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名字為什麼只有一個單名這事情和王莽脫不開關係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三國名字,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到了漢朝初期,以“名字”相稱才逐漸被固定,西元8年王莽接受了劉嬰的禪讓,正式登基稱帝,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史稱王莽新政。最終王莽把目光,瞄到了大家的名字上,按照《前漢書》記載,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三國名字,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相信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大夥已經不再陌生,根據統計,羅貫中所寫下的《三國演義》,一共描寫了1190人,其中有名有姓的角色佔據了400多人左右,卻不難以發現一個問題,為何小說裡面的形象,譬如袁術、袁紹、董卓等,為何往往只有一個單名?

至於那些名字為三個字的角色,絕大部分也多為複姓,例如諸葛亮、司馬懿、夏侯惇、太史慈…或者又是一些异族,阿會喃、沙摩柯、兀突骨等等。

至於一些名人隱士,比如石廣元、崔州平、龐德公,很難弄清楚這究竟是他的名、字還是號,暫時也就不作討論。

而出現這一個現象的原因,還得從東漢兩百年前的王莽說起,這竟然是他闖下的禍患,不妨讓我們來好好看看。

早在先秦時期,關於稱謂已經有了一套具體的禮儀,名、字、號三種當中,名是最隨便的稱呼,往往用謙稱,而稱人可以用身份,例如“公子”“大夫”,或者以地代人:“陛下”、“足下”,按照年齡大小也可以稱為“先生”等等,直接指名道姓,往往會被視為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或者又是用於上對下的稱呼。

而且一個人的稱謂,既可以是“名+字”組成:孔丘、嬴政、嬴蕩,也可以是“字加名”:叔梁紇、孟明視,春秋早期還可以是“氏+字”,例如屈原(屈氏,名平,字原)等。

到了漢朝初期,以“名字”相稱才逐漸被固定,西元8年王莽接受了劉嬰的禪讓,正式登基稱帝,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史稱王莽新政。

不知道為啥,王莽和稱謂總是過意不去,官職的變動當中,將大司農改名為納言、改大理為作士,改光祿勳為司中,執金吾改為奮武等等。

地名變了一大批,山陽郡變成巨野郡,張掖郡改為設屏郡…

討厭匈奴的他還把人家稱為“降奴”,匈奴單于改為“降奴服於”,惹得人家第二年年就發兵寇邊…

最終王莽把目光,瞄到了大家的名字上,按照《前漢書》記載,“時莽奏令中國不得有二名,因使使者以風單于,宜上書慕化,為一名,漢必加厚賞。單于從之。”

王莽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去二名”的政策,而且他還將這一個政令委派使節帶到了匈奴所在地,以龐大的賞賜來換取單于的遵守,單于只能被迫答應,這也就是當時匈奴首領囊知牙斯改名為“單於知”的原因。

而在民間,王莽更是開始實行強制措施來進行名字方面的改革,結果新朝十多年,天下人的名字紛紛成為了單名。

王莽是因為什麼原因要這麼做呢?從他的那些行政手段不難看出,王莽是一個十分瘋狂的復古主義者,他如此解釋:“秦以前複名蓋寡,遂禁複名”,聽上去顯然有些離譜。

但是相比較王莽其他轟轟烈烈大傷筋骨的變革,改名字反而又成為了最輕鬆簡單的一件事情。

王莽執政時期還發生了一起風波,他有一個叫做王宗的孫子,由於王莽兒子已經死亡,王宗成為了儲君人選,結果這小夥子心急難耐,悄悄準備天子的服飾,甚至還讓畫家畫上他穿著龍袍的樣子,就只等著王莽咽氣了,結果事情披露之後,王宗知道自己難逃一死,在府邸中自殺,而餘怒未消的王莽,又下了一道命令:“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

王宗原來名字叫做王會宗,在王莽看來,試圖謀逆的他顯然已經沒有使用單名的資格,囙此重新改回王會宗的名字。

隨著新朝的滅亡,王莽一系列變革被取締,關於名字的限制自然也不復存在,但習慣卻繼承下來,天下開始以單名為貴,而複名很容易被認為出身低賤或者是祖上有罪之身,西漢時期還有一幫三個字的王侯將相,例如周亞夫、劉如意、劉病己、漢昭帝劉弗陵等,而東漢14帝,卻全為單名。

這樣一種風氣,也沿用到了三國晋朝,依然以單名居多,複名少之又少,裴元紹、程遠志等人,也都是底層的黃巾軍出身,一直到西晋滅亡之後,受到胡風的影響,複名這才逐漸廣泛傳播開來。

本文標題: 三國時期的名字為什麼只有一個單名這事情和王莽脫不開關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35259379151
相关資料
秦國距離魏國更近,為何魏國選擇先針對齊國?
戰國初期,魏國率先稱霸成為七雄之首。而且東邊,齊國也有崛起的迹象,魏國作為領頭羊肯定不會眼睜睜看著秦國、齊國變强,雖然秦國距離魏國更近,但魏王還是選擇先把矛頭對準齊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在戰國七雄中,魏國是最先崛起的諸侯國。與此同時,秦國也
標籤: 齊國 魏國 齊國君主 秦國 三國 魏惠王
在秦孝公看來,秦國存在怎樣的問題?他為何支持商鞅變法?
秦孝公是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在位一共23年時間。實際上秦孝公已經洞察了秦國的問題所在,為了使秦國强盛,以當時的情况來看,只有採取變法一條路。秦孝公時期,國力貧弱的秦國引發了統治者的深思,渴望找尋一比特仁人志士通過變法來挽救秦國積貧積弱的現狀。
標籤: 秦孝公 商鞅 商鞅變法 秦國 三國
揭秘:歷史上的李泌是一個怎樣的人?
自此,李泌成為了世人皆知的神童。李泌迅速對天下大勢作出分析,並指出成敗的關鍵所在。與許多人一心求官所不同的是,李泌追求的是灑脫、快意的人生。可事實上,李泌是一比特真正能幹和富有想像力的政治家,他的能力被世人所嚴重低估。
標籤: 歷史 李泌 唐朝
秦國的起源是怎樣的?秦國的祖先又是誰?
很多人想要弄清楚秦國的祖先,以及秦國的起源究竟是怎樣的,然而這個秘密卻在楚國的竹簡上被提及,想要瞭解的話下麵就一起來看看吧。直至戰國地處西北邊陲的秦國更是騰飛躍起,成為各諸侯國之間翹楚的存在。焚書坑儒、統一度量衡,也是秦國所帶來正面和反面的
標籤: 秦國 中國古代史 歷史 竹簡 飛廉 少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