動力,就算是天子或諸侯想要大快朵頤的吃牛肉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麼在宋朝之前,古代普通人能吃到什麼呢?

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孔夫子的一句話道出了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吃飯習慣。

然而孔夫子在古代畢竟是一比特貴族,雖然只是一比特小貴族出身,還有弟子三千,吃穿不愁,孔夫子與平民百姓之間的伙食還是很不一樣的。

《國語•楚語》雲:“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

這是中國最早關於何種身份食用何種食物的記載,裡面可以看出古代封建等級制度的森嚴,更能反映出古代人們吃飯的風貌。

在古代,中國一直被稱之為禮儀之邦,包括吃飯、服飾、祭禮、器物、喪葬都演變成一門獨有的文化。

根據現有的文獻記載,最早開始成體系的規定如何吃東西,用什麼器物吃東西的是周朝,更早之前也有一些零星的文字記載和考古發現,但是都無法形成一個體系。

而周朝成體系的製定要歸功於一比特傳說中的人物——周公。

相傳周公製定禮樂的時候,就對吃東西也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什麼身份,使用什麼器物,吃什麼資料的食物,都有規定。

當然了,天子除外,天子什麼都可以吃,天子以下的人,吃東西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自由了,一般都是身份越高,吃東西越自由。

不過古代吃肉食吃葷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禮記·王制》雲:“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牛在古代是最為重要也是最為珍貴的勞動力,就算是天子或諸侯想要大快朵頤的吃牛肉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牛就算到了明清時期都有專門的法律來保護它,足以說明古代統治者對這種牲口的看中,所以在古代,吃牛肉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普通人就不要想吃到牛肉了。

吃羊肉在古代倒沒有什麼忌諱,但是要知道中國一直都是以農耕民族為主,羊作為草原民族最主要的肉食來源,在古代中原和江南地區是非常稀少的,直到唐宋時期,羊肉才慢慢普及開來,然而就算到了現代,羊肉雖然已經成為日常肉類之一,但是它確是最貴的幾種肉類之一,現代普通人都吃不起,更別說古代普通人了。

至於猪肉,一開始就是普通百姓家裡的肉類主食,然而猪肉一開始是不閹割的,鄉下土話就是“不劁(qiāo)猪”,不閹割的猪不好吃,故而一開始並不受歡迎,直到大文豪蘇東坡被貶黃州,經濟比較拮据,為了滿足自己老餮的口腹之欲,就自創了著名菜品“東坡肉”。

蘇東坡用文火慢燉的方法烹飪猪肉,這讓猪肉的美味散發出來,後來隨著養豬科技的提高,在明清時期,猪肉就開始成了民間百姓的主要肉食。

那麼在宋朝之前,古代普通人能吃到什麼呢?

猪肉不能吃,吃牛肉犯法、羊肉吃不到,那就只能吃雞鴨魚狗了。

這也就是狗肉上不了檯面的溯源之一。

要是碰到好年景,那麼可以吃點雞鴨魚狗等等。

但是到了荒年,肉類都吃不起,普通人只能吃一些五穀雜糧,但秦漢時期脫穀相關科技也有限,穀物很是難吃,主要還是以野菜為主,比如《詩經》裡面就提到多達132種植物,其中能充饑的就多達20多種,蕨類是最平常吃的。

這足以證明先人是把所有的植物都吃了一遍,才能知道20多種能吃的野菜,才能知道蕨類是所有野菜裡面還算味道不錯的。

戰國到秦漢時期,蘿蔔是最主要的菜品之一。

漢恒帝時期,社會爆發大饑荒,他就下詔讓平民百姓種植蘿蔔為食,其實這和晋帝“何不食肉糜”一樣不可靠,連糧食都沒得吃,能有蘿蔔吃?

在古代,油是非常奢侈的一種生活用品,天天吃野菜、吃蘿蔔、吃脫不乾淨的穀物,這種生活是非常難受的。

雖然絲綢之路是漢朝開始的,但是一直到了唐宋時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才開始豐富起來;到了明清時期,與全世界開始交流,先後傳入了辣椒、番薯等等,普通人的生活才開始豐富多彩起來。

要是誰穿越到秦漢,大米沒得吃,吃牛肉、羊肉直接被抓,估計只能吃上幾口野菜填飽肚子,以現代人嬌貴的體質,估計要水土不服很長一段時間。

至於《水滸傳》裡面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雖然不全是小說情節,但是作者也有所誇大,主要原因還是生活在明朝的作者日常生活已經放鬆了很多限制,還有烘托古代俠義情懷,再加上他們做的本來就是造反生意,才有這種內容情節。

要是真在宋朝,他們敢這樣明目張膽的吃牛肉,還沒等去到梁山泊就直接抓進官府,判都不用判,直接秋後問斬。

要知道就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無故殺牛都是要受罰的,更不用說古代了。

所以不要被古裝劇和穿越小說給忽悠了,古人的生活是非常苦的,我們應該慶倖生活在一個科技進步、物質繁榮的和平年代。

資料標籤: 中國古代史
本文標題: 古代老百姓一天吃什麼?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48591531049
相关資料
苻堅因淝水之戰被嘲諷千年,他的實力究竟如何?
淝水之戰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在他人生的不圓滿中,淝水之戰不過是一個質變的節點。所以縱觀苻堅二十八年的為帝史,淝水之戰其實已經是發生在“尾巴”上的事。這樣一來,與其說苻堅是“淝水之戰的失敗者”,倒不如說他是秦始皇和漢武帝的“後繼
標籤: 淝水之戰 前秦世祖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東晉
東漢末年英才輩出最後統一三國的人為何是司馬家族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全國各地的最終統一,並非由兵部尚書人才濟濟的曹軍,人才輩出的吳國,或是自詡為漢朝後代的蜀國來完成。而司馬家族則創立了西晋王朝。最後,三國時期的曹操、曹丕、曹睿三代賢君加起來也沒有超過司馬懿。最後,他發動了高平陵之戰,
標籤: 三國 司馬懿 東漢末年
蜀漢滅亡是因為人才凋零蜀漢後期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况呢?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蜀漢人才凋零的最大原因,就是在於他沒有一個良好的人才生長環境。最後蜀漢滅亡的根源,也正在於此。
標籤: 劉備 諸葛亮 荊州 三國 歷史 夷陵之戰
三國時期諸侯之間打得不可開交遊牧民族為何沒有南下入侵
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諸侯之間打的可以說是熱火朝天。但是在三國時期,中原並沒有受到大型的遊牧民族的入侵,這是為什麼呢?第一點就是因為三國時期中原的名將十分的多,所有來犯的都被吊打了。最後還落得不得不投靠曹操的下場。漢朝對於遊牧民族的打擊可以說
標籤: 遊牧民族 三國時期 歷史 曹操 東漢 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