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為什麼要削藩?削藩為何失敗了?

唐德宗兩次派遣韋倫出使吐蕃,雙方互換俘虜。面對初步勝利,唐德宗並沒有就此緩解與諸藩鎮的衝突,反而希望趁勢出擊,進一步削弱藩鎮。幫助德宗取得勝利的藩鎮不但沒有得到犒賞,還要面臨被削弱的威脅。唐德宗發起的這次內戰,雖然削弱了部分藩鎮的勢力,但朝廷的損失更為慘重。唐德宗此次的“以藩制藩”的武力鎮壓最終以失敗告終。

下麵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唐德宗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內憂外患

安史之亂後,但藩鎮力量非但沒有根除,反而保存了下來,唐王朝中央權威受到嚴重挑戰。特別是河朔藩鎮,囂張跋扈,不聽朝廷命令,修城營壘,並相互聯姻,結成同盟,共辱朝廷。同時,邊境民族藉口助國平亂,多次入侵唐朝邊境掠奪財物,唐王朝也漸漸失去對周邊民族强有力的控制。吐蕃多次聯合南詔侵擾西南邊界,自己更是攻陷河隴地區;回紇也不像以往恭順,變得傲慢無禮,甚至騷擾周邊地區,搶掠財物,唐朝邊境岌岌可危。面對這樣內憂外患的局面,肅宗、代宗只能採取能抵禦就抵禦,不能抵禦就求和安撫的政策。

削藩原因

唐德宗即位初期,確定了“攘外必先安內”政策,這是因為:

一、唐與吐蕃兵力差距之大,唐廷的邊備尚虛,不宜作戰。安史之亂之後,吐蕃趁唐朝邊防空虛,佔領河隴地區,使吐蕃與唐的邊界線漸近長安。唐廷北方邊境强盛的五個藩鎮,範陽、河北已成叛鎮,吐蕃盡占河西、隴右兩地,只剩朔方軍一支,而朔方軍因僕固懷恩的反叛損失慘重。

二、藩鎮受挫,是朝廷平藩的大好時機。代宗時期,朝廷利用河朔藩鎮間的衝突,挫敗田承嗣的銳氣,並鎮壓李靈耀的反叛,掃除財政運輸上的障礙,為平定藩鎮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是當時並沒有在這種有利條件下繼續削弱藩鎮,反而一味“姑息”。藩鎮不僅沒有收斂,而且互相聯合,各築堡壘,擴充實力,氣焰愈發囂張。

三、藩鎮叛亂使德宗安逸的少年時期蒙上了陰影。德宗李適身為代宗的長子,早年在宮中生活安逸富足。安史之亂爆發後,十四歲的李適被迫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這與他之前的安逸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德宗的母親沈氏也在安史之亂中下落不明,代宗和德宗都長期尋找,也沒有結果。

四、德宗年輕有為,有恢復盛唐之心。代宗即位,封李適為太子,二十一歲的李適正值青年,代宗封李適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平定藩鎮叛亂。李適親臨戰場,對藩鎮的危害認識深刻。德宗即位後,希望有一番作為,恢復大唐盛世的繁榮景象。

交好外族

穩定內部藩鎮的前提是需要安定的外部環境,囙此,唐德宗即位之初,就主動與外部民族建立起友好關係。

首先,德宗與回紇修好。德宗在還是天下兵馬大元帥時期,在陝州黃河北岸會見過前來助唐平叛的回紇登裏可汗。登裏可汗以他拒絕在其帳前跳舞為失禮行為,將他身邊的親信等人活活打死,並“以(雍)王少年未諳事,放歸本營”。這就是著名的“陝州之辱”,德宗一直視此事為奇耻大辱。但繼位之後,為了更利於削藩政策的施行,德宗暫時放下與回紇可汗間的恩怨。並且答應回紇可汗的要求“以帛十萬匹、金銀十萬兩償其馬直”,重修舊好。

其次,主動遣使求和於吐蕃。唐德宗兩次派遣韋倫出使吐蕃,雙方互換俘虜。德宗又遣崔漢衡兩次至吐蕃“定界盟”。。犧牲利益與吐蕃成功結盟,促成清水之盟。唐朝被迫放弃鳳翔以西的廣大地區,正式承認吐蕃在河、隴地區事實上的統治權。

最後,此時的南詔歸附吐蕃,吐蕃與唐結盟,那麼南詔與唐邊境也保持相安無事。外部關係較為穩定的情勢,為德宗集中力量削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削藩失敗

一、準備削藩

唐德宗從即位初就開始為削藩作準備。首先,進行財政改革。積極推行楊炎的兩稅法,擴大中央的稅源基礎,新增中央財政收入。其次,將郭子儀的朔方軍一分為三,將統治西川地區十四年的崔寧召回中央,增强中央對地方軍事力量的控制,成功鎮壓劉文喜叛亂。最後,因吐蕃與唐清水會盟,唐德宗將防禦吐蕃的西北兵力部署至東北,增强削藩的軍事力量。但德宗強勢出擊,攻擊面積過大,很快其雄心壯志就被淹沒在戰火之中。

