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也曾經用“美人計”,為什麼最後沒能成功呢?

說孫權“屈身忍辱”,無非是因為他曾先後屈身事曹操和曹丕。這是第三次也是民間最廣為流傳的一次“美人計”。孫權也曾使用過一次似是而非的“美人計”。孫權同樣是向對手進獻女子,但與勾踐使用的純粹“美人計”又大不相同。

歷史上的有很多英雄人物都有著相似的經歷,而他們為達到目的的手段也大同小异,就比如三國時期的孫權和春秋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他們都曾經使用美人計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東漢建安五年(200年),東吳版圖的奠基人孫策在臨終前,將印綬交給其弟孫權並囑咐道:“舉江東之眾,决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事實證明,孫權不負兄望,在弱肉强食的軍閥混戰時代,不但終其一生未失江東寸土,而且使基業不斷拓展,算得上一比特成功的守業之主。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陳壽在《三國志?吳主傳》中對其評曰:“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英奇,人之傑矣。”

在陳壽看來,孫權和勾踐都是能够“屈身忍辱,任才尚計”的英雄豪傑。正是由於勾踐和孫權都曾忍辱負重,都能知人善任,都有殺害功臣之舉,都在戰畧上使用過“美人計”等諸多相似之處,囙此,史學界幾乎一致支持陳壽的看法,認為將孫權比作勾踐再恰當不過。然而,如果將此二人放回各自的歷史環境中,對他們的行為做一下客觀的比較,就會發現孫權在“屈身忍辱”和“任才尚計”方面和勾踐有著本質區別,可謂小同而大异。

越王勾踐是中國古代“屈身忍辱”的典型代表。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吳王夫差大破越師於夫椒,接著圍困勾踐及餘部五千人於會稽山上。勾踐走投無路,派大夫文種求和於吳:“君王亡臣勾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勾踐請為臣,妻為妾。”又曰:“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請勾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也就是說,如果吳王夫差樂意,越國舉國女子都可以按“門當戶對”的原則去侍候吳國的男人。這樣,“屈身忍辱”的並非勾踐一人,越國所有君臣都將蒙受奇耻大辱!吳王夫差聽信諛臣太宰嚭答應求和後,勾踐果真偕妻子及範蠡等大臣三百人入吳為奴。勾踐不僅親自為夫差駕車養馬,甚至在夫差生病時主動嘗其糞便以診病情。

說孫權“屈身忍辱”,無非是因為他曾先後屈身事曹操和曹丕。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孫權為了避免將來因奪取荊州而陷入兩線作戰的危險,“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修好,誓重結婚(訂盟修好之意)”。不過,這種投降只是名義上的臣服,孫權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上都不受曹操節制。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襲殺關羽後,深感山雨欲來風滿樓,更加屈降於曹操。黃初元年(220年),曹丕篡漢,孫權馬上遣使奉貢,以錶臣禮。黃初二年,孫權又遣使稱臣,並送還於禁等曹魏降將。但曹丕並不滿意這種有名無實的藩屬關係,遂向孫權征質子,即要求孫權以送兒子做人質的管道來表達對魏國的忠心。孫權既不願送兒子為人質,又不願陷入西、北兩線作戰的境地,只好使了個“拖”字訣。黃初三年,曹丕終於對孫權和稀泥的做法忍無可忍,遂遣三路大軍南下伐吳。此時吳將陸遜已經大破劉備,取得夷陵之戰的勝利,解除了西線的威脅。於是孫權立即拔刀相向,魏吳臣屬關係從此破裂。

孫權比與勾踐,看起來好像是“五十步”與“一百步”的關係,其實不然。曹操打的是“天子”旂號,魏國又是代漢的正統。囙此,孫權稱臣於曹魏,猶如地方稱臣於中央,算不得什麼耻辱。只是對於孫權這樣一比特欲奪天下的英雄來說,臣服於他所謂的“漢賊”,確實有損顏面。“任才”不僅要重用人才,更重要的是善待人才。勾踐雖然能在難時重用人才,卻不能在易時善待人才。若無文種和範蠡的精心輔佐,勾踐基本沒有滅吳稱霸的機會和可能,但功成名就後的勾踐不但沒有讓這兩位蓋世功臣分享成功的喜悅,反而逼得他們或死或逃。勾踐滅吳後,範蠡自知“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於是及時辭別勾踐,變易姓名,乘舟浮海逃到齊國。文種接到範蠡勸其速逃保命的書信後稱病不朝,沒來得及逃走就被勾踐賜劍自殺。

