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宰相和丞相只有一詞只差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你真的瞭解古代宰相和丞相嗎?不同於丞相,宰相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官職,而是對君王以外的最高話語權長官的統稱,相對於丞相這個具體官職來講,宰相更像是一種制度。明太祖年間,朱元璋對相權和官僚體制進行了多次打壓,作為著名的勞模,他幾乎包攬了丞相要做了大部分職務,宰相制度被他正式廢除,皇權的集中再一次達到了頂峰。

你真的瞭解古代宰相和丞相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要想區分這兩者之間的內涵,首先要從字面開始解釋。“宰相”這個詞彙,是由“宰”和“相”兩部分的涵義組成:“宰”意為主宰、太宰,而“相”意為相禮,多指輔佐君王的能臣,而宰相則這兩個意思結合起來,意為眾主掌行政方向官員之中的最高長官。

不同於丞相,宰相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官職,而是對君王以外的最高話語權長官的統稱,相對於丞相這個具體官職來講,宰相更像是一種制度。雖然在古代實行“家天下”的制度,但是如果僅僅靠皇帝一家子來掌斷天下大事,那必然是忙不過來的。

因而皇帝需要各個方面的人才來幫助他統治各方各面的大小事務,這就是臣子的來源。作為一個團體,官員之中也必然會有職務等級大小之分,因而通俗來講,宰相就是這個官僚團體內的老大。

從春秋戰國開始,各個諸侯國的朝廷內就逐漸出現了宰相制度,當時的百官中誰的話語權最大、地位最高,那麼便可以稱其為“宰相”,一般來講,此時的宰相,大多指朝內的大司徒、中書令或者大司馬等等。到了秦朝,秦始皇設定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中的“丞相”一職才被正式確立為皇帝的官方助手。

但此時除了丞相之外,三公中還有其他兩位太尉和御史大夫,按照名義上來講,這三公各司其職,誰也不得干預誰,主掌範圍也各不相同。

但是理論畢竟和實際是具有出入的,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三公之中終是會有一個具有最高決策權的人,而這個人就會被稱為“宰相”。宰相制度歷經春秋戰國直到元朝末期,對“臣權”和“皇權”之間的勢力均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對於宰相制度,丞相制度的歷史淵源就稍微短暫了一些,一直到秦漢年間,“丞相”才被作為一種具體的官職被確定下來,漢朝時期相對於秦朝時期,對丞相的地位有了進一步的確定,此時的其他二公——御史大夫和太尉,話語權已經無法再同丞相相較了。

但是隨著封建制度的發展,歷朝歷代的皇帝對自身君權進一步強化集中,相權也被逐漸分散給其他職位,最著名的就是三省六部制度。相對於秦漢的三公九卿制,此時的相權被進一步細化,從一人集權的“二皇帝”變為了多人各司其職,統一聽命於皇帝。

但是這一分權制度也會帶來一定的弊端,部門之間相互牽制的同時,也會相互推諉責任。為了提高效率,協調三省之間的統一行動,唐高宗設定了中書令,從此中書省變成了三省中的中心部門,三省的職權也逐漸趨於混同。

到了明朝,逐漸統一的相權被進一步打破。明太祖年間,朱元璋對相權和官僚體制進行了多次打壓,作為著名的勞模,他幾乎包攬了丞相要做了大部分職務,宰相制度被他正式廢除,皇權的集中再一次達到了頂峰。

但不是每個明朝皇帝都有朱元璋這樣的精力,相權在永樂年間得到回復,那就是“內閣制度”。此時以三省六部制為代表的相權被他進一步細化,變為了內閣大臣輔佐皇帝處理政務。

總結: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君權和相權的勢力紛爭貫穿了這整個發展歷程,雖然皇帝名義上是天下之主,但皇帝也並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隨心所欲做到的,臣下們的提議,皇帝不得全權否定或直接忽視。

因而雖然以丞相為代表的宰相制度是皇帝的輔佐,實際上這一制度多多少少對皇權產生了制約,這也是為什麼歷朝歷代皇帝都會對官員制度進行改革的原因。

本文標題: 古代宰相和丞相只有一詞只差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45302833365
相关資料
靖康之耻時,北宋遭受了多大的損失?
靖康之耻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自靖康之耻後,女子的貞潔觀被士大夫所器重,到了明清時期,女子殉節之事逐漸增多,在生死與貞潔的抉擇中,大多女子選擇以身殉節,而這無疑又是走上了另一個極端。靖康之耻當屬宋朝皇室的奇耻大辱,皇家顏面掃地,百姓民不聊生
標籤: 宋朝 靖康之耻 宋朝經濟 靖康 歷史 徽欽二帝
劉曄的才華一般,為何卻能在魏國中地位穩固呢?
劉曄初到曹操手下,便充分顯示了他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才華。劉曄不僅能够對天下形勢、敵我情形做準確的判斷,而且更能深入地深入分析敵人心理,並且提出正確的意見。在劉曄的一生中,獻過的奇謀妙計絕對不僅僅是這些,僅在《三國志·劉曄傳》中的記載就尚有多條
標籤: 曹操 三國人物 曹操後人 劉曄 三國 魏國
獲得項羽遺體而加官進爵的楊喜,他的後代們有多牛?
東城之戰前,劉邦曾下令,凡是得到項羽遺體的阿兵哥都能加官進爵。項羽死後,一夥人瘋搶並瓜分項羽遺體,最終一共有五位阿兵哥各自得到項羽遺體的一部分,這五位阿兵哥的名字也囙此載入史册,即王翳、楊喜、楊武、呂馬童、呂勝。楊喜因為獲得項羽的遺體而加官
標籤: 項羽 歷史 漢朝 劉賀 霍光 西漢
什麼是九卿?歷朝歷代“九卿”在職權上有何變化?
從夏朝設立“三公九卿”制度,到清朝的“六部九卿”制度,歷朝歷代由於官制改革,關於“九卿”的稱呼各不相同,而隨著官僚制度的改革,歷朝歷代“九卿”的職權也各有不同。夏、商兩代與周朝的“九卿”名稱各有不同,但具體職務基本一脈相承。由於該職位的特殊
標籤: 中國古代史 漢朝 歷史 宗人府 國子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