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之難為何會被當成是唐朝衰敗的標誌?有何影響

然而,唐朝真正衰敗的標誌,並不是“安史之亂”,而是20年後的“奉天之難”。當年,唐朝為了快速平定安史之亂,力求暫時的苟安,把許多叛將授予節度使之職。這其實是勸唐德宗認輸、以一種屈辱的管道來和叛軍達成和解。這場叛亂被平定,是建立在唐朝皇帝放弃一部分控制權,並且允許地方節度使擁有足够的軍事力量的條件下的。

奉天之難為何會被當成是唐朝衰敗的標誌?接下來小編帶你詳細瞭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西元755年,唐玄宗還在和楊貴妃還在華清池旁縱享繁華,安祿山和史思明從範陽起兵反叛,唐朝軍隊很久沒有經歷叛亂,在安祿山的戰車前丟盔棄甲。

安史之亂直接捅破了“開元盛世”背後社會矛盾不可協調的窗戶紙,也是唐朝從盛世跌落的轉捩點。然而,唐朝真正衰敗的標誌,並不是“安史之亂”,而是20年後的“奉天之難”。

一、自古削藩多兇險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在馬嵬兵變時失去了軍事控制權,太子李亨隨後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6年後,唐肅宗病逝,其長子李豫(唐代宗)繼位,李豫在位期間,改漕運、促發展,唐朝經濟得到了短暫的恢復,17年後駕崩,李豫的長子李適登基,即唐德宗。

唐德宗出生於唐朝天寶元年,他曾親眼目睹“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等到他登基之時,他極度渴望能够讓大唐重返盛世。但是,當時唐朝面臨最大的問題,便是藩鎮割據問題。

當年,唐朝為了快速平定安史之亂,力求暫時的苟安,把許多叛將授予節度使之職。在平定叛亂的過程中,內地掌控兵權的刺史也大多被加封為節度使。《新唐書》記載:

安、史亂天下,至肅宗大難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將,護養孽萌,以成禍根。

節度使是世襲制度,他們總管地方軍、政,很多節度使的地盤相連,是典型的封疆大吏。當地的百姓和將士只知節度使,並不知道皇帝是誰。這直接導致了地方軍事力量太過强大,使朝廷尾大不掉,即藩鎮割據。

唐德宗為了恢復大唐的昔日的繁榮,登基的第二年,便把槍口對準了各個藩鎮,進行削藩。剛開始還挺順利,但隨著這些節度使看清形勢後,大家開始抱團對抗朝廷。西元781年,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去世,他的兒子李惟嶽上奏請求襲承父親的職位,而唐德宗正好想削藩,所以沒有答應李惟嶽的請求。李惟嶽惱羞成怒,聯合田悅(魏博節度使)、李正己(淄青節度使)、梁崇義(山南東道節度使),四方勢力共同反唐,史稱“四鎮之亂”。

二、以暴制暴,反受其擾

面對四鎮造反,唐德宗選擇了以藩鎮打藩鎮的辦法,他命朱滔(幽州留守)、李希烈(淮西節度使)出兵去平定叛亂。按照唐德宗的設想,不管最終誰勝誰敗,朝廷總能漁翁得利。朱滔、李希烈兩人對唐朝還算忠心,帶著自己的大軍和“四鎮”硬拼。眼看就要取勝了,唐德宗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不肯給朱滔、李希烈對應的獎賞,朱滔、李希烈二人一怒之下倒戈,加入了叛軍一方,於是,黃河下游的節度使們紛紛反叛,山雨欲來,唐朝塔樓將傾。

783年八月,李希烈率領3萬兵馬攻打襄城,唐德宗為解襄城之圍,命令涇原節度使姚令言馳援襄城,當姚令言率兵趕來時,已經到了十月,天寒地凍,士兵們缺衣少食。唐德宗下令讓京兆府尹王翃犒賞將士,結果王翃中飽私囊,用發愁的糧食來犒軍,引起了阿兵哥嘩變。於是,這些本來為朝廷出力的將士們掉轉矛頭,在朱泚的領導下,開始攻打長安。

三、奉天之難,放弃幻想

叛軍突襲長安,唐德宗來不及調兵防禦,只得帶著皇妃和太子逃走,這一幕和當年唐玄宗逃跑較為相似,不同的是,唐玄宗是逃往成都,而唐德宗只逃到了奉天(陝西乾縣),就無路能走了。

