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也是一方豪傑,為何要對曹操稱臣呢?

孫權作為三國中最年輕的君主,應該是在後期能够勝過劉備和曹操的,無數江東子弟也對他給予了厚望,不過他向曹操稱臣這個舉動是出於什麼原因呢?回到孫權身上,早在曹操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孫權就已經派遣使者,不僅要和曹操集團改善關係,而且要在名義上臣服於曹魏。

孫權作為三國中最年輕的君主,應該是在後期能够勝過劉備和曹操的,無數江東子弟也對他給予了厚望,不過他向曹操稱臣這個舉動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在三國時期,自赤壁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形勢得到建立。對於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大諸侯,之間互相爭鬥了數十年,但是,活得最久的還是要數東吳的孫權。但是,在曹操去世後,尤其是在曹丕和劉備相繼登基稱帝後,孫權不僅沒有稱帝,反倒向曹操的兒子曹丕俯首稱臣,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在筆者看來,孫權能屈能伸的性格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其他可以向晚自己一輩的曹丕稱臣的前提。如果把孫權換做是關羽、張飛這樣性格的人,別說低頭了,肯定要立即率領兵馬殺向洛陽。回到孫權身上,早在曹操還沒有去世的時候,孫權就已經派遣使者,不僅要和曹操集團改善關係,而且要在名義上臣服於曹魏。當然,這種臣服對於孫權的東吳來說,根本沒有多大的束縛力度。換而言之,在東吳政權內,孫權和皇帝沒有兩樣。

其次,但是孫權這麼做,主要還是為襲擊關羽、攻佔荊州做好政治、外交上的準備。畢竟,和關羽開戰,也就意味著和劉備集團徹底鬧翻,如果再不和曹操集團處理好關係,到時候兩面受敵,東吳很可能要遭受滅頂之災。西元219年,在呂蒙、陸遜等人的配合下,孫權一方佔領了荊州,並除掉了關羽等蜀漢將領。不久之後,曹操去世,接班人曹丕立即篡漢自立,標誌魏國的建立。面對曹丕的新任皇帝,更擔心蜀漢皇帝劉備即將到來的傾國一戰,孫權繼續向曹丕俯首稱臣,甚至還歸還了原先的曹魏降將。

當然,對於孫權的隱忍和圖謀,曹丕不可能看不出來。由此,既然是稱臣,那你孫權得要有實際行動,不能光嘴上說說,比如效仿春秋戰國時期的規矩,把自己的兒子送到魏國當人質。但是,老謀深算的孫權,一方面拖延著曹丕,另一方面和劉備展開了夷陵之戰,經過此役,劉備間接喪命,孫權明白東吳西線的威脅暫時解除了。由此,孫權繼續跟曹丕陽奉陰違,而曹丕當然忍不了了。於是,不顧賈詡等謀士的勸告,曹丕三路大軍討伐東吳,終於品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和苦澀的長江之水。

最後,在連續擊敗了蜀國和魏國兩大强敵後,孫權終於卸下了隱忍的面具,和魏國曹丕撕破了臉,並正式登基稱帝,建立了三國中的最後一個國家——吳國。當然,對於晚年的孫權,可以稱得上功過並存。一方面,孫權開展屯田等政策,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的發展,為之後的經濟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為了維護東吳的君權統治和接班人的權力,孫權對於江東四大家族乃至陸遜等東吳大臣的清洗,一定程度上損耗了吳國的國力,加劇了東吳的人才匱乏問題。當然,總的來說,文治武功和知人善用的孫權,配得上曹操“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評估。

資料標籤: 孫權 曹操 三國 曹丕 劉備
本文標題: 孫權也是一方豪傑,為何要對曹操稱臣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5927128949321
相关資料
齊國非常强大,為何沒有吞併相鄰的魯國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山東地區被稱之為“齊魯大地”。那麼,强大的齊國,為何不吞併身邊弱小的魯國呢?其中,齊僖公將女兒文薑嫁給了魯桓公,而魯桓公的接班人魯莊公,依然娶得的是齊國的公主。由此,在齊桓公稱霸中原的過程中,决定對魯國動武。在齊國和宋國相
標籤: 齊國 齊桓公
為什麼歷史上南方政權很難撼動北方政權呢?
三正是因為北方中原地區是我國古代歷史上長期的經濟重心和商業中心,比如唐朝時期的長安、洛陽,導致北方政權的人口數量要高於南方。而南方政權沒有經過長期生死存亡的購並戰爭,導致其軍事水准和阿兵哥戰鬥能力得不到强化,從而普遍落後於北方。
標籤: 歷史 南方與北方 三國 中國古代史
面對突厥或高句麗,隋朝為何吃得下强的、卻擺不平弱的?
土門自稱伊利可汗,突厥汗國建立,成了草原的新主人。而楊堅為了解决這一局面,開始積極應對。從這裡可以看出,與突厥不同,高句麗總體上一直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可見,當時的高句麗,是一個漢文明和科技武裝起來的強勢政權。
標籤: 高句麗 突厥 楊堅 楊廣 遊牧民族 可汗
古代什麼樣的人才能在死後有諡號呢?
一總的來說,古代歷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諸侯大臣等社會地位相對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後朝廷會依據其生前所作所為,從而給出一個具有評估意義的稱號,這就是通常意義的諡號,用來高度概括一個歷史人物的生平。那麼,具體來說,什麼人才有資格享受諡號的待遇呢
標籤: 中國古代史 歷史 三國 漢朝 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