朱泚之亂

二、戰亂開始

河北藩鎮在唐德宗的堅決鎮壓下產生恐慌,他們為保護共同的利益選擇聯合在一起,並且勾結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對抗朝廷。承德李寶臣之子李惟嶽上錶,希望朝廷任命他接任節度使之職,德宗強烈反對,就此拉開朝廷與地方藩鎮之間的戰爭。

三、一波三折

最初,朝廷取得初步勝利。淮西李希烈擊敗梁崇義。隨即,魏博田悅接連戰敗;成德重要將領之一張孝忠投奔幽州朱滔,李惟嶽被手下王武俊刺殺,篡奪成德節度使,投降於朝廷;平盧李訥謀求朝廷和解。面對初步勝利,唐德宗並沒有就此緩解與諸藩鎮的衝突,反而希望趁勢出擊,進一步削弱藩鎮。

幫助德宗取得勝利的藩鎮不但沒有得到犒賞,還要面臨被削弱的威脅。李訥謀求和解失敗;朱滔因分贓均很是不滿;王武俊沒有求得成德節度使的任命。囙此,諸藩紛紛叛變解救魏博,並各自稱王,戰爭再次掀起。隨即淮西李希烈為達到自己的擴張目標也成為反叛力量,並完全切斷了南方的供應線路。更讓德宗沒有想到的是,涇原兵的叛變。面對涇原兵的嘩變,禁兵無力抵抗,德宗不得不連夜逃出京城。隨即涇原兵擁立朱泚為首領,在京城建立新王朝,朱滔與之呼應,戰火燃遍了整個中原大地。此時的唐德宗幡然醒悟,下發罪己詔檢討自己,一改强硬的態度轉而採取對藩鎮安撫之策,並調集朔方李懷光對付京畿叛亂者,不料,李懷光也因德宗猜忌在河中也發動叛亂。

四、無疾而終

最終,德宗不得不與藩鎮妥協,提出完全既往不咎和承認政治現狀的條件,希望儘快收復京城,平息戰火。興元元年(784),通過聯合吐蕃,在李晟等大將的努力下,最終收復京城。隨即朱滔投降於朝廷,王武俊、田緒、李訥與朝廷和解,朱瀧戰敗,李懷光兵敗自殺,李希烈被部將毒死。貞元三年(787),內部戰亂基本平息。唐德宗發起的這次內戰,雖然削弱了部分藩鎮的勢力,但朝廷的損失更為慘重。唐德宗此次的“以藩制藩”的武力鎮壓最終以失敗告終。

本文標題: 唐德宗為什麼要削藩?削藩為何失敗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34632341247
相关資料
蒙古第一次正式攻打西夏為什麼失敗了?
1209年春,成吉思汗親率蒙古大軍由黑水城北的兀剌海關口突入西夏,蒙夏戰爭正式爆發。囙此在克夷門之戰中,蒙夏兩軍對壘了近三個月時間,蒙古人多次發起强攻都被西夏軍打退,形勢逐漸朝著對西夏人有利的方向發展。1209年七月,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兵
標籤: 西夏 成吉思汗 蒙古軍隊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大軍
康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嗎?人口增長其實是個騙局
只要喜歡歷史的人,都或多或少的聽過“康乾盛世”這麼一個說法,而用來佐證這個論斷的第一證據選擇,便是從“清朝人口爆炸”說起。所以人口飆升的騙局,乾隆是有責任的,也是人口飆升這個說法的最大推崇者。囙此什麼“康乾盛世”的荒謬論斷就可以休矣,真的名
標籤: 康乾盛世 清朝 清朝歷史 中國古代史 歷史 乾隆
光緒為何沒能學習神龍政變,將慈禧拉下臺呢?
事實上,光緒確實想要通過政變把慈禧搞定的,但可惜自己天生就是個傀儡,跟漢獻帝一樣,空有一張帶血的衣帶詔,卻沒有哪怕一兵一卒。如果他們真的能够一舉擊殺慈禧,下麵的人也都會出現唐朝“神龍政變”那樣的情况,各級官員歡迎光緒親政。要是他知道“神龍政
標籤: 光緒 慈禧 神龍政變 中國近代史 清朝 歷史
隋煬帝後期最大的失誤究竟是什麼呢?
最後再來說說隋煬帝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囙此從許多方面來看,隋煬帝的個人能力還是相當傑出的。隋煬帝的軟肋在於性格過於理想化。囙此,隋煬帝如果在後期沒有“放弃治療”,而是堅持坐鎮關中,親手收拾由他造成的殘局,那麼隋王朝未必沒有翻盤的希望。放弃關中
標籤: 歷史 唐朝 關中 楊廣 李淵 關中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