孫權同樣也能重用人才,同樣也殺害過人才,但殺人的主觀原因和管道方法則不同。孫權殺害的最重要人才無疑是火燒夷陵、大破劉備的名將陸遜。但孫權在主觀上絕不是要兔死狗烹,因為當時孫權還未一統天下,魏、蜀還時刻威脅著吳國的安全,吳國還需要陸遜這樣的“良弓走狗”。而且孫權之所以害死陸遜,主要是因為以陸遜為首的一批大臣反對他廢嫡立庶(孫權欲廢太子孫和,改立魯王孫霸)。陸遜在如此嚴肅的問題上和孫權較勁,加上魯王黨羽楊竺等人的不斷譖毀,所以“權累遣中使責讓遜,遜憤恚致卒”。儘管孫權氣死陸遜有失英明仁義,但與勾踐賜死文種又不可同日而語。更重要的是:孫權氣死陸遜後追悔莫及:“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若陸遜泉下有知,也該瞑目了。但勾踐不同,他逼死良臣已經可恨,更可恨的是他殺賢害才時暴露出的麻木不仁的無恥心態。勾踐在逼迫文種自_殺時竟言:“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

說到“尚計”,勾踐最擅長的計謀莫過於“美人計”。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勾踐兵困於會稽山,國破家亡之際,他馬上就想到了“美人計”。君臣一番謀劃後,竟派文種向吳王夫差求和:“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請勾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結果由於伍子胥識破其計,力主滅越,第一次“美人計”沒有奏效。但越國君臣沒有氣餒,他們聽說吳國的權臣太宰嚭貪財好色,於是“飾美女八人納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國之罪,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黃天不負有心人,第二次“美人計”終於有了效果,在太宰嚭的强諫下,夫差終於答應了越國的求和。後來,為了用女色迷惑夫差,以亂吳政,“越王勾踐得采薪二女西施、鄭旦,以獻吳王”。這是第三次也是民間最廣為流傳的一次“美人計”。

由此可見,勾踐為達復仇目的,不斷採用女色誘敵的手段,他每前進一步,都要以女色作為開路的利器,都要以犧牲越國女子的幸福作為代價。孫權也曾使用過一次似是而非的“美人計”。說它似是而非,是因為嚴格地說,它實際是一場政治聯姻,並非傳統意義上靠女色迷惑對手的計策。赤壁之戰後,劉琦(原荊州牧劉錶長子)病死,“群下推先主(劉備)為荊州牧,治警察。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孫權同樣是向對手進獻女子,但與勾踐使用的純粹“美人計”又大不相同。勾踐進獻美女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色相以迷惑和討好敵人,美女只是供人取樂的玩物;而孫權進獻妹妹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結親以拉近和劉備的關係,其妹是劉備有名有分的妻子。

本文標題: 孫權也曾經用“美人計”,為什麼最後沒能成功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40550240681
相关資料
從一代商人變成秦國的宰相呂不韋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去的
一流的商人樹立品牌商譽,賺取的是信任錢。從無為而治到修建鄭國渠,呂不韋的經營之道。其舉措與呂不韋施放如出一轍,降低稅收,鼓勵生產,充分發揮百姓們改善生活的自主意願。耕戰立國的秦國,休養生息,為了營造鄭國渠止戈休戰,無疑損害了秦國大族的軍功利
標籤: 呂不韋 秦國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呂氏春秋 漢書
問鼎之治是怎麼回事?楚莊王為何敢問九鼎呢?
鼎在我國的青銅器時代不僅僅是一個巨大的容器這麼簡單,它還代表著如權利信譽力量等諸多深層次的含義,楚莊王的問鼎之治就將這個概念發揮到了極致,那麼問鼎之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周定王見此情景,更著急了,趕忙追問:“你快說,是怎麼回事?”
標籤: 楚莊王 歷史 王孫滿 楚國 東漢 漢朝
震動東南的方臘起義真的是由宋江剿滅的嗎?真相是什麼
方臘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為“四大寇”之一,最後為魯智深所擒獲。而在民間傳說中,活捉方臘的是武松。在小說集《水滸傳》裏,是宋江被朝廷招安以後,帶領著梁山泊的好漢們去長子縣了方臘農民起義,但是在真實的在歷史上,方臘領導幹部的此次農民起義的確被長
標籤: 方臘 宋江 方臘起義 宋朝 中國古代史 宋江起義
霍光為何選擇劉賀作為皇帝?劉賀又為何會被廢黜?
西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因無子需要從宗室之中挑選人來繼承皇位,劉賀囙此被召入朝,立為皇太子,隨後承襲皇帝的尊號,卻並未謁見高廟。之所以選擇劉賀,一是因為他是李夫人的孫子,這一脈當年很得武帝的看中,第二則是劉賀看起來就是個紈絝子弟,他
標籤: 劉賀 霍光 漢朝 歷史 西漢 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