到達奉天後的唐德宗,終於明白什麼叫四面楚歌,他的身後還在被涇原兵馬追擊,而身前,也沒有去路。鳳翔節度使張鎰對唐德宗忠心耿耿,結果被手下所殺。邠寧節度使韓遊瓌帶領3000兵馬前來護駕,結果在半路上被叛軍打敗。

在唐德宗絕望之際,有一個力挽狂瀾的人物出現了,此人就是陸贄。陸贄建議唐德宗放弃盛世的幻想,而且要捨棄一部分權力。具體的做法是:昭告天下,赦免這些發動叛亂的節度使,恢復他們的爵位,並且發佈一道罪己詔。在罪己詔中,唐德宗放下身段責備自己:

不知稼穡之艱難,不察征戍之勞苦……罪實在予,永言愧悼。

這其實是勸唐德宗認輸、以一種屈辱的管道來和叛軍達成和解。

四、收復長安,雖勝尤敗

果然,這一招非常實用,那些造反後沒有分配到合理利益的節度使紛紛響應唐德宗,叛軍內部很快出現分化,唐朝名將李晟等人乘機收復長安。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物不得不提,此人就是韓滉。唐德宗退居奉天後,幾乎被叛軍包圍,而韓滉身為鎮海軍節度使,聽聞皇帝有難,立即動員全部戰力勤王,韓滉不僅守住自己的領地,讓唐德宗有退路,而且還把全部的糧食、布匹、兵器全部支援到前線,為奄奄一息的唐軍補充糧食彈藥,讓他們“滿血復活”。在這種情形下,唐朝名將李晟等人才有機會帶領大軍收復長安,平定叛亂。

這場叛亂被平定,是建立在唐朝皇帝放弃一部分控制權,並且允許地方節度使擁有足够的軍事力量的條件下的。也就是說,這場戰爭因唐德宗削藩而起,但最終卻導致各大節度使的勢力更加强大,這個局面直到唐朝滅亡都未能改變,唐朝無力再與地方藩鎮抗衡。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奉天之難”是唐朝發展的一個拐點,不同於“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只是讓唐朝不再繁華,而“奉天之難”之後,唐朝連君主集權也難以做到,唐朝從此開始邁入衰敗時代。

本文標題: 奉天之難為何會被當成是唐朝衰敗的標誌?有何影響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42859936028
相关資料
光緒死後清朝皇室無人了嗎慈禧為什麼選擇一個孩子作為繼承人
慈禧死前一天,光緒先死了,而慈禧死後接班的也確實是三歲的溥儀。光緒沒有兒子,他死後,慈禧也不可能做皇帝,所以還得從皇室中選擇。首先,對於慈禧太后來講,一定得是一個小孩。所以選擇溥儀還有一個好處,可以讓他過繼於同治帝載淳,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
標籤: 慈禧 光緒 清朝 清朝歷史 歷史 溥儀
司馬懿的兩次裝病,為他帶來了什麼?
第二次裝病則一舉拿下了魏國的兵權,可以說成為了第二個曹操。第二次裝病是為了騙曹爽。高陵平事件後,司馬懿就到達了權力的頂峰,掌握了魏國的軍政大權。司馬懿一生最能隱忍,兩次裝病在家等待時機,第一次裝病忍著熬死了郭嘉,讓曹操以命要脅其出仕,身價大
標籤: 司馬懿 曹操 三國 曹爽
西晋“八王之亂”為何會被稱為是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
“八王之亂”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這次內亂不僅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而且直接引發“五胡亂華”,並導致西晋亡國。“八王之亂”歷時長達十六年,輻射範圍更是遍佈整個北方,結果不僅導致社會經濟的全面衰敗,而且朝廷對於地方的掌控
標籤: 八王之亂 惠賈皇后 中國古代史 漢朝 五胡亂華 晋武帝
翟讓對李密有恩,為什麼李密要恩將仇報?
可能翟讓會是心甘情願的把這個首領的位置給讓出來,他有這個大肚量,原因就是為了讓瓦崗走得越來越遠。而對於李密之言,雖然翟讓有讓位之功,他也不好恩將仇報。所以李密最終沒能奪取天下也是有原因的,心胸不够寬廣,對待恩人也會恩將仇報。
標籤: 歷史 宋江 晁蓋 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