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705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大周王朝的朝廷風雲變化,大周的女皇武則天病危,國家大事都由她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說了算。一幫大臣人人自危,於是在這種情況,一場新的變故出現了。下麵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在這一年的正月二十二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人先將太子李顯哄勸出東宮,隨後又率領五百名羽林軍從神都紫微城北面的玄武門進入皇宮。這幫人先是以謀反的罪名誅殺了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隨後又逼迫武則天退位,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顯。
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就是為了恢復李唐江山,但是在這之前,武則天已經將李顯立為太子,而且武則天的身體已經很差,離世只是時間問題。事實上,在政變發生十個月之後,武則天就病逝了。既然李顯即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那麼這般大臣為何還冒著失敗的危險發動政變呢?
一: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禍亂朝堂
武則天雖然對權力控制比較强硬的女皇,但是晚年的武則天卻貪圖享樂,寵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對朝政的控制也稍微有點下降。因為武則天的關係,二張兄弟漸漸觸碰到權力的中心。
有了權力,這對兄弟就開始胡作非為,如果他們是為了自己的未來打算還好,但是這對兄弟是一點政治頭腦都沒有,除了剷除异己,專橫跋扈,重用親信之外,並沒有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同時二張又將魔爪伸向了李家人,李顯的兒子邵王李重潤與女兒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暗地裡討論二張專政,不想被張易之的耳目聽到了,於是張易之就向武則天進獻讒言,說李顯的兒女怎麼怎麼在背地裡討論武則天不好之類的。武則天對張易之的話深信不疑,馬上責駡李顯,並且嚴令李顯處置他的兒女。李顯為了保全自己,只能逼迫兒子、女兒自殺。
李顯的兒女逝世後,雖然武則天沒有廢掉李顯的太子之比特,但是李顯和擁護李唐江山的大臣明顯就嗅到了危險的訊號,今天二張除掉的是李顯的子女,那麼明天是不是就要對李顯下手呢?為了安全體現,及早地除掉二張兄弟,並且逼迫武則天退位才是恢復李唐江山最重要的選擇。
二:眾大臣有擁護之功
在張柬之中眾人發動政變之前,李顯剛開始並沒有參加的意思,是眾人將他逼出來的。
癸卯,柬之、玄、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帥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至玄武門,遣多祚、湛及內直郎、駙馬都尉安陽王同皎詣東宮迎太子。太子疑,不出,同皎曰:“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橫遭幽廢,人神同憤,二十三年矣。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誅凶豎,複李氏社稷,願殿下暫至玄武門以副眾望。”太子曰:“凶豎誠當夷滅,然上體不安,得無驚怛!諸公更為後圖。”李湛曰:“諸將相不顧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納之鼎鑊乎!請殿下自出止之。”太子乃出。——《資治通鑒》
武則天在繼承人的問題上以前曾經猶豫過是給武姓的侄子,還是李姓的兒子,但是兩者都是不重用的草包,所以讓武則天一直下不了决定。後來狄仁傑跟武則天說:“只有兒子才會祭祀母親、侄子哪有祭祀姑母道理。”於是武則天就將李顯立為太子,就算她逼死了李顯的兒女,也沒有廢掉了李顯的太子之比特,說明武則天在繼承人的問題是不糊塗的。
所以就算這些大臣不發動政變,政權也會平穩過渡到李顯的手上,只是時間問題,所以李顯剛開始並不打算參加政變。但是這幫大臣想要做新皇帝的擁護大臣,以換取以後的榮華富貴,所以就逼著李顯政變。
同樣擁護皇帝登基的政變還有明朝時期的“奪門之變”,石亨等人在朱祁鈺病重的時候,擁護朱祁鎮即位,也是貪擁護之功。
而事實上,等到新皇帝登基之後,不管是唐朝時期的張柬之等人還是明朝時期的石亨等人,都受到了大的封賞,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
只不過這些參加政變的大臣,在李顯即位之後,又先後被處死,並沒有得到他們所預想的結局。