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禵與雍正之間有何恩怨?他們的生母德妃對此是什麼態度?

胤禛與胤禵為一母所生的親兄弟,生母為康熙帝德妃。而胤禵與八阿哥、九阿哥等人更為親近,於是兩人一開始便在對立面上,雖是親兄弟,感情卻很淡薄。康熙五十七年,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

下麵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雍正帝與胤禵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雍正帝與胤禵之間的仇恨,他們的生母德妃為何不用柔情化解?

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雍正與胤禵之間有什麼仇恨,第二個是作為兩人生母的德妃是個怎麼樣的態度。

先看看兩人之間有什麼嫌隙仇恨

康熙晚年,一廢太子後,諸皇子心思愈發活絡,對儲比特躍躍欲試。二廢太子之後,最大的兩派便是胤禛和胤禩,雖然胤禩一派以他為首,但胤禩已知繼位無望,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

胤禛與胤禵為一母所生的親兄弟,生母為康熙帝德妃。雖然是同母兄弟,但因為胤禛出生時,德妃比特份太低,不能撫養子嗣,於是兩人並非都是德妃撫養長大,所以本就感情不親厚。

因為胤禛自小在佟佳貴妃處撫養,所以與太子等人感情更為親近,所以最早胤禛是太子党的。只是在二廢太子之後,眼見胤礽複起無望,胤禛便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而胤禵與八阿哥、九阿哥等人更為親近,於是兩人一開始便在對立面上,雖是親兄弟,感情卻很淡薄。

如果最後登上皇位是其他非兩派的兄弟,那他們最多也就感情淡薄,只是胤禛成為最後的勝利者,胤禵卻被軟禁,兩人的仇恨直接昇華。除去前面聊到的幾個因素外,最重要的一點,胤禵本以為這個皇位是他的囊中之物。

康熙四十七年,胤禵為八阿哥求情,雖遭到責罰,但卻令康熙帝覺得他十分有情有義,從那之後,對胤禵器重有加,賞賜頻繁,兄弟中無人能比。康熙五十七年,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在胤禵平定叛亂後,威名遠播。根據康熙帝晚年對胤禵的器重和寵愛,是有很大概率揣測要將皇位傳於他,甚至於胤禵自己也有這份自信。但當康熙駕崩,雍正帝即位,胤禵從西錘趕回時,一切已成定局,他種種舉動的背後,皆是不敢相信自己的四哥成為了皇位繼承人,而自己一切都成了泡影。

至此,兩人直接的仇怨昇華,已不是兄弟間的小打小鬧,而是站在政治對立面的兩兄弟,這中間的鴻溝再也越不過去。

生母德妃又是怎麼樣的態度?

作為生母的德妃為什麼沒有去當個和事佬,用母親的柔情化解兩兄弟的衝突呢?這可能是一般母親會做的,但在德妃這裡卻是行不通的。

胤禛雖是德妃親生子,但說句實話,母子情分並不深。胤禛自小養在佟佳貴妃處,那時候的德妃還是德嬪,而佟佳貴妃是康熙帝表妹兼寵妃,某種意義上後宮中的女人都是情敵。兒子被養在情敵名下,與自己十分疏離,待到胤禛回到身邊時,性格基本已經定性了,烏雅氏心裡自是有疙瘩的。

其次,胤禵是幼子,自小是德妃親自照顧長大的,母子感情深厚,她心裡那杆秤是不自覺偏愛胤禵的。所以康熙帝對胤禵的寵愛,她看在眼裡,高興在心裡,不止胤禵覺得,德妃也覺得康熙帝是要傳比特給胤禵的。最後的結果自然在她眼裡是不可思議的。

這樣的母子情,這樣的認知,一個她自己都不認同的結果,自然也不會讓她懷着母親的柔情去化解了。

本文標題: 胤禵與雍正之間有何恩怨?他們的生母德妃對此是什麼態度?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41092840208
相关資料
曹操生性多疑,為什麼沒殺司馬懿?
曹操自然是生性多疑,但也不是能够隨意殺人,否則早就因為其暴虐而聞名於世。比如那些被曹操屠戮的都市,還有被曹操用來作為夢中好殺人的工具人,被借頭的糧草官,曹操是經過一番思量才作出的決策。楊修是一個刺頭,而且又牽涉於世子之爭,司馬懿的鷹視狼顧也
標籤: 司馬懿 曹操 三國
陳阿嬌與劉徹曾經感情很好,為何後來陳阿嬌會被廢黜?
女兒陳氏,就成為了她手裡很好的籌碼,成為太子妃就是她的目標。恃寵而驕中宮無子劉徹繼位後,作為太子妃的陳氏順利被册封為皇后,而館陶公主地位更進一步,尊稱大長公主、竇太主,是武帝朝唯一的大長公主。特別是在平陽公主效仿館陶公主,給弟弟劉徹進獻美女
標籤: 劉徹 陳阿嬌 館陶公主 漢朝 歷史 陳皇后
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如何劉備打仗為什麼不帶上諸葛亮
比如歷史上的諸葛亮有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那就是他的軍事能力。但是諸葛亮的能力大多在後勤、募兵、管理好劉備的大後方,甚至幫劉備尋找人才,為他製定戰畧,規劃天下大勢,唯獨不包括獨領一軍,這也是為什麼劉備打仗從來不帶諸葛亮的原因。不得不說劉備能成
標籤: 諸葛亮 劉備 三國
東晉才女謝道韞的身世如何?她的才學是怎麼來的?
孫恩早聽說謝道韞的才名,及見她義正辭嚴,毫不為眼前的態勢而有畏懼之意,不免大為心折,於是改容相待,不但不殺她的小外孫,而且命屬下為善加保護,送她安返故居。謝道韞雖是寡居,但並不保守,她設了一道素簾,與來訪者侃侃而談。這兩首詩雖不及謝道韞的詠
標籤: 謝道韞 謝安 東晉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