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知縣的實力和權力都很大他們為何不敢輕易得罪舉人

舉人不僅享受朝廷各種優待政策,最主要的是,他們的前途不可限量,得罪舉人的事情,實在不划算。即他們很有可能在將來成為朝廷大員。此外,舉人在法律方面的優待,還主要有特權與特赦。違反規定的,要按法律制裁。按照規定,一等舉人,除了有機會當知縣外,還可以補州同、州判、縣丞、鹽庫大使、河工等官職。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舉人和知縣,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舉人不僅享受朝廷各種優待政策,最主要的是,他們的前途不可限量,得罪舉人的事情,實在不划算。

從行政劃分來說,七品知縣還是相當大的官,尤其是相對於小老百姓,縣令可以說是一方的土皇帝了。我們常常嘲笑縣令是個七品芝麻官,其實算起來,這一縣之令,作為基層執行階級的首腦,其權力還是非常大的。

相比之下,舉人,只不過是個剛剛頂尖的普通百姓,兩隻腳還遠沒有踏入仕途,還離統治集團的覈心有一段距離呢。他們頂多是走到了統治集團與普通群眾的邊界上。所以按理說,知縣作為堂堂地方父母官,在日常工作中,是沒有必要顧忌舉人的身份的。

但是事情總是有一些行業潛規則。比如說,許多舉人,由於進一步深造,其前途都不可限量。即他們很有可能在將來成為朝廷大員。

我們稍微多說一點吧。

據顧公燮《消夏閑記摘抄》記載:明朝末年,凡是中了舉人,報信的人都拿著短棍,從大門打起,把廳堂窗戶都打爛了,叫作“改換門庭”。工匠跟在後面,立時修整一新。接著,同姓的地主也來通譜,算作一家,招女婿的也來了,有人來拜你作老師,自稱門生。有婚喪事的時候,紳士和老百姓是不能坐在一起的,要另搞一個房子叫大賓堂,有功名的人單坐在一起。

秀才,舉人,即使在後面的考試中不再晉級,即使後來中不了進士,也享有許多特權。

比如說他們可以免役。明朝的差役負擔是很重,而只要進了學,成為秀才,法律規定可免戶內二丁差役。這件事情,實際上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還有舉人家庭就可以存養奴婢。按照《大明律》規定:“庶民之家,存養奴婢者,杖一百,即放從良。”

此外,舉人在法律方面的優待,還主要有特權與特赦。明初規定一般進士、舉人、貢生犯了死罪,可以特赦三次。死罪尚且可以特赦,可見這種特權已經大到沒有邊界了。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免糧政策。按照大明的優待政策,舉人家裡無力完糧完稅的,可由地方官奏銷豁免。這樣,往往一些有心機的人,就要投機取巧,借此發財。比如說他們會攬下地主的錢糧在自己名下,然後請求豁免,賺得的糧錢則一起瓜分。這大概是古代讀書人能够得到的第一桶金了吧。

再就是社會性禮貌待遇。洪武十二年(1379年),朱元璋下令,舉人秀才等有功名的人,參加宴會,要另設席位,甚至專門弄一個包廂出來。庶民見了他們,要行見官禮。違反規定的,要按法律制裁。這就是從法律層面保證了中舉者的尊貴地位。

中了舉人,意味著一隻腳已經踏入仕途,即使再不深造考試,也有機會當個小地方官,甚至遇到特殊情况,還可以當個七品知縣。

舉人,如果再上一級,考取了進士,那簡直就要上天了,進士點了翰林後,往往出則封疆大吏,入則拜相入閣,榮華富貴指日可待。相比之下,僅僅秀才出身的讀書人,就沒有什麼政治前途可言。他們除了見縣大爺不用下跪外,沒有什麼特殊的許可權。

按照規定,一等舉人,除了有機會當知縣外,還可以補州同、州判、縣丞、鹽庫大使、河工等官職。當然,如果只是二等舉人,則沒有這麼幸運了,他們需要在原籍苦苦等候,等到合適的官職出現了空缺,才有機會補上來當個小官。

所以,總結起來,即使有種種優待和機遇,舉人可以獲得的仕途地位,畢竟還是有限的。他們中間的大部分人,一般都會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一輩子不再有大出息,最終潦草低迷地度過一生。

資料標籤: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明朝
本文標題: 古代知縣的實力和權力都很大他們為何不敢輕易得罪舉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34983258606
相关資料
東漢掌權都是外戚和宦官東漢的文官和武將都去了哪裡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東漢外戚和宦官,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東漢的皇帝們,在和帝以後都是短命的人。至於官員,東漢的想要做官,先要由地方官吏,推選成為孝廉。而宦官和外戚之間的爭鬥,最後也是兩敗俱傷,東漢最後一個強權外戚何進,被張讓設計殺
標籤: 東漢皇帝 歷史 漢朝 皇甫嵩 東漢
明朝真的是亡於萬曆嗎萬曆皇帝到底做了什麼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亡於萬曆,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那麼萬曆帝到底做了什麼,被人稱之為“明實亡於萬曆”呢?可以說就是萬曆帝的錯誤,一手導致了努爾哈赤崛起,並且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
標籤: 明朝 崇禎帝 崇禎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泰昌皇帝
清朝初期分封了四比特藩王三藩之亂中有誰沒有參加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清初藩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不久的將來會面臨一個很大的隱患,那就是清朝初年的三藩之亂。鮮為人知的是,在清朝初期,其實一共封了四比特藩王,都是漢人,三藩之亂時,還有一個上哪去了呢?
標籤: 三藩之亂 孔有德 清朝 中國古代史 明朝 歷史
明末的藩王那麼有錢崇禎為什麼不抄家凑集軍費
很多人都不瞭解崇禎和藩王,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崇禎捨不得向自己的同宗下手,繼續向農民新增賦稅,結果這些藩王被李闖和滿清痛宰,便宜都留給了外人。抄自己藩王家除了被罵之外損失是最小得了。不然北邊的百姓(官紳)一邊被滿清搶,一邊又被官徵收遼響
標籤: 崇禎 歷史 明朝